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關于管城的科普繪本。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是全國五個城市民族區(qū)之一,位于鄭州市中心城區(qū)。區(qū)內交通四通八達,京廣、隴海兩大鐵路線在此交會。西周初,稱管國,管城之名由此而來。3600年前,商湯在這里建立開國之都一亳。這是目前已知仍屹立于地面的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為鄭州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提供了重要佐證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與新疆師范大學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學術論集,本輯發(fā)表與西域相關的學術論文18篇,內容涉及考古、語言、歷史、文學、民族、學術史等方面。
12—18世紀,贛南山區(qū)經歷了一個從“化外”到“化內”的變化過程。伴隨著這一過程的是山區(qū)開發(fā)、地方動亂和國家認同。從宋代的“峒寇”、元代的“畬賊”到明代的“流民”和清代的“客家”,各色人群在贛南山區(qū)輪番登場,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份轉變。18世紀,贛南山區(qū)的開發(fā)基本完成,社會秩序也相對穩(wěn)定下來,贛南地域社會成了“大一統(tǒng)”
本書以《山東省歷代方志集成》中《(雍正)山東通志》為底本,采用4拼版,共三十六卷,首一卷,三十七目,分為:圖考、典謨、星野、建置、城池、疆域、山川、形勝、圻封、古跡、巡狩、闕里、田賦、鹽法、學校、選舉、兵防、驛遞、河防、漕運、海疆、秩祀、橋梁、風俗、物產、職官、公署、宦績、人物、列女、仙釋、方技、陵墓、五行、經籍、藝文
《遼寧省志·糧食志(1986-2005)》記載了自1986年以來,到2005年期間,遼寧省糧食部[堅持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糧食流通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結合省請、糧情,在糧食公司全省制度改革,糧食流通管理體制改革和糧食企業(yè)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的歷史事實。這段歷史時期,是遼寧省糧
本書內容集合了晚清民國以來,漢陽風景名勝、地標及老街巷等場景的160余幅攝影作品,畫冊內容以全新的潮奢社交目的地祁遇為立足點,用歷史和藝術的眼光審視和記錄漢陽百年來的遺存、發(fā)展和變遷,普通百姓的生活原色、“漢腔”濃郁的世味滄桑躍然紙上,每幅圖都有詳細的解說與描述,記錄了一段歷史,定格了珍貴的歷史景象,以及當時的人民生活
“閩都”之稱,記有之,并延續(xù)至今。福州長期作為八閩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稱之為"閩都文化”。在如朱紫坊薩氏等閩中望族的革新下,閩都文化以兼容并納的胸襟,開始具備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包容性。福州是朱嘉辦書院、講學授徒,研學、傳播其學術的重要區(qū)域,又是黃翰等朱熹傳人傳承道統(tǒng)、普及傳播朱子學的鄉(xiāng)土故
清代皇帝駕幸南海子,留下數(shù)百篇吟咪南苑的御制詩作。清朝末年,在內憂外患之際,清政府下令放墾南苑,一代皇家苑囿至此凋敝。如今,我們只能從清代皇帝吟咪南海子的御制詩作中,回首古苑宸跡,再觀南囿風景!赌显酚圃姟吩谡頃r,對每位皇帝吟詠南海子的詩作,均標注了作詩的年份,如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的《月》,即為康熙皇帝玄燁于康
本書為學術論文集。強調學術性、地方性、原創(chuàng)性,所收文章從內容上大致可列入運河文化、揚州學派研究、《文選》學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邗城史探、廣陵才俊、維揚藝文、學人筆札等類。書前有卷首語,入選文章約16篇。作者多為揚州學人,如趙昌智、伍野春、明光等。主要聚焦于揚州地方文化,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與廣度,如朱天曙《論金農詩書畫的
如皋,是江蘇省南通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1991年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如皋撤縣建市。如皋市環(huán)境優(yōu)美,獲“中國最佳休閑小城”稱號。如皋有“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之稱,并被自然國際醫(yī)學會評為世界六大長壽鄉(xiāng)之一!洞笫氯绺(2022)》記錄和反映了如皋市2022年全市范圍內發(fā)生的大事、要事、新事及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以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