本書論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老時期清代的歷史。清朝傳九代,十帝,268年,約當于公元16441912年。184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發(fā)生了鴉片戰(zhàn)爭,中國逐漸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
內容出自專業(yè)史家: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受到多位國家領導人的致信道賀;☆主持《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著作:《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钔簟⒎段臑懙葎(chuàng)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chuàng)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歷史研究》雜志;☆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并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
歷史唯物主義史學觀:白壽彝教授秉承歷史唯物主義史學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史家,曾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重視,此點高度吻合黨政機關學習歷史的需要。
內容全面細致:本系列圖書上起遠古時代,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內容豐贍、資料翔實;體裁新穎而具有民族風格;代表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水平。
普及歷史學讀本:該系列圖書很好地將科學性和通俗性結合起來,不僅適合歷史專業(yè)工作者閱讀、研究,而且適合一般讀者學習、了解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彩色插圖:本系列圖書詳細勘校糾正了以往版本中出現(xiàn)的諸多錯誤,且添加有精美彩插,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之文明。
前言
《白壽彝史學二十講》是一套科學普及中國史學知識的叢書,共11冊。本書為叢書的第9冊,即中古時代·清時期冊。
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皇朝。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溥儀退位,清朝統(tǒng)治全國長達268年。加上其在關外的興起階段,共有300多年。本冊論述的是自清太祖努爾哈赤于1583年起兵到1840年這200多年的歷史。
本世紀以來,特別是近50年來,清史研究取得了大量學術成果。通史方面,約有6部;典制方面,約有7部;軍事方面,約有4部;經濟方面,約有14部;民族方面,約有7部;外事方面,約有2部;學術文化方面,約有7部;人物方面,約有12部;論文集方面,約有14部(種),以上共約73部。如加上未被統(tǒng)計和近10年來新出版的著作,當不下200部。歷史學同其他任何學科一樣,其發(fā)展不能脫離它的根基,并從它以往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對已有成果有所超越。
在《白壽彝史學二十講》的系列叢書中古時代·清時期冊中,同樣也只能講20個專題,所以也只能講述白先生在這個歷史時代所涉及的一些史學研究的部分內容,當然還要兼顧廣大讀者們感興趣的一些史學問題,這也就不可能對中國中古時代清時期的相關史學研究做出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了。在這冊書中,我們力爭突出科學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眾,盡力讓廣大讀者了解白壽彝的史學觀點之精髓,史學研究之深廣,并有助于廣大讀者學習中國史學,也為不同層次的讀者們的需要,提供一些參考,方便閱讀,從中不斷獲得更多的史學知識。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觸摸史學,就可以感悟到歷史的真諦,努力做到彰往而知來。
《白壽彝史學二十講》,因為是普及史學科學的讀物,所以我們對于材料的來源都沒有注明。雖然這些材料的來源沒有注明,但是這些材料也都出自白壽彝先生生前審閱過、修改過并在最后親自定稿的內容,同樣,如此作法也延續(xù)了白先生的一貫所為,也就依舊如同《白壽彝史學二十講》18冊一樣,全部都滲透著他老人家的筆墨與汗水。我們還應特別指出的是,在書中采用了楷體字,這是白壽彝講史學的文字部分;一般宋體字,卻是編者插入的輔助文字部分,這主要是為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白壽彝所講的史學內容,并使全書內容順暢一致,方便讀者的閱讀,就此也請讀者閱讀時加以注意。
《白壽彝史學二十講》系列叢書的出版,應該感謝我的父親白壽彝賦予我的力量與勇氣,以及他的摯友、同仁、學子和弟子們熱情、廣泛而全面的支持和幫助。我的小孫女白知靈,對于我的寫作,也是親力所助,不辭辛苦。
如今,我們已經跨入了嶄新的21世紀,中華民族奮進的步伐,越邁越大,越邁越快,這個嶄新的21世紀是屬于我們的。讓我們用力去觸摸史學,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到歷史的真諦。我們只有重視歷史的功能和作用,通過加強歷史教育,弘揚和培育我們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終實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1年2月18日林萃書屋
