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很悠久的撥弦樂器!段逯S琴譜》是清代以來流傳很廣的古琴譜。清周魯封根據(jù)徐祺傳譜編印于康熙六十年,雍正二年成書。共八卷。所收三十三曲多注明出處,指法細致詳盡,在旁注中有作者加工之處及評語。后記也較有特點,從中可了解作者對作品的獨到了解。此譜為廣陵派重要琴譜。
《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成書于明嘉靖二十六(一五四七)年。初編者為黃獻,原收四十二首琴曲,十五年后徐門琴人楊嘉森又增為七十一曲,名為《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與《梧岡琴譜》是現(xiàn)存早的徐門琴譜!肚僮V正傳(套裝共6本)》曲目之下多注有出處。如《樵歌》題下注著:“敏仲作,一名《歸樵》。秋山、曉山二十翁屢訂本!薄稘O歌》
本書講述了:歷代傳世的琴史、琴譜、琴論、琴人傳記等等,文獻甚豐。上起漢代,下至民國間,有數(shù)百種之多。目前,已經(jīng)出版面世的僅有百種上下。本項目歷時五年,通過遍訪世界范圍內(nèi)六十余家圖書館和私人藏書家,以及拍賣會,收集到歷代琴書300余種,輯錄文獻近200種,幾乎囊括了有史以來全部琴書。是近年來少有的大型古琴專題文獻集成。本
古琴是中華民族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nèi)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與有著三千年悠久歷史的古琴音樂,是中國音樂史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代表。古琴音樂具有深沉蘊藉、瀟灑飄逸的風格特點和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魅力,擅長用“虛”、“遠”來制造一種空靈的美感,
《西麓堂琴統(tǒng)》是中國古代琴譜。全書共25卷,前有嘉靖己酉秋七月序,其一至五卷為論琴文字,主要取自南宋徐理《琴統(tǒng)》與宋以來所傳《太古遺音》兩書,分論聲律、琴制、字譜及雜說等。其中第五卷論字譜指法,已大部分缺失,僅殘存卷首二頁。其六至二十五卷計收琴曲138曲,都有比較可靠的來歷。
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最悠久的撥弦樂器。古琴音樂不僅讀書人自己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道德修養(yǎng)。2003年,隨著古琴藝術(sh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的稱號,古琴藝術(shù)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認。有鑒于此,為了更好推廣古琴藝術(shù),我們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譜集珍》叢書計劃,經(jīng)過
本書從音樂圖像學的角度,以考古出土的樂器、陶俑、器物,以及存世樂器、壁畫、繪畫、雕塑、書籍等為研究對象,與音樂考古學、音樂史學、民俗音樂學等研究方法與成果相結(jié)合,對中國音樂史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闡釋,700多幅圖片,80多條珍貴音頻,運用“三重證據(jù)法”,從音樂圖像學的角度別開生面地講述中國音樂史,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音樂近一萬年發(fā)
薪火相傳、傳承文脈——《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這套大型中國音樂學術(shù)研究叢書,共13卷,五百萬字,是上海音樂出版社“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之一,榮獲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是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著名音樂學家項陽先生及其碩博研究生們“集體性的協(xié)同攻關(guān)”中國音樂文化史成果的集中展現(xiàn),也是當代
《白石道人歌曲》系流傳至今的唯一宋代樂譜。姜夔的詞格律精嚴,將江西詩派的瘦硬之體入詞,并參入了晚唐詩歌的綿邈風神,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種清空冷雋、高雅凝重的詞風。此書保留了姜夔詞的樂音,尤其是其中自度曲十七首旁注音譜,為研究宋詞樂律之重要資料。底本為清鈔本,范景中、周小英過錄鄭文焯批點,并自撰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