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傳記組成,他們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建功至偉的的人物,作者緊緊把握住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坎坷、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譜寫了一闕“英雄交響曲”。
★一闋奮斗不息的英雄交響曲!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偉大藝術家的傳奇一生!
★影響了一個多世紀的傳世佳作,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30本好書”之一。
★世界文學名著系列,名家翻譯,全譯本,唯美設計,印刷精美。
序言
在我寫這本短小的《貝多芬傳》的時候(那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我并未想搞音樂學方面的事。那是1902年,我正經歷著一個苦難的時期,滿是毀滅與更新的雷雨。我逃離了巴黎。
我來到我童年伙伴的身邊,也就是曾在人生戰(zhàn)斗中不止一次支持過我的那個人——貝多芬——的身邊,暫避了十天。我來到他在波恩的家中。我在那里又發(fā)現了他的影子以及他的老友們,也就是說,我在科布倫茲從韋格勒孫子身上又見到了韋格勒夫婦的影子。
在美因茲,我聽了由魏恩加特納指揮的他的交響樂演奏會。隨后我又與他單獨在一起,在多霧的萊茵河畔,在那潮濕的四月灰暗的日子里,我傾訴著心曲,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氣、他的歡樂、他的悲傷所感染。我跪下,又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扶起,他為我的新生兒——《約翰·克利斯朵夫》洗禮。在他的祝福下,我又踏上回巴黎的路,信心倍增,與人生重新締約,并向神明唱著痊愈病人的感謝曲——那支感謝曲就是這本短小的書。它先在《巴黎雜志》上發(fā)表,后又由佩居伊再版。我未曾想過這本書會從一個狹小的友人圈里傳出來。不過,“人各有命……”
我為自己在這里說了這些細枝末節(jié)而表示歉意。我應該回答那些今日前來希望能從這支頌歌中找到按嚴格的史學方法寫成著作的人的問題。我是個史學家,但是我按自己的時間去做。我在幾部書中對音樂學盡了一種很大的義務,諸如《亨德爾》和我在關于歌劇的一些著作中所做的研究。但是,《貝多芬傳》絕不是這樣的研究著作,它并非為了學術而作。它是唱給受傷的、窒息的心靈的一支歌,它復蘇了,它振作了,而且它在感謝救世主。我很清楚,這個救世主被我改頭換面了。但所有的信仰和愛情的行為皆如此。我的《貝多芬傳》就是這種行為。
人們紛紛搶購。這本小書交了好運,這是它未曾希冀的。那時節(jié),在法國,有數百萬人屬于被壓迫的一代理想主義者,他們焦急地期待著一個解放的吶喊。他們在貝多芬的音樂里聽到了它,于是,他們便跑來懇求他。從那個時代幸存下來的人有誰會不記得那些四重奏音樂會,它們宛如做以“天主羔羊”起首的彌撒禱告時的一些教堂一樣——誰不記得注視著祭獻并被啟示之光照耀著的那些痛苦不堪的面龐!今天活著的人是與昨日的人們相距甚遠的。(但
他們將會與明日的人們靠得更近嗎?)二十世紀初期的這一代人,他們的身份地位都被一掃而光:戰(zhàn)爭是個深淵,他們和他們兒子中的最優(yōu)秀者都消失了。我的這本短小的《貝多芬傳》還保存著他們的形象。它出自一個孤獨者之手,竟毫無知覺地與他們相仿。而他們已從中認出了自己。
不幾天工夫,這本由一個無名之輩寫成的小冊子,走出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書店,人手相傳。于是,它就不再是屬于我的了。我剛剛重讀了這本小書。盡管有所不足,但我將不做什么改動了。因為它應該保留其原始特征以及偉大的一代名人的神圣形象。
在貝多芬百年忌辰之際,我既緬懷他,同時也頌揚這位偉大的同伴,正直與真誠的大師,紀念這位教會我們如何生與死的人。
羅曼·羅蘭
1927年3月
正文
貝多芬傳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
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貝多芬
。1792年手冊)
他矮小粗壯,一副運動員的結實骨架。一張土紅色的闊臉龐,只是到了垂垂老矣之時臉色才變得蠟黃、病態(tài),特別是冬季,當他被困于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他額頭突起、寬大,頭發(fā)烏黑,極為濃密,似乎梳子都從未能梳通過,毛戧立著,似“墨杜薩a頭上的蛇”。它們的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它們的人都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會弄錯其細微差異。由于兩只眼睛在一張褐色悲壯的臉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們便都以為眼睛是黑的;其實不是黑的,而是藍灰色。這兩只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珠興奮或激憤時會突然變大,在眼眶里轉動,反映出它們夾帶著一種奇妙真理的全部思想來。它們常常朝天投去一抹憂愁的目光。鼻頭寬大短方,一張獅面臉,一張細膩的嘴,但下唇趨向于超出上唇。牙床可怕至極,好像連核桃都能咬碎。右下頦有一個深深的酒窩,使臉極其不對稱。莫謝萊斯說:“他笑起來很甜,交談時常帶著一種可愛而鼓舞人的神情。與之相反,他的笑容卻是不對勁兒的、粗野的、難看的,但笑聲并不長!薄鞘且粋不習慣歡樂的人的笑。他平素的表情是陰郁的,是“一種無法醫(yī)治的憂傷”。1825年,萊爾斯塔勃說看見“他溫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時,需要竭盡全力來忍住淚水。一年后,布勞恩·馮·布勞恩塔爾在一家小酒店碰到他時,他正坐在一個角落里,抽著一支長煙斗,雙目緊閉,仿佛隨著死神的臨近,他越來越常這樣了。有個朋友跟他說話,他凄然地微微一笑,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小的談話本,并用其聾子常有的尖聲讓對方把想要他干什么寫下來。——他的臉色經常變化,可能是突然有靈感出現,甚至正在街上,使行人大驚失色;或是他正彈琴時被人撞見的時候。“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變得格外嚇人;嘴唇發(fā)抖;一副被自己招來的魔鬼制伏的巫師的神態(tài)!比缤勘葋喿髌分械娜宋镄蜗。尤利烏斯·貝內迪克特說:“像李爾王!