該系列為白壽彝之子白至德根據(jù)白壽彝史學論著整理編著而得。白壽彝,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刈澹幽祥_封人,早年就讀于中州大學、文治大學和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為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前 言 /壹
中古時代·清時期 /001
第一講 清史編寫之旨趣
1.中古和近代的分界 /003
2.歷史的主流 /003
3.衰老還含有一定的生命力 /004
4.資本主義只是停留在萌芽狀態(tài) /004
5.科學和藝術是受到相當重視的 /005
6.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005
7.勾畫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005
第二講 清時期史學領域的變化
1.清時期的史學特點 /006
2.清初的史學和經世致用 /006
3.清代學術和乾嘉考據(jù) /007
第三講 歷史文獻學的發(fā)展和乾嘉考據(jù)史學
1.明清時期歷史文獻學的發(fā)展 /010
2.錢大昕、崔述為代表的乾嘉考據(jù)史學 /015
第四講 章學誠著《文史通義》
1.史學經世思想的發(fā)展 /020
2.重視別識心裁 /021
3.史義與史德 /023
第五講 龔自珍的史學
1.提出尊史說 /026
2.縱論歷史變遷 /029
3.復興經世之學 /031
第六講 清皇朝的強化統(tǒng)治
1.一統(tǒng)全國,加強治理 /034
2.學術文化加強控制 /037
3.文學領域的代表 /038
4.學術領域,考據(jù)興起 /040
第七講 英明君主康熙帝
1.天聰好學,少年勵志 /041
2.少年天子智除鰲拜,集權于己 /042
3.鏟除三藩,收并臺灣 /047
4.反擊沙俄,力圖和平 /051
5.親征出塞,維護大統(tǒng) /054
6.開創(chuàng)盛世,萬民景仰 /057
第八講 一代天驕雍正帝
1.儲位紛爭,終繼皇位 /061
2.興利除弊,實心實政 /063
3.財政民政,整體改革 /066
4.尊崇儒家,奴化行為 /070
5.改土歸流,建制邊疆 /072
第九講 全盛初衰乾隆帝
1.乾隆初政,撥正反亂 /076
2.百務俱興,建設制度 /077
3.控制西北,鞏固統(tǒng)一 /080
4.管轄西藏,安定政局 /083
5.西南地區(qū),結束爭亂 /084
6.訪求遺書,編纂四庫 /085
7.揮霍浪費,敗壞成風 /088
第十講 反清起義與清皇朝的衰落
1.朱一貴、王倫的起義 /091
2.甘肅回民新派的奮起 /092
3.林爽文的臺灣天地會 /093
4.貴州苗民首領石柳鄧 /093
5.白蓮教徒的多方起義 /093
6.曹順組織先天教起義 /094
7.乾隆皇朝晚期的衰落 /095
第十一講 從嘉慶帝到宣統(tǒng)帝
1.嘉慶帝將和珅一黨一網打盡 /096
2.道光帝與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097
3.咸豐帝與英法俄《北京條約》 /097
4.同治帝19歲崩于皇宮養(yǎng)心殿 /099
5.光緒帝的不幸與百日維新 /100
6.宣統(tǒng)帝即位四年后結束帝制 /113
7.慈禧太后在清末的特殊身份 /116
第十二講 鄭成功抗清及收復寶島臺灣
1.隆武賜姓,海上起兵 /118
2.立足金、廈,暢通貿易 /120
3.和征無效,清廷失招 /122
4.北伐金陵,進軍臺灣 /124
5.收復臺灣,英雄永垂 /126
6.兩百年間,開發(fā)臺灣 /130
第十三講 少數(shù)民族的不同作為
1.蒙古族并入清后全面發(fā)展 /135
2.西藏實行政教分開的政策 /141
3.彝族奴隸制及其多彩活動 /150
4.戰(zhàn)斗而具高度智慧的回族 /156
5.維吾爾的反抗與邊疆建設 /163
6.索倫部神奇地生活在山林 /170
第十四講 學校制度更為周密
1.中央官學,最高學府 /179
2.地方官學,規(guī)制嚴密 /182
3.社會辦校,作用重要 /184
第十五講 科舉的恢復與最終廢除
1.童試中者,名曰秀才 /186
2.鄉(xiāng)試中者,名曰舉人 /187
3.會試殿試,中者進士 /189
4.八旗宗室,參者另定 /191
5.科考制度,還有武科 /192
6.科目之外,還有制科 /193
第十六講 禮俗之大樣樣觀
1.歲時節(jié)日風俗之暢行 /194
2.木蘭秋狝(圍場獵殺) /208
第十七講 地理學之雙傳
1.傳統(tǒng)地理學進展 /216
2.古代文獻的考釋 /218
3.邊疆與域外地理 /220
4.水系的專門研究 /221
5.方志學的大發(fā)展 /221
6.旅行家及其游記 /223
7.走在世界的前列 /224
第十八講 交通及其概況
1.交通與海運 /226
2.河渠與道路 /227
3.郵驛之發(fā)達 /232
4.中外之交通 /235
5.都會之重要 /241
6.交通之工具 /243
第十九講 衰老與資本主義萌芽
1.墾田水稻煙草等影響 /245
2.農產品的加工較發(fā)達 /246
3.名品青花瓷和五彩瓷 /246
4.造紙印刷業(yè)也有發(fā)展 /247
5.大規(guī)模的制鹽冶鐵業(yè) /247
6.海船的制造特別突現(xiàn) /247
7.建筑工程的大且量多 /248
8.發(fā)達的特種工藝珍品 /248
9.北京、南京等商業(yè)繁盛 /248
10.重要的科學技術著作 /248
11.勞動力逐出封建束縛 /250
12.衰老時期的最大特點 /250
13.新興生產事業(yè)非正! /252
14.從先進到落后的歷史 /253
第二十講 西方殖民勢力的東來
1.中外關系變化很大 /254
2.葡萄牙的非法占據(jù) /254
3.西班牙的屠殺強占 /255
4.痛擊荷蘭人的掠奪 /255
5.英國殖民者的猖狂 /256
6.外國的傳教與侵略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