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雙節(jié)堂庸訓 《雙節(jié)堂庸訓》立足于作者幾十年的人生搏擊,總結人世滄桑,糅合圣賢之道,以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內(nèi)容去訓導子孫如何適應社會,經(jīng)受種種風浪、立身作人的方式、方法,囊括了修身律己、讀書治學、處事之道、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內(nèi)容。 生活的艱辛,使汪輝祖過早地涉足“人間事”,在生活的旋渦中搏擊,對社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與人之間的真?zhèn)翁搶嵣钣畜w味。因此他對教育子女“向上奔”、如何在艱苦條件下立足,都有著獨到的體會。 《雙節(jié)堂庸訓》中的內(nèi)容多以現(xiàn)實為立足點,沒有高高在上的空泛議論,因此更可以跨越時代,完全可作為現(xiàn)代人在追求人生幸福的參考讀本。 《雙節(jié)堂庸訓》自序 《雙節(jié)堂庸訓》者,龍莊居士教其子孫之所作也[1]。中人以上[2],不待教而成[3];降而下之[4],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孫之長者[5],粗解字義[6];其次亦知識漸開[7]。居士扃戶養(yǎng)疴[8],日讀《顏氏家訓》《袁氏世范》[9],與兒輩講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證以事[10],凡先世嘉言媺行及生平師友淵源[11],時時樂為稱道,口授手書,久而成帙[12]。刪其與顏、袁二書詞指復沓者[13],為綱六、為目二百十九[14],厘為六卷[15]:首《述先》[16],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贅[17];次《律己》[18],無忝所生[19],有志焉未逮也[20];次《治家》[21],約舉大端而已[22],家世相承[23],兼資母范[24],故論女行稍詳;次《應世》[25],寡尤寡悔[26],非可倖幾也[27];次《蕃后》[28],保世滋大[29],其在斯乎[30]?以《師友》終之,成我之恩,輔仁之誼[31],永矢勿諼矣[32]。友之存者,兒輩耳熟能詳[33],不煩錄敘;且凜凜乎[34],有《谷風》陰雨之憂焉[35]。居士自少而壯、而老[36],循軌就范[37],庸庸無奇行也[38]。庸德庸言之外[39],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訓》。冠以“雙節(jié)堂”者,獲免于大戾[40],稟二母訓也。諸所為訓[41],簡質(zhì)無文[42],皆從數(shù)十年體認為法、為戒[43],欲令世世子孫、婦稚可以通曉。自念身為庸人,不敢苛子孫蘄至圣賢[44],而參以顏袁二書各條[45],則學為圣賢之理,未嘗不備。夫人無中立[46],不志于圣賢,其勢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歟?嗟乎!教者,祖父之分[47];率教者[48],子孫之責。茍疑訓詞為庸[49],而別求新異之說以自托,將有離經(jīng)畔道[50],重貽身世之患者[51],是則居士之所大懼也[52]。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癸卯[53],龍莊居士汪輝祖[54]。書時年六十有五。 注釋 [1]龍莊居士:本書作者汪輝祖的自稱。龍莊,汪輝祖的號。居士,猶處士,意為德高而隱居不仕的人,后多指賢德有才的人,又多為人自號所用,以示清高。 [2]中人:此就人的才智而言,指被列入中間一等的人。 [3]待:要,需要。成:成就。 [4]降而下之:即“等而下之”。此指中人以下的人,即才不及中人的人。 [5]孫之長(zh2ng)者:長孫。此實為作者長子即繼坊的長子汪世鐘。 [6]粗:粗略。 [7]其次:第二個孫子即汪世銘。 知識:了解、識別事物的能力。 [8]扃(ji4ng)戶:閉門。養(yǎng)疴(k8):養(yǎng)病。 [9]《顏氏家訓》:家訓類書。北齊顏之推著。共七卷二十篇。主要闡述教子治家、修身揚名之道。以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為依據(jù),宣傳傳統(tǒng)道德,倡導刻苦讀經(jīng)、修身養(yǎng)性。書中還兼及字、畫、音、訓、文藝品評、典故考證、歷史記載等。為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家訓著作,被稱為“家訓之祖”。 《袁氏世范》:家訓類書。宋袁采著。被后人推崇為“家訓之亞”。 [10]揭其理:揭示道理。證以事:以事實證明道理之所在。 [11]先世:前代,前輩。 嘉言:美言,善言,寓有深意對人有益的話。 媺(m0i)行:同“美行”。 淵源:本源,來龍去脈。 [12]帙(zh#):用布帛制成的書套。引申為成套的書。 [13]詞指:同“詞旨”。言詞和宗旨大意。 復沓(t3):重復繁多。 [14]綱:事物的總要、大綱。此指本書大標題。 目:條目。此指本書小標題。 [15]厘:厘訂,厘正,改定。 [16]首:首卷,第一卷。 [17]先考、妣:已經(jīng)去世的父、母。 具行(x!ng)述者:即“具行狀者”。已經(jīng)有了專門記述他(她)們的文章內(nèi)容。 不贅:即指在本書中不多記述。 [18]次:第二、第二卷。 [19]無忝(ti2n)所生:忝,辱,有愧于;所生,此指親生父母,先輩。無忝所生,不要有愧于生身父母。 [20]志:志氣,志向。逮:及,完全實現(xiàn)。 [21]次:再次,第三,第三卷。治家:管理家庭。 [22]約舉:簡要舉出。大端:大的頭緒,大的方面。 [23]家世:家族和世系。承:承繼,承續(xù)。 [24]資:憑借,依托。母范:作為人的母親的典范。 [25]次:再次,第四,第四卷。 [26]寡尤:少犯錯誤。寡悔:少生懊悔。 [27]非可倖幾(j~)也:幸,僥幸;幾,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部規(guī)律。非可倖幾也,不能僥幸獲得帶有規(guī)律性的認識。 [28]次:再次,第五,第五卷。蕃后:使后代蕃盛。 [29]保世:保持父子相繼,保持家族世代相傳。 滋大:更加重大。 [30]其在斯乎:其,豈,大概,可能;斯,這里。其在斯乎,大概就在這里吧? [31]輔仁之誼:仁,儒家的重要道德規(guī)范之一,仁人,能對人仁愛的人;誼,情誼,友誼。輔仁之誼,輔導我成為仁人的情誼。 [32]永矢勿諼(xu`n):矢,通“施”,施行;諼,忘記。永矢勿諼,永遠施行而不忘記。 [33]耳熟能詳:因經(jīng)常聽人談起而熟悉。 [34]稟稟:恐懼的樣子。 [35]《谷風》陰雨:朋友之間有的不能真誠相待,有時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安樂。《谷風》《詩經(jīng)?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講朋友之間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歡樂的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習習谷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zhuǎn)棄予。”作者引此,意在婉轉(zhuǎn)說明世態(tài)險惡,活著的朋友不能不有所戒心。這是本書不錄敘活著的朋友的另一原因。 [36]居士:此為作者自稱。 [37]循軌:遵循常規(guī)。就范:依照固定的模式。 [38]奇(q!)行:突出的作為。 [39]庸德庸言:日常講究的道德和言語。這里的“庸德”“庸言”“庸行”并無貶意。 [40]大戾(l#):大的罪惡,大的過錯。 [41]諸:同“之”。在此指代“本書”。 [42]簡質(zhì)無文:簡樸而不加以文辭的修飾。 [43]體認:體會和認識。法:準則。戒:儆戒。 [44]苛(k8):苛求,過分地希求。 蘄(q!):同“祈”。祈求,希望達到。 圣賢:道德極高無所不通的至善至美之人。 [45]顏、袁二書:此指《顏氏家訓》和《袁氏世范》。 [46]人:每一個人,任一個人。 [47]祖父:為祖、為父的人。分(f-n):職責。 [48]率(shu3i):遵循,順服。 [49]茍疑:隨便懷疑。庸:平凡無奇。 [50]離經(jīng)畔道:畔,通“叛”。離經(jīng)叛道,背離儒家的經(jīng)典和道德規(guī)范。 [51]重(zhng)貽身世之患:給自己今后的人生歷程留下災患。 [52]是:這種情況。懼:深感不安。 [53]乾隆五十九年:即1794年。癸卯:這一日的干支紀日。 [54]汪輝祖:字煥曾,號龍莊,清代蕭山即今浙江蕭山市人。乾隆進士。曾任湖南寧遠縣(今湖南寧遠縣)知縣,以治事廉平、決獄審當著稱,深得百姓愛戴。著作有《元史本證》《讀史掌錄》《二十四史同姓名錄》《龍莊六四稿》等。 汪輝祖(1730年-1807年),字煥曾,號龍莊,浙江蕭山瓜瀝原云英鄉(xiāng)大義村人。清代乾、嘉時期的良吏。早年多次應試未中,隨入幕僚為紹興師爺。于乾隆四十年得中進士,五十二年為寧遠知縣,五十六年為道州牧。告官退養(yǎng)在城里蘇家潭,享年78歲。 家境貧困,父早亡,為養(yǎng)生母和繼母,二十歲就開始幕僚(師爺)生活,他好學不惚,精明干煉,博覽群書。 《雙節(jié)堂庸訓》自序.....1 卷一述先 本系..................................7 顯祖考文林公軼事..13 顯祖妣沈太孺人軼事....................................................................18 顯考奉直公軼事........19 顯妣方太宜人軼事..22 顯妣王太宜人軼事..23 顯生妣徐太宜人軼事....................................................................28 卷二律己 盡心..................................32 人須實做........................33 人從本上做起.............34 做人先立志..................36 須耐困境........................38 常存退一步想.............38 