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詩是生命的光,詩人的心是一扇透著亮的窗。顧城透過這扇窗去關(guān)注著這個世界;透過這扇窗,他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也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并用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加工創(chuàng)作出令人驚訝的詩。本書通過敘述詩人顧城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示了其精妙的文華,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與妻子悲劇的結(jié)局。
散發(fā)著清涼的光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不少的挫折。每個人的一生中絕對不會是一帆風順,人生的路就如小河一樣彎彎曲曲。
在山東的生活非?鞓,即使是喂豬的日子。父子兩個似乎也被這樣的情景感染了,暫時忘卻了生活的艱辛。
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父子兩個就跳進河水里,忘情地去洗個涼水澡。常常洗過澡后,父子兩個人來了興致,顧城就會找父親顧工對詩,還把父親的詩進行改編,把父親的《黃浦江畔》改編成《渤海灘頭》,把《沼澤里的雨》對成《中槍彈的雁》。
顧工總是能回想起來兒子小時候的單純模樣,那個認真觀察著昆蟲的小孩子,真的是在幾年之間就長成了如今這個對生命充滿激情的大孩子?墒歉赣H卻總是沉默,也許他知道在現(xiàn)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就算兩個人都堅持寫詩、堅持對詩,又有什么用呢?大概猜到了父親的心境,顧城說道:“火焰是我們詩歌的唯一讀者。”這句話是希望中含著痛楚,聽了讓人心痛、不忍。
火焰的跳動,好似一個個優(yōu)美的舞者,應和著小顧城腦袋中的小詩,押著韻律,一跳一跳。這美妙的詩歌滲進了火焰的最中央——那泛著金黃光芒的火焰之心,永遠飽含希望,即使熾熱灼燒,也依舊挺拔向上、永不低頭。
在那時的生活狀態(tài)下,顧城比顧工更堅強一些。在顧城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完美的童話世界,讓他一直渴望著去尋找、追隨。
人生沒有什么東西是必須應該得到的。試著將焦點放在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而不是那些想得到的;即便再平淡也要打造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小小幸福。
顧城一直堅持在晚上閱讀各類能找到的書籍,白天就抽空寫詩,無論是在村邊的河灘上,還是秋風的落葉里,他只要一有靈感就會立刻把它們記錄下來。但有時候,在紙上寫的幾行字都會被父親無意間拿走點火了。
顧城不敢說什么,也許他心里明白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父親的遭遇是讓任何人都為之痛心的。顧城為了勉勵自己,也為了不讓父親在這樣的歲月里失去做人最重要的信念,就把這句話刻在了爐臺上。
“火焰是我們詩歌的唯一讀者。”
這樣的行動和另一位詩人——食指是多么的相似。同樣的經(jīng)歷,但卻堅持信念,不放棄希望的食指曾經(jīng)寫下過那首讓萬千人民都流下眼淚的詩《相信未來》:
當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
……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詩歌,寫滿了顧城心中對于詩歌無限的向往與敬意。
錢鐘書說,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無論生活多么不盡如人意,顧城始終對詩歌都充滿了無限的熱情,詩歌宛然已經(jīng)成為了顧城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這樣簡單而樸素的生活過了幾年之后,全國人民又迎來了一場天災。1969—1972年這三年很多地方都顆粒無收,眾多的勞苦農(nóng)民百姓因為天氣干旱面臨著饑餓的威脅。
這種危難最真實地展現(xiàn)在顧工父子身邊:他們養(yǎng)的豬開始因為沒有豬食而互相啃食,很多豬的尾巴都被更加兇狠的同類咬掉了一半,身上也是常常傷痕累累、滴著鮮血。顧城和父親面對著這些他們養(yǎng)了多年的豬,雖說談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卻不忍心直視它們遭受饑餓的樣子。
于是,兩個人決定把豬從豬圈里放出來,將它們帶到附近的山坡上,那里至少還有一些樹根、草皮,或者其他東西可以慰藉一下那些饑腸轆轆的胃。
每天太陽還沒升起,父子兩個就會讓這些豬在山坡上自由地玩,也好找些尚存的食物,希望可以填補它們的饑餓。其實很多時候,人和動物的感情是相通的。自然在暴雨中發(fā)怒,人類依然不愿長大,那里有山有水卻沒有可以拯救天堂的云。
雖然生活異常艱辛,可是卻并沒有打消顧城寫詩的熱情。在顧城還沒有離開北京的時候,有一天父親從外面回來,一臉倦容地告訴家人他們即將離開北京前往山東的一個小山村。聽了父親的話,顧城沉默駐足了一會兒,仿佛無論什么決定對于他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并不需要花費自己太多的情感。既然事實已定,那么再多的眼淚或是抱怨,也無非是于事無補的宣泄。顧城走回自己的房間,不一會兒,走到父親面前,拿了一首詩給他看。
寒秋
枯葉在街上奔跑,
枯枝在風中哀嚎——
大地弄丟了它漂亮的綠衣,
期待著它溫暖的雪袍。
上天給每個人一份天賦,只是它藏在某個角落,等著你的老師、你的領(lǐng)導,或是你自己把它發(fā)掘出來。開發(fā)顧城天賦的是顧城自己。
那個時候,顧城只有十多歲的年紀,但是筆下的詩歌卻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和說不清、道不明的肅殺。這句“枯枝在風中哀嚎”仿佛是當時那個年代的寫照,而最后那句,“期待它溫暖的雪袍”不就是每個有良知的人心中不滅的希望嗎?
