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清光緒三十年(一九〇四),即西泠印社成立之年,印社同仁輯社藏吳讓之印成譜,名為《吳讓之印存》,共十冊,每頁一印,兼拓邊款。全書收印近兩百方,其中部分為吳讓之自用印,亦有不少吳讓之為蓋平姚正銹、甘泉岑熔所篆之印。在此之前的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仁和魏稼孫即輯有《吳讓之印存》兩冊本,卷首有趙之謙手書序言,即印學(xué)史上赫
“西泠八家”中,陳鴻壽(曼生)是非常具有文人墨客氣息的一位。他書法擅隸書而取扁平化、裝飾化,號為簡古,一反漢唐審美旨趣;作花鳥畫逸興湍飛,縱橫無不如意;又擅治紫砂壺,燒制匠作一經(jīng)他手,文逸之氣頓生,可謂極大地改變了壺藝的地位。而治印則是其當(dāng)行本色,在把“浙派”丁、黃、蔣、奚的“金石氣”以一種清晰而穩(wěn)定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一
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所藏兩種何氏日記手稿,起訖時間分別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豐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豐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為行文方便,下文分別簡稱《丙丁日記》《戊己日記》。這兩種日記,為我們研究何氏不同的文化境遇及其交游、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樣本。 存世的前人日記,當(dāng)以
《簠齋印集》共收官印三百十七鈕、私印一千九百三十一鈕、泥封一百三十七鈕。全書共二千三百八十五鈕,其余虎符、龜魚符號不計在內(nèi)。每種印章前均有“日照許瀚印林、海豐吳式芬子苾、道州何紹基子貞同審定”。《簠齋印集(二函十二冊)/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根據(jù)西泠印社藏影印。《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由陳振濂先生主編,擬分三編出版,總
《集古印譜》(一函八冊),清瞿鏞藏輯,瞿啟甲刊,咸豐八年(1858)海虞瞿鏞鐵琴銅劍樓刻鈐印本。此譜為周叔弢先生舊藏,現(xiàn)藏于天津圖書館,今選入《中國圖書館珍稀印譜叢刊??天津圖書館卷》,四色影印,宣紙線裝。印章按朝代分為三個部分,一至三冊為“秦漢魏六朝官私印”,四、五冊為“唐宋金元官私印”,六至八冊為“宋元雜印附存”。
侯汝承輯,1928年刻鈐印本。卷首扉頁有梁啟超題譜名,輯録自藏之周秦至明清官印三百二十三方。據(jù)譜中敘例,其印多得于吳云“二百蘭亭齋”散佚之印,次得之于北京、保定、開封、天津諸地,故名之曰“印勼”(即印聚)。此譜版式考究,體例完善,印制精美,注證精塙,足見輯者對此譜的重視。侯汝承(1859——1937),字意園、怡園,河
(清)王肇基輯,一函六冊未分卷,清同治六年(1867)省吾堂刻鈐印本。全譜前二冊及第三冊前部皆為諸家所作序題。周叔弢先生舊藏。王肇基,字笠夫、立甫,號新心別館主人,排行第五;蚍Q熒澤(今滎陽東)人,據(jù)序中“瑯琊著姓”,其籍應(yīng)是山東臨沂。王氏自跋中稱譜中大多由其手制,也有部分由其侄鶴巖、甥楊子文之作。王氏印章水平并非上乘
八冊未分卷,周進(jìn)輯。成譜于1927年,鈐印本。周叔弢先生舊藏。周進(jìn)(1893——1937),字季木,安徽至德(今安徽東至)人,清兩江總督周馥之孫,周學(xué)海四子,周叔弢之弟,著名歷史學(xué)家周一良之叔,為士宦世家。周季木英年早逝,一九三七年去世時只有四十四歲。著名收藏家,曾大量收輯漢、魏、晉碑刻原石,為世所稱,故有室名“魏石經(jīng)
(清)汪啟淑輯,一函十冊十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刻鈐印本。朱砂原鈐,每頁二至四印,每印下方或左側(cè)有釋文、印材、作者等,背頁空白,版心有卷數(shù)、頁碼。周叔弢先生舊藏。卷首扉頁有“退齋印類”隸書,后有戴廷熺乾隆二十七年行書序,再有汪啟淑乾隆三十二年篆書凡例,可知該譜是“于《飛鴻堂印譜》外,后檢篋笥中所有金銀寶石晶玉凍
陳師曾篆刻,八冊未分卷,1924年刻鈐印拓款本。墨色方框,書口下端楷書“染倉室印存”。一頁一印,時有印下附拓邊款,無釋文,背頁空白無框。封面有篆書“染倉室印存”簽,扉頁有周大烈甲子(1924年)隸書題“染倉室印存”,后頁有姚茫父甲子所作序。周叔弢先生舊藏。陳衡恪(1876~1923年),字師曾,齋室名安陽石室、唐石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