時日不可虛度.............39 作事要認真..................40 作事要有恒..................40 事必期于有成.............41 要顧廉恥........................42 貴慎小節(jié)........................42 當愛名.............................43 勿好勝.............................44 財色兩關尤當著力..45 因果之說不可廢........45 不可責報于目前........48 名過實者造物所忌..48 不可妄與命爭.............49 少年富貴須自愛........50 處豐難于處約.............51 欲不可縱........................52 貧賤當勵氣節(jié).............52 擇穩(wěn)處立腳..................53 居官當凜法紀.............54 宦歸尤當避嫌.............54 守身..................................55 卷三治家 統(tǒng)于所尊則整齊........57 孝以順為先..................58 惟孝裕后........................59 繼娶難為父..................60 事后母.............................60 事鰥父寡母更宜曲體....................................................................61 友難于孝........................62 冢子宜肩重任.............63 弟當敬事兄長.............64 齊家須從婦人起........64 婦言不可聽..................66 婦人不良咎在其夫..67 女子當教以婦道........67 佳子弟多由母賢........68 教子弟須權其才質(zhì)..69 子弟勿使有私財........69 謹財用出入..................70 財貴能用........................71 勿貪不義之利.............71 勿爭虛體面..................72 儉與吝嗇不同.............73 非儉不能惜福.............73 服用戒過奢..................75 儉非勤不可..................75 婦道尤以勤為要........77 婦職不可不修.............77 婦不宜男當買妾........79 置妾不當取其才色..79 有子勿輕置妾.............80 勿使妾操家..................81 娶醮婦宜慎..................82 無子當立后..................83 勿以異姓亂宗.............84 無子可繼宜依禮祔食.....................................................................86 不可求為人后.............87 祭先宜敬........................88 祭產(chǎn)宜豫........................89 值祭不宜論產(chǎn).............90 賓宴宜潔........................90 勿淹葬.............................91 疾病宜速治..................92 婚嫁宜量力..................93 相子擇婦........................93 攀高親無益..................94 締姻宜取厚德之家..95 奴婢宜督約..................95 奴婢不中用宜速遣..96 奴婢疾病宜善遣........97 婢女當養(yǎng)其廉恥........97 乳媼不宜輕雇.............98 保全節(jié)操........................99 無志秉節(jié)者不可強..101 酒最僨事........................101 戲具不宜蓄..................102 架上不可有淫書........102 田宅交易須分明........103 便宜產(chǎn)業(yè)不宜受........104 契稅不可漏..................105 勿欠額賦........................106 官項不宜借..................106 勿受來歷不明之物..107 勿貪重息出貸.............108 勿因息輕舉債.............109 債宜速償........................109 子孫多產(chǎn)宜分析........110 析產(chǎn)宜酌留公項........110 有室有家之男女宜為曲諒.......................111 嫁女亦須體恤.............112 愛憐少子長孫之故..113 