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傳賈服注輯述》被公認為《春秋左氏傳》賈服注的最好輯本。此書分輯與述兩部分,輯是對漢儒賈逵、服虔舊注的輯存,述則是李貽德對賈、服注的疏通解釋。對賈、服古注的輯錄,并不自李貽德始,此前有王謨輯本,但李貽德所輯后出轉(zhuǎn)精,更為完備和準確,輯佚、考證成就最大。《輯述》表彰推崇漢儒,對魏晉時期杜預注及唐時孔穎達正義多有批
全書分為《國語》所載史事發(fā)生與《國語》成書時期、漢代、三國時期、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代、清代、民國時期、近七十年來等九個階段,對《國語》成書、性質(zhì)、音義注釋、評點、文獻版本考訂、《國語》佚注輯佚等《國語》研究脈絡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歷時梳理與總結(jié),對《國語》研究的階段性特征進行了揭示,發(fā)掘了一批很有學術(shù)價值的
《中國古代官民互愛體系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官民關(guān)系的學術(shù)專著。官民互愛體系的構(gòu)建是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和諧和社會和諧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國古代盛世生成的重要原因和表征。目前學界對中國古代官民互愛體系的研究較為薄弱,研究成果不多,因而本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意義。全書分為九章,以大量的史料,尤其是漢魏隋唐時期的史料為基礎(chǔ),闡釋
《春秋學研究》由同濟大學曾亦教授與復旦大學郭曉東教授主編,為國內(nèi)首本以春秋學作為研究對象的輯刊,此為第三輯。《春秋學研究》(第三輯)共30萬字,收文章13篇,分4個欄目:公羊發(fā)微、春秋學史、禮學與制度、讀經(jīng)札記。文章總體質(zhì)量較高,反映了學界春秋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輯研究論文在主題上集中于春秋學,兼涉禮學,既有對專人專書
本稿內(nèi)容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論文及述評。時段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設欄目為專論、書評等。本期為禮學與禮制專號,刊出文章15篇,包括導讀1篇,專論9篇、譯文3篇、書評2篇。內(nèi)容包括《周禮》的賦稅制度及其與法家的關(guān)系,從夫妻牉合看喪服制度中的女性處境,宋元嘉二十三年何承天奏彈文書再析,陳朝郊祀禮新詮,等等。本書旨在成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初名《列國志傳》,作者為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余邵魚;后來,明末馮夢龍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改編,易名《新列國志》,共一百零八回,篇幅較原書大為擴充;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又對此書作了修訂潤飾,加上評語、讀法和注釋,最終成為現(xiàn)今流傳的《東周列國志》。全書共108回,起于周幽王被殺,止于秦始皇
本書以《左傳》的記事為基礎(chǔ),偶爾也參考其他文獻如《國語》《史記》、諸子著作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以春秋時代爭霸為主線,講解整部《左傳》記載的二百四十多年間各諸侯國的重大史事。 《左傳》里記載的史事頭緒紛繁、內(nèi)容離散,一般讀者不便把握前后的因果聯(lián)系,因此,本書在完全忠實于《左傳》原書原文的情況下,將相關(guān)史事的零碎記載抽繹出來,
本書為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集刊,是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古代中國文史研究前沿高水平成果的展示平臺。不僅有海內(nèi)外學者有代表性的研究論文,也有學科綜述,對于集中了解相關(guān)學科研究的現(xiàn)狀具有重要價值。內(nèi)容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論文及述評。一年四期,每期均集中一個主題,或為文學領(lǐng)域,或為史學
《春秋正傳》系明代大儒、心學家湛若水解說《春秋》的著作,該書批駁了《春秋》三傳以及胡安國等歷代經(jīng)學家總結(jié)的“《春秋》義例”,認為這些義例繁瑣而且支離,遮蔽了孔子寄予《春秋》的大義。因此,該書主張“核諸實事”,在考訂春秋史事的基礎(chǔ)上理解《春秋》。該書大膽地批判前人的權(quán)威說法,不僅在《春秋》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可以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