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史略》是元朝曾先之所著的作品,是元朝統(tǒng)一全國的十幾年之后,在今江西地方出現(xiàn)一部名曰《十八史略》的史籍,其基本內(nèi)容是按朝代、時間順序,以帝王為中心敘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作為書塾中啟蒙性的歷史讀本,最初篇帙僅為二卷,簡明通俗、文筆精煉。歲月流逝,人間滄桑,這部史書沒有被淘汰,卻不斷有人為之注釋、修訂,至明代大為暢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該書創(chuàng)作,前后經(jīng)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百衲本《二十四史》線裝版
全注全譯《資治通鑒》線裝版
《易藏》線裝版
本書以涵芬樓藏宋本《資治通鑒》對傅增湘所藏百衲宋本《資治通鑒》進行改動,替換了其中個別卷葉,已非傅藏原貌。百衲本,是指用同一種書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種書的不同版本拼配起來的本子。在現(xiàn)存古籍中,搜集建本殘帙種類最多的,是傅增湘先生所收藏的百衲宋本《資治通鑒》一書,集宋刊本七種合成,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歷史,分十二本紀、八表、十書、三十列傳、七十世家。本冊為紀一。
馮驥才先生對民間文化和文化遺產(chǎn)的關(guān)注始自20世紀60年代,而近20余年來,這位行動的知識分子轉(zhuǎn)戰(zhàn)于四個戰(zhàn)場:一是城市文化遺產(chǎn)保護,二是民間文化遺產(chǎn)(非遺)保護,三是傳統(tǒng)村落保護,四是教育保護(建立非遺學(xué))。在奔走呼號中,他留下了浩繁的文字,包括思想、理論、批評、隨筆、散文、紀實、研究、口述史、講話、談話錄,
本書據(jù)日本藏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刻本影印,該《史記》為現(xiàn)存最早三家注本,是一百三十卷全本。《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后各家各派注釋和評價《史記》著作源源不斷出現(xiàn),其中最有
《資治通鑒》是我國宋代著名歷史學(xué)家、政治家司馬光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全書共294卷,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顿Y治通鑒》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guān)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描述,以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