勿營多藏........................114 宜量力贍族..................114 宜儲書籍........................116 造宅不宜過麗.............116 長齋拜經(jīng)宜戒.............118 女尼宜絕其往來........119 卷四應世 勿欺..................................120 處事宜小心..................121 大節(jié)不可遷就.............122 寧吃虧.............................122 勿圖占便宜..................123 勿任性.............................123 遇橫逆尤當忍耐........124 讓人有益處..................125 斷不可啟訟..................126 勿斗爭.............................126 言語宜慎........................127 小人不可忤..................128 嫉惡不宜太甚.............128 善惡不可不分.............129 勿苛人所短..................130 勿過剛.............................131 遇事宜排解..................131 勿預人訟事..................132 勿輕作居間..................132 勢力不可恃..................133 信不可失........................134 勿傍人門戶..................134 勿貪受贈遺..................135 貧賤勿取厭親友........135 富貴勿薄視姻鄰........136 須予人可近..................137 失意人當禮遇.............138 保全善類........................139 敬官長.............................139 勿交結官長..................140 睦鄰有道........................141 受恩不可不報.............142 索債毋太急..................142 貸親不如貸友.............143 宜量友力........................144 諱貧偽貧皆不必........144 受憐受忌皆不可........145 與人共事不可不慎..145 勿破人機關..................146 知受侮方能成人........147 老成人不可忽.............148 先友宜敬事..................149 故人子宜念..................150 不必議論二氏.............150 卷五蕃后 裕后有本........................153 濟美不易........................154 教當始于孩提.............155 宜令知物力艱難........155 宜令習勞........................156 宜令知用財之道........156 宜令勿游手好閑........158 宜杜華奢之漸.............159 父嚴不如母嚴.............159 蒙師宜擇........................160 不宜受先生稱字........161 讀書以有用為貴........162 讀書求于己有益........163 須學為端人..................164 作文字不可有名士氣....................................................................165 文字勿涉刺誹.............167 勿作穢褻詞..................169 文章關福澤..................170 讀古人文取法宜慎..170 勿輕為人作詩文序..171 勿記錄時事..................172 浮薄子弟不可交........173 勿輕換帖稱兄弟........174 擇友有道........................175 業(yè)儒亦治生之術........175 讀書勝于謀利.............176 勿慕讀書虛名.............177 勿任子弟匿瑕作偽..178 不宜輕令子弟附學..180 授徒勿誤人子弟........181 力田勿欠人租息........186 藝事無不可習.............187 幕道不可輕學.............188 習醫(yī)宜慎........................190 勿妄言相墓術.............192 作事須專........................193 臨財須清白..................194 勿自是.............................195 勿自矜.............................195 