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內容包括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 正投影法基礎、軸測投影和手繪草圖、組合體、圖樣畫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和電子電路圖。本書的特點以正投影基礎和讀圖為重點, 從體的角度闡述投影規(guī)律和畫法, 內容簡潔、實用, 貫徹最新的國家標準。計算機繪圖以實訓單元形式出現(xiàn), 作為可選內容, 充分考慮少學時的實際教學情況。
工程圖樣是表達和交流技術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術部門的一項重要技術文件。本書是一本面向高等本科院校工科類各專業(yè)的工程素質教育的基礎性教材。是根據《高等學校工科工程制圖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現(xiàn)代工程制圖技術發(fā)展和編者長期的課程教學實踐經驗,以及本教材在各兄弟院校的使用情況編寫而成的,適用于高等學校的信息與通信、電氣工程、電子工程、材料工程和工業(yè)工程等非機類專業(yè)的“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
本書共分9章,參考學時為30~60學時。根據少學時教學的實際情況,教材的重點放在組合體三視圖及工程圖樣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聯(lián)系實際,精選內容,使教材的內容和體系具有科學性、啟發(fā)性和實用性,通過實驗單元提高學生徒手繪圖、計算機繪圖的實踐能力。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性以及教師教學組織的便利性,精簡了傳統(tǒng)畫法幾何內容,如點、線、面投影,截交線、相貫線等內容,也精簡了在非機類專業(yè)應用很少的機類專業(yè)制圖部分內容。與此同時,增加了電子電氣制圖、計算機繪圖的內容。
(2)整本書在結構組織上便于教師組織教學?紤]到教材的完整性和參考的方便性,在內容上有著適當?shù)脑A浚處熆筛鶕虒W時數(shù)和教學條件按一定的深度、廣度進行取舍。
(3)本書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采用了新版本的繪圖軟件,增加了部分章節(jié)的相關內容常見錯誤對比分析。
本書第1版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李雪梅、匡兵、孫永厚編著,李雪梅、楊運澤負責本書再版修訂工作,其中楊運澤負責第3章,第4章的再版工作,其余由李雪梅負責并統(tǒng)稿。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和“廣西高等教育創(chuàng)優(yōu)計劃”項目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本書配有《現(xiàn)代工程制圖習題集》和多媒體課件,并建有試題庫,如有需要的教師,可與出版社或編者聯(lián)系。
限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錯誤之處難以盡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緒論 1
第1章 制圖基本知識 3
1.1 技術制圖國家標準簡介 3
1.1.1 圖紙幅面及圖框格式 3
1.1.2 標題欄 4
1.1.3 比例 5
1.1.4 字體 6
1.1.5 圖線 7
1.2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8
1.2.1 中心投影法 9
1.2.2 平行投影法 9
1.3 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圖 9
1.3.1 正投影圖 9
1.3.2 軸測投影圖 10
1.3.3 透視投影圖 11
1.3.4 標高投影圖 11
第2章 正投影法基礎 13
2.1 立體的三視圖及投影規(guī)律 13
2.1.1 三視圖的形成 13
2.1.2 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 14
2.1.3 根據立體的兩個視圖畫
第三視圖 15
2.2 立體上幾何元素的投影 16
2.2.1 立體上點的投影 16
2.2.2 立體上直線的投影 17
2.2.3 平面的投影 20
2.3 基本立體的三視圖 23
2.3.1 平面體 23
2.3.2 回轉體 25
2.4 軸測圖 30
2.4.1 軸測投影的基本知識 30
2.4.2 軸測圖的畫法 31
2.5 徒手繪制草圖的方法 35
2.5.1 握筆的方法 35
2.5.2 徒手畫直線 35
2.5.3 徒手畫圓、圓弧 35
2.5.4 徒手畫橢圓 36
2.5.5 目測的方法 36
第3章 組合體 37
3.1 立體的切割及截交線畫法 37
3.1.1 平面體的截切 37
3.1.2 回轉體的截切 41
3.2 立體相交及相貫線的畫法 49
3.2.1 表面取點法 49
3.2.2 相貫線的特殊情況 52
3.2.3 正交兩圓柱相貫線的
近似畫法 53
3.3 組合體的構形及形體分析法 53
3.3.1 組合體的構形 53
3.3.2 形體之間的表面過渡關系 56
3.3.3 形體分析法 58
3.4 組合體的畫圖 59
3.5 組合體的讀圖 62
3.5.1 讀圖的基本方法和要點 63
3.5.2 形體分析法讀圖 65
3.5.3 線面分析法讀圖 67
