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視域下公共道德及其基 礎的研究》從宏觀的角度為當代中國道德生活的變遷 和道德建設的努力方向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釋和有價 值的思考。既從公共性的理論譜系去研究了現代社會 公共生活道德的價值訴求及社會結構基礎,又從公共 性的實踐譜系去探究了當今社會道德實踐的新模式。
把握住了倫理學理論范式、中心視域和它的生活基礎 三者的內在關聯(lián),特別提倡和推崇尊重、寬容、信任 和積極參與等體現公共精神的道德價值,并分析論證 了我們的價值系統(tǒng)和行為模式因此而調整的哲學基礎 和價值基礎。首次提出應從政治維度和社會維度去把 握公共生活中公民道德的觀點,也厘清了新中國成立 以后同時使用的“公德”與“社會公德”這兩概念的 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從一種德性的生成論視角論證了現代 人從正當到崇高的道德追求的可行性。
廖加林(1966-),男,湖南湘鄉(xiāng)人,教授,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本科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獲哲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倫理研究所,獲哲學博士學位,F任湖南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主要從事倫理學教學與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出版《現代公民社會的道德基礎》學術專*1部,在《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多篇學術論文曾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復印。主講《倫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課程。
導論 公共道德的研究視域
一 現代性問題域中的公德心問題
二 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論范式與視域轉換
三 本書的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共道德觀念的歷史源流與理論維度
第一節(jié) 公私觀念與公共道德觀念的歷史源流
一 中國文化中公私觀念的歷史演變
二 西方文化中的公私觀念及公共哲學
三 近代“公德”觀念的出現及含義
第二節(jié) 公共領域及其倫理意義
一 公共領域的界限
二 公共領域的性質與結構
三 公共領域的倫理意義
第三節(jié) 公共道德的理論維度
一 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論維度
二 公民道德的政治維度與社會維度
三 公民道德行為的消極性與積極性
第二章 公共道德的價值基礎與價值訴求
第一節(jié) 公共道德的哲學基礎——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
一 近代哲學與人的主體性
二 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
三 主體間性與公共道德
第二節(jié) 公共道德的價值基礎——自由與平等
一 市場經濟關系是自由與平等價值的載體
二 政治哲學中的自由與平等
三 自由與平等是公共道德的價值基石
第三節(jié) 公共道德的價值訴求——尊重、寬容、信任和參與
一 尊重
二 寬容
三 信任
四 參與
第三章 市場經濟:公共道德的經濟基礎
第一節(jié) 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道德影響
一 馬克思的社會結構理論及其道德蘊含
二 社會轉型與道德轉型
三 中國社會轉型及面臨的道德問題
第二節(jié) 公共道德的人倫關系結構基礎
一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及對人的影響
二 市場經濟與公共性組織的發(fā)展
三 從私人性交往到公共性交往
第三節(jié) 市場經濟的公共道德維度
一 市場秩序的自發(fā)演進及其規(guī)則基礎
二 市場經濟的倫理特質
三 市場經濟道德基礎的公共性
第四章 民主政治:公共道德的政治基礎
第一節(jié) 民主政治的道德意蘊
一 政治的合法性基礎及其道德性質
二 民主政治的道德合理性
三 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合法性問題及其現代重構
第二節(jié) 公共道德的政治權力基礎
一 公共權力的公共性
二 政府公共性的理想與現實
三 行政人員的自主性與德性
第三節(jié) 公民責任與政治參與的道德影響
一 國家與社會中的個人及自由
二 公民責任及其合理性基礎
三 公民政治參與的道德影響
第五章 公民社會:公共道德的社會基礎
第一節(jié) 公民社會與公民身份
一 公民社會的概念與理論
二 公民與公民身份
第二節(jié) 市場、政府和公民社會的有效互動
一 市場經濟改革與中國公民社會現狀
二 中國公民社會的生成及其政治意蘊
三 協(xié)同市場與政府的公民社會
第三節(jié) 公民社會與公共道德的培育
一 公民社會是公共道德培育的真正場域
二 社會各領域的相對分離與人性設定
三 公民社會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第六章 志愿者行為:社會維度的公共道德行為模式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道德人格的理論缺陷與實踐困境
一 人格與道德人格
二 中國傳統(tǒng)道德人格及其依附性質
三 中國傳統(tǒng)道德人格的理論缺陷及對實踐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現代社會公共道德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 以公共理性為基礎的特征
二 基于契約精神的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的特征
三 個人道德自我實現的公共性特征
第三節(jié) 志愿者行為模式的公共性道德特質
一 追求社會正義——非營利組織使命的道德理想性
二 自愿奉獻——志愿者利他行為彰顯人格的高尚性
三 組織化——志愿者道德實踐有效性的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