當明知止知足之義..196 言動當念先人.............197 門閥不可恃..................198 干蠱大難........................200 須作子孫榜樣.............202 不可道他人先世短處....................................................................203 為后人留余地.............204 窮達皆以操行為上..205 得志當思種德.............206 人當于世有用.............207 惡與過不同..................208 清議不可犯..................209 宜知盈虛消長之理..209 聽言不可不察.............210 宜常念忠恕之道........211 圣賢實可學而至........212 人在自為........................213 不孝者不祥..................214 善惡不在大..................216 雙節(jié)贈言不可不讀..218 申嫡庶之辨..................219 傳世名系........................222 卷六述師述友 童子試.............................223 鄉(xiāng)試..................................224 會試..................................227 受業(yè)..................................230 亡友..................................237 后記...........................................255 述先 本系 我汪氏系出唐越國公華第七子爽后[1]。爽傳十二世曰道安,遷婺源[2]。又五世曰惟謹,遷慶元之鄞[3],今寧波府鄞縣也[4]。惟謹生元吉。元吉生永漸。永漸生思信。思信長子大倫公在鄞[5],娶夫人高氏,生存中;宋嘉定十年[6],高夫人卒,繼娶夫人為蕭山大義邨劉氏女[7],因家大義[8]。而存中所生二子,之衎遷臨川[9],之琭遷宣城[10]。亦無居鄞者。 大義邨汪氏,以遷蕭始祖大倫公為第一世。公字叔彝,號冰谷,夫人劉氏,葬本里花原[11]——花原者,以樹木棉得名[12]——子一。述,字天錫,夫人馮氏,子三。長演,字宗三,夫人趙氏,并葬花原[13];歲以清明前二日墓祭[14],子二。長溥,字克洪,夫人楊氏;葬本里西睦橋,子五。三渙,字巨淵,夫人王氏,葬本縣航塢山,子二。長游,字龜沼,號一齋,葬本里中巷南園,旅歿黔中[15]——相傳歿時,與山陰賈人同厝[16],比遷柩[17],二棺毀,櫝骨以歸[18],兩家秤骨分葬[19],時號秤骨府君[20]——故夫人徐氏,遺命不同穴[21],別葬航塢山,皆以清明前一日祭,子二。長椿,字春齡,號養(yǎng)拙,夫人朱氏,子二。次璋,字廷章,號居易,夫人鐘氏,并葬航塢山,以清明日祭,子四。次纘,字克承,號逸庵,行彤三[22],夫人陳氏,子三。次范,字居賢,號樂遂,夫人徐氏,并葬航塢山,以清明后一日祭,子三。長天秩,字宗禮,號銳庵,行練二,夫人沈氏,葬航塢山,以清明后二日祭——支下男婦俱集[23];自此以下各祖,皆依次墓祭,集男婦如禮——子四。次棟,字克隆,號成軒,行宏八,夫人傅氏,葬本里前司東陂[24]——相傳墓師登航塢山擇兆域[25],脫頭巾置石上,為過鳥所銜,越數(shù)日[26],相地至此。前巾在焉,遂定為吉壤[27],舊號頭巾地。余年十五,侍祭墓下,曰:“是天所葬也,不宜以頭巾名!蹦朔Q“天葬地”云——子三。次時忠,字靖共,號秋莊,夫人沈氏、王氏、趙氏,沈夫人葬航塢山,王、趙兩夫人合祔前司東陂,子三。三應元,字世魁,號惺臺,行明五十九,夫人朱氏,葬本里硯湖灘,子四。季玉華公[28],諱造[29],行信八——為輝祖高祖考[30]——夫人陳氏、繼夫人陳氏,葬山陰縣夏履橋徐闊塢,子三。第三為曾祖考孚夏公[31],諱必正,行仁七十一,夫人沈氏,葬前司西陂,子三。第三為顯祖考毅庵公[32],諱之瀚,字朝宗,行三,敕贈文林郎[33],湖南永州府寧遠縣知縣[34],夫人沈氏,敕贈孺人[35],葬硯湖灘,子二。長為顯考皆木公[36],諱楷,字南有,行十三,河南衛(wèi)輝府淇縣典史[37],敕贈文林郎,湖南永州府寧遠縣知縣誥贈奉直大夫[38],夫人方氏,敕贈孺人,誥贈宜人[39],夫人王氏,簉室徐氏[40],旌表“雙節(jié)”[41],建坊本里聚奎橋北岸[42],并敕贈孺人,誥贈宜人,合葬山陰縣清和里秀山,子一。 輝祖,字煥曾,一字龍莊,罷官歸又以歸廬為號[43]。為冰谷公十九世孫。乾隆戊子科舉人[44],乙未科進士[45]。湖南永州府寧遠縣知縣,調(diào)長沙善化縣知縣[46],未任署永州府道州知州[47]。告病解官。誥封奉直大夫[48]。娶王氏,誥贈宜人,生子一:繼坊,字元可,行三,乾隆丙午舉人[49],揀選知縣[50],今就職直隸州州同[51],加二級[52]。繼娶曹氏,誥封宜人,生子二:繼培,字因可,行九,縣學生;繼壕,字深可,行十一,國子監(jiān)生[53]。妾楊氏,生子二:繼墉,字勤可,行四;繼垿,字序可,行六。 繼坊娶朱氏,今二子[54]:世鐘、世銘。繼墉娶婁氏,今一子:世鎬。繼垿娶王氏。繼培娶陳氏,今一子:世鈺。