***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可憐的破屋的閣樓上。他祖籍弗朗德勒。其父是個無才華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傭,系一廚師的女兒,第一次嫁給一個男仆,喪夫后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
苦難的童年,缺少莫扎特那樣被家庭溫馨呵護著的溫情。自一開始,人生就向他顯示出他未來的命運似一場凄慘而殘暴的戰(zhàn)斗。他父親想用他的音樂天賦,把他炫耀得如同一個神童。四歲時,父親就把他一連幾個小時釘在羽管鍵琴前,或給他一把小提琴,把他關在房間里,使他透不過氣來。他差一點因此而永遠厭惡藝術。父親必須使用暴力才能使貝多芬學習音樂。年少時的他就得為物質生活而操心,想法兒掙錢吃飯,為過早的重任而愁煩。十一歲時,他
進了劇院樂團;十三歲時,他當了管風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敬愛的母親!皩ξ襾碚f,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愛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啊,當我會喊‘媽媽’這個甜蜜的稱呼,而她又能聽見的時候,誰能比我更幸福呀?”她死于肺結核,貝多芬以為自己也染上了這個。阂驗樗3SX得不適,再加上比病痛更加殘酷的憂郁。十七歲時,他成了一家之主,擔負起對兩個弟弟進行教育的責任;他羞愧地被迫要求酗酒成性的父親退休,因為他已無力掌管門戶。人家把父親的養(yǎng)老金都交給了他,免得他父親亂花。這些悲慘的事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痕。他在波恩的一戶人家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托——那是他始終珍視的布勒寧一家?蓯鄣陌HR奧諾雷·德·布勒寧小他兩歲。他教她音樂,并領她走向詩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許二人之間有了一種溫柔的感情。埃萊奧諾雷后來嫁給了韋格勒醫(yī)生,后者也是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最后,他們之間都一直保持著一種恬靜的友情,韋格勒和埃萊奧諾雷與忠實的老友之間的書信可以為證。當三個人都垂垂老矣時,友情更加動
人,心靈也仍如從前一樣年輕。
盡管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慘,但他對童年,對童年待過的地方,始終都有一種雖凄涼但溫馨的回憶。即使他被迫離開波恩,前往幾乎度過了其整個一生的維也納。在大都市維也納及其無聊的近郊,他從未忘懷過萊茵河谷以及被他稱之為“我們的父親河”的莊嚴的萊茵河。它的確是那么的活躍,幾乎有人性,仿佛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的思想和力量從河里流過,沒有任何地方比親切的波恩更加美麗,更加威武,更加溫柔,萊茵河以它那既溫柔又洶涌的河
水浸潤著它濃蔭掩映、鮮花遍布的堤坡。在這里,貝多芬度過了他人生的頭二十年;在這里,他形成了少年心靈之夢——那一片片的草原好似懶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霧氣籠罩著白楊、矮樹叢、垂柳以及果樹,它們的根浸在平靜但湍急的水流中——還有那些村莊、教堂,甚至墓地,都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瞰著河岸——而在遠處,泛藍的七峰山在蒼穹里繪出昏暗的身影,山上矗立著已成廢墟的古堡,顯現出瘦削而古怪的輪廓。對于這片土地,他的心永遠地維系在上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夢想著再見到它,但始終未能如愿!拔业淖鎳,我美麗的出生的地方,在我眼里,您始終與我離開時一樣的美麗,一樣的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