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比利時 學者米歇爾·梅耶的三本小冊子匯編而成!蛾P于差異的小形而上學》從宗教、藝術、社會三個方面論述差異!逗沃^排斥?》從評論弗洛伊德的排斥關,到論述廣義的排斥現(xiàn)象,*后提出兩個梅耶哲學問題哲學和歷史觀的重要概念:問題學排斥和解決性排斥!逗沃^歷史?》除濃縮性地介紹梅耶關于歷史認識的重要因素外,突出分析羅馬史以及古希臘內戰(zhàn)、三十年戰(zhàn)爭、兩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三十年黃金發(fā)展期等。
梅耶的問題學哲學被西方學術界稱為新哲學。2008年,當西方再次出現(xiàn)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時,人們普遍感到資本主義的那套發(fā)展理念和發(fā)展模式再也走不下去了,于是學術界紛紛把目光轉向問題學哲學,各學科都以問題學為基礎,反思本學科的學理,反思人類社會碰到的普遍問題和重大問題,截至2014年年底,這套叢書大約已經匯集60部著作,且每個學科都是一些重量級的學科帶頭人出面寫作和發(fā)表見解。這套叢書的各位作者在目前的西方學術界,都有很高的學術地位。《論問題學:哲學、科學和語言》的作者米歇爾·梅耶在以出版學術著作馳名、高手如云的法國大學出版社,能夠任《國際哲學與修辭學》雜志的主編,絕對要靠自己的出類拔萃!段膶W與其修辭學》的作者讓·貝西埃是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前會長、現(xiàn)榮譽會長,法國新索邦大學的比較文學榮譽教授,在歐美多所大學任教!逗蟋F(xiàn)代性的悖論》作者克洛德·雅沃,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榮譽教授,在多國的多所大學任教!稉u滾的哲學》和《現(xiàn)實主義美學》作者羅歇·普伊韋,法國南錫第二大學教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科學史和哲學實驗室主任!兑环N新辭格理論》作者若埃勒·加爾德·塔米娜,1945年生于馬賽,畢業(yè)于法國高等師范大學,獲語言學國家博士學位,任教于艾克斯普羅旺斯的普羅旺斯大學多年,曾經領導圣—瓊·佩斯基金會長達十年,2006年起任巴黎索邦大學教授。她是語法學、詩學和修辭學方面的專家,并以若埃勒·加爾德的名字發(fā)表過多部小說和詩集!懂敶囆g的概念》作者薩米埃爾·扎爾卡(Samuel Zarka),畢業(yè)于法國國立高等藝術學校和巴黎索邦第一大學哲學系,法國網(wǎng)絡雜志《都市法則》(Droit de Cité)負責人,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講演人,并與日內瓦當?shù)仉s志《狂熱藝術》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帕特里斯·馬尼格利耶(Patrice Maniglier),埃塞克斯大學教授,合作主編法國大學出版社的《形而上學》叢書,主編《法國20世紀60年代的哲學景觀》(Le moment philosophique des années 1960 en France,2011,578頁,法國大學出版社)。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哲學無論在認識論、政治、美學方面,還是就其群體活力而言,都堪稱法國思想史上的高峰年代。本書由多位專家聯(lián)手,恰當?shù)剡原了這一歷史時期。艾蒂安·巴利巴爾(Etienne Balibar),1942年生,巴黎西部大學政治哲學和倫理學榮譽教授,美國歐文加州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近期主要著作有《主體公民與哲學人類學隨筆》(Citoyen Sujet et autres essais d’anthropologie philosophique,2011,536頁)、《暴力與禮貌》(Violence et Civilité,加利利,2010)和《公正自由命題》(La proposition de l’égaliberté,法國大學出版社,2010)!秵栴}世界的教育》作者米歇爾·法布爾曾獲哲學教育學銜,現(xiàn)任南特大學教育科學教授、南特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和《教育探索》雜志的主編。菲利普·波雷(Philippe Porret),精神分析學家兼作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會的會員,近期主要著作《精神分析下的中國》(La Chine de la psychanalyse, éd. Campagne Première, 2008, 324頁)。洛朗·范·埃德(Laurent Van Eynde),法國哲學博士,比利時圣—路易大學教授,法國讓·阿爾薩斯大學特聘教授,曾出版多部哲學著作,擬選擇他的《令人頭暈目眩的圖象:艾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的反映美學》(Vertige de l’image : L’esthétique réflexive d’Alfred Hitchcock,法國大學出版社,2011, 253頁)。雅. 欣蒂加(J. Hintikka)是美國學者(波士頓大學教授),其《語言理論的基礎》(Fondements d’une théorie du langage)是語言學領域的一部基本的參考書。在這套叢書中,他的《康德的數(shù)學觀:先驗論據(jù)化的結構》(La philosophie des mathématiques chez Kant. La structure de l’argumentation transcendantale)頗有分量。
關于差異的小形而上學——宗教、藝術和社會
關于西方文化基質的多元表述——兼及中國文化的多元表述
導語
獨占性身份有哲學根基嗎?
作為初始差異的身體:重新思考精神分析
群體的同一性與神圣的誕生
作為回答差異的宗教
悲劇或不可能的差異
論審美的差異性
作為歷史語法之關鍵概念的差異
作為民主社會悖論性困擾因素的差異
道德、倫理和正義:亞里士多德與康德之爭
宗教、藝術和社會:變異性的三種類型
何謂排斥?
排斥的起源與性質
1 弗洛伊德與潛意識
2 從精神分析的排斥到一般的排斥現(xiàn)象
3 何謂身體的排斥?
4 什么是排斥呢?
排斥的歷史,歷史的排斥
1 雙重排斥
2 強勢的問題學排斥
3 隨著歷史而削弱的問題學排斥
排斥與哲學
1 作為徹底叩問的哲學
2 從實際生發(fā)性到真實性
現(xiàn)代性早期強勢的解決性排斥:自然科學的數(shù)理化
1 類同、隱喻和方程式:物理的變化
2 知識數(shù)理化的虛空空間:化學的誕生和發(fā)展
3 從無機物到生物
排斥與藝術
1 作為藝術源泉的問題學排斥
2 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
3 藝術與文學
4 審美樂趣的特征是什么?
結論:雙重排斥的耦合
何謂歷史?——進步或衰退?
介紹
歷史哲學還有可能嗎?
歷史的問題
提出的問題
存在歷史的語法嗎?
1 隱喻化與差異
2 隱喻化與叩問
時間與歷史或歷史與時間?
如何看待歷史?進步或衰退?
歷史會終結嗎?
文化與歷史:宗教、藝術與倫理
羅馬帝國或歐洲史的特殊模式
1 羅馬與其他國度:性情文明、情感文明和邏各斯的文明
2 從哲學到宗教
3 原始社會或史前社會?
4 羅馬帝國的衰退和垮臺
5 只有羅馬模式能解釋歷史的活力嗎?
結論:相比于其他大陸,歐洲的特征是什么?
歐洲從霸權走向衰退
1 如何理解羅馬垮臺以后的歷史?
2 為什么20世紀末以來我們經歷著歐洲的衰退?
3 最直接的衰退形式:人口減少,移民和無產化
4 教育體系的破產,從經濟危機到文化的大拍賣
5 經濟的僵局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