繼壕聘來氏。 注釋 [1]唐越國公華:即汪華。唐績溪(今安徽績溪縣)人。少時以勇俠聞名。初保隋,后降唐。授職總管歙、宣、杭、睦、饒、婺六州軍事并任歙州刺史。封越國公。 爽后:汪爽的后代。 [2]婺源: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置縣,治所即今江西婺源縣西北清華。 [3]慶元之鄞:慶元府的鄞縣。慶元: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置府,治所在鄞縣即今浙江寧波市。 [4]寧波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明州府改名,治所在鄞縣即今浙江寧波市。1912年裁撤。 [5]公:對人的尊稱。此為對祖輩的稱謂。 [6]宋:此指南宋。嘉定:宋寧宗趙擴年號。1208~1224年。 [7]蕭山:唐天寶元年(742年)由永興縣改蕭山縣。治所即今浙江蕭山市。 [8]因家大義:家,家庭所在地,此為“安家”;大義,指大義邨。因家大義,因此在大義邨安家落戶。 [9]之衎(k3n):汪存中與劉氏女所生長子。 臨川:縣名。隋開皇九年(589年)由臨汝縣改名,治所在今江西臨川縣西。唐寶應元年(762年)徙治今臨川市。 [10]宣城:縣名。隋大業(yè)初年改宛陵縣置,治所即今安徽宣城縣。 [11]里:縣以下的基層行政單位。 [12]樹:種植。木棉:亦稱“攀枝花”“英雄樹”。落葉大喬木,高可達四十米。 [13]祔(f&):合葬。此指汪演與其夫人趙氏合葬于花原。 [14]歲:每歲,每年。墓祭:在墓前進行祭祀;掃墓。 [15]黔中:貴州省別稱。 [16]山陰:秦置縣,治所即今浙江紹興縣。后時廢時置。1912年與會稽縣合并為紹興縣。 賈(g^)人:商人,生意人。 厝(cu):把棺柩停放待葬或淺埋以待改葬。 [17]柩:裝有尸體的棺材。 [18]櫝(d%):形體較小如木匣的棺材。 [19]秤骨:用稱重量的工具稱量遺骨。分葬:分別埋葬。 [20]府君:漢魏以來對人的敬稱。 [21]遺命:臨終前留下的話。同穴:同穴而葬,即合葬。 [22]行(h1ng):排行,班輩。 [23]支:一本旁出或一源分流。此指汪天秩以下各輩子孫。 [24]東陂(b8i):東山坡。 [25]墓師:相(xi3ng)擇墓地的術師。 兆域:墓地四旁溝界。此指墓穴所在地。 [26]越:超過,過。 [27]吉壤:適于下葬的吉祥地,風水好的墳地。 [28]季:第四子。 [29]諱(hu#):舊對帝王將相或尊長的名字避開而不直稱。 此用于對死者需稱名時前加“諱”字以示尊敬。 [30]輝祖:本書作者(汪輝祖)以名自稱。 高祖考:已經(jīng)去世的祖父的祖父,即曾祖父的父親。 [31]曾祖考:祖父的父親。 [32]顯祖考:本為對祖先的敬稱,此專指其祖父。 [33]敕(ch#)贈:即救命。清代封贈六品以下官職的命令。文林郎:文散官名稱,清代文職正七品曰文林郎。 [34]永州府:明洪武初改永州路為府,治所在今湖南陵零縣。1913年廢。 寧運縣: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延喜縣置,治所即今湖南寧遠縣。 [35]孺人:命婦的封號。明、清時七品官妻封贈孺人。 [36]顯考:對去世父親的美稱。 [37]衛(wèi)輝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衛(wèi)輝路置,治所在汲縣即今河南汲縣。1913年廢置。 淇縣:明洪武初改淇州置縣,治所即今河南淇縣。1954年廢,并入湯陰縣。1962年復置,治所在朝歌鎮(zhèn)。 典史:官名。元代開始設置,為知縣屬官。清制,由典史掌管緝捕和獄囚。 [38]誥贈:清制,五品以上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及妻受帝王的普遍封賞,已死者受封稱誥贈。 奉直大夫:文官官階名。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以右朝議大夫改置。元、明、清皆為從五品階官。 [39]宜人:命婦封號之一。明、清時以“宜人”封贈五品官的母親和妻子。 [40]簉(z3o)室:妾,通房丫頭。 [41]旌(j#ng)表:表彰。漢代以來,各王朝都有對“義夫、節(jié)婦、孝子、順孫”進行旌表的傳統(tǒng),常以官府立牌坊、賜匾額的方式進行,倡導、宣傳禮教。 [42]建坊:建立牌坊。 [43]歸廬:在家所住的簡陋房屋。 [44]乾隆戊子: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這一年的干支紀年為戊子?疲嚎婆e制取士的年份。 舉人:一種出身規(guī)格。明、清時代為鄉(xiāng)試考中者的專稱。 [45]乙未:即乾隆四十年,1775年。 進士:清制,舉人經(jīng)會試考中的人才為貢士,貢士經(jīng)殿試賜出身的人稱進士,為入仕資格的首選。 [46]調(diào)(di3o):調(diào)任,提拔任用官吏(雖同為知縣,但縣有大小、輕重之別)。 善化縣: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分長沙、湘潭二縣置縣,治所即今長沙市。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