父親顧工被兒子的天賦震驚到了,他沒想到一個10多歲的小孩子竟然會寫出這樣的詩句。是他的心里存有太多的悲涼,還是只是無意間才寫出這樣的句子?顧工為此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
顧城自己說過,他第一次寫詩的沖動就是因為想要表達自己和自然產(chǎn)生的共鳴。他想讓那些已經(jīng)消失了的萬物恢復生命!霸陲L停止的時候,草就吐出了香氣,每種草都用自己的氣味和我說話。那種話不用翻譯,就能一直留在你的肺腑里,沿著血液流遍全身。我聽見萬物輕柔地說話,每種草的氣味,小蟲錚錚,所有的聲音都使我變得透明,一個女孩在離你一百米的地方割草,大地上沒有人。春天最美的時候甚至能聽到萬物輕柔的對話,散發(fā)著輕輕的香氣,散發(fā)著清涼的光明。你就是這對話的一部分,有一種秘密使你快樂——你是唯一聽到的人!
自然不是簡簡單單的樹和草,自然是你的心態(tài),是你不加修飾的語言將自己嵌入到這個美好的自然當中,以一個自然里的心境去審視一切,再用那獨特的思維和意志去描繪出此時此刻內(nèi)心深處所感受到的自然、所感受到的內(nèi)心深處最純真的感覺。
我想,每個有童年生活的人大概都能體會到這種簡單的喜悅和快樂,那就是當你坐在自然的懷抱里,沒有任何拘謹,大方地玩耍時。每年夏天,6月份的夜晚,星光都像瀑布一樣從天而降,紫色的小花開得遍地都是。野草在山坡上茂密地生長著,風過之后掀起滔天巨浪。不時襲來的陣陣回憶帶來一絲絲溫情和神清氣爽。那一片片的山坡上,綠色猶如一個充滿風情的姑娘,她在舞動、她在歡笑,她的感情酣暢淋漓,她的色彩感染了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
自然是顧城開始寫詩的引導者、啟蒙者,更是陪伴了顧城一生的情人。她用她最真切的一面給予顧城每一次心靈的真摯觸動。而且,除了這一首詩歌之外,最為典型的絕望氣息還體現(xiàn)在1969年顧城在北京作的這兩首詩中。
我的幻想
我在幻想著,
幻想在破滅著,
幻想總把破滅寬恕,
破滅卻從不把幻想放過。
美
我所渴望的美,
是永恒與生命;
誰知他們竟水火不容。
永恒的美,奇光異彩,
卻無感無情;
生命的美,千變?nèi)f化,
卻終為灰燼。
這兩首詩都是顧城在10多歲的時候?qū)懙摹V钡浇裉,人們都十分詫異,為什么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卻能寫下這么悲涼的句子呢?兩首詩分別探討了幻想的破滅和美麗的短暫無痕。
當我們還處在父母的懷里享受著父母的寵溺之時,對于生命的無常和世事的艱辛還處在懵懂之中的時候,顧城,這個安靜、偏于內(nèi)向的孩子竟然在筆端流露出了這樣深刻的哲思。
天賦總是在一個人小小年紀之時便會顯露,否則我們又拿什么去解釋這樣一個詩歌天才的所思所想?
今天我們總會特別羨慕一些商業(yè)奇才,他們總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但是對于一個社會的長期發(fā)展來說,沒有什么比詩歌的影響更為深遠。
只字的組合把世間萬物凝聚其中,讓顧城沉醉其中,他總是能以新奇的視角悟出生活的真諦。而顧城則是將最美妙的字組合起來去向人們展示前所未有的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