3.6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69
3.6.1 基本形體的尺寸標注 69
3.6.2 尺寸標注應完整 70
3.6.3 尺寸標注應清晰 71
3.6.4 組合體尺寸的標注方法和
步驟 74
延伸內容:常見圖線畫法正誤對比 76
第4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79
4.1 視圖 79
4.1.1 基本視圖 79
4.1.2 向視圖 80
4.1.3 局部視圖 80
4.1.4 斜視圖 81
4.2 剖視圖 82
4.2.1 剖視圖的基本知識 82
4.2.2 剖視圖的種類 85
4.2.3 剖切面的種類及方法 88
4.3 斷面圖 91
4.3.1 斷面圖的基本概念 91
4.3.2 斷面圖的種類 92
4.4 局部放大圖及常用簡化畫法 94
4.4.1 局部放大圖 94
4.4.2 常用簡化畫法 95
4.5 第三角畫法簡介 98
延伸內容:視圖表達方法常見錯誤
對比分析 100
第5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103
5.1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103
5.1.1 螺紋的形成 103
5.1.2 螺紋的結構 104
5.1.3 螺紋的要素 104
5.1.4 螺紋的種類 106
5.1.5 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 107
5.1.6 螺紋的標注 109
5.1.7 常用螺紋緊固件及其標記 110
5.1.8 螺紋緊固件及其連接畫法 111
5.2 鍵和銷 113
5.2.1 鍵 114
5.2.2 銷 115
5.3 齒輪 116
5.3.1 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的
名稱及幾何尺寸的計算 117
5.3.2 圓柱齒輪的規(guī)定畫法 118
延伸內容:軸測圖中剖視圖的畫法 120
第6章 零件圖 124
6.1 零件圖的內容 124
6.2 零件的視圖表達與尺寸 125
6.2.1 視圖的選擇 125
6.2.2 典型零件的視圖選擇與
表達方法 126
6.3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129
6.3.1 尺寸標注的合理性 130
6.3.2 典型結構的尺寸標注 131
6.4 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其注法 132
6.4.1 表面粗糙度 132
6.4.2 極限與配合、
形位公差簡介 140
6.5 材料的熱處理及表面處理 146
6.5.1 熱處理 146
6.5.2 零件結構的工藝性簡介 147
延伸內容:尺寸標注的常見錯誤分析 149
第7章 裝配圖 154
7.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154
7.1.1 裝配圖的作用 154
7.1.2 裝配圖的內容 154
7.2 裝配圖的圖樣畫法、尺寸標注和
技術要求 155
7.2.1 裝配圖中的圖樣畫法 155
7.2.2 裝配圖中的尺寸標注 158
7.2.3 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 159
7.2.4 常見的裝配工藝結構 159
7.3 裝配圖中的零(部)件序號、
明細欄 160
7.3.1 零件序號 160
7.3.2 標題欄和明細欄 161
7.4 裝配圖的閱讀 161
7.4.1 讀裝配圖的一般要求 161
7.4.2 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161
第8章 電子電氣制圖基礎 164
8.1 概略圖和框圖 164
8.1.1 概略圖 164
8.1.2 框圖 164
8.2 電路圖 165
8.2.1 概述 165
8.2.2 電路圖的繪制 165
8.3 印制電路板電路圖 166
8.3.1 概述 166
8.3.2 印制電路板圖的繪制 167
8.4 電氣控制圖 168
8.4.1 電氣圖常用的圖形符號、
文字符號和接線端子標記 169
8.4.2 電氣控制圖繪制原則 169
第9章 計算機繪圖實驗 174
9.1 AutoCAD繪圖基礎(一) 174
9.1.1 實驗目的 174
9.1.2 實驗內容及步驟 174
9.1.3 上機練習 188
延伸閱讀1 AutoCAD的
學習方法 188
9.2 AutoCAD繪圖基礎(二) 189
9.2.1 實驗目的 189
9.2.2 實驗內容及步驟 190
9.2.3 上機練習 194
延伸閱讀2 AutoCAD中參數(shù)的
輸入 195
9.3 平面圖形的繪制與編輯 196
9.3.1 實驗目的 196
9.3.2 實驗內容及步驟 196
9.3.3 上機練習 205
延伸閱讀3 AutoCAD的字體及其
規(guī)范 205
9.4 三視圖的繪制 207
9.4.1 實驗目的 207
9.4.2 實驗內容及步驟 207
9.4.3 上機練習 213
9.5 零件圖的繪制 213
9.5.1 實驗目的 213
9.5.2 實驗內容及步驟 213
9.5.3 上機練習 221
延伸閱讀4 AutoCAD繪制
零件圖的一般過程 221
9.6 SolidWorks 2013 三維建模簡介 222
9.6.1 實驗目的 222
9.6.2 實驗內容及步驟 222
9.6.3 上機練習 229
附錄A 標準結構 232
附錄B 標準件(摘錄) 235
附表C 技術要求 243
附錄D 電氣圖常用圖形及文字符號 255
參考文獻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