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的是:在時空蚩尤的破壞下,秦始皇陵兵馬俑復活,闖入現實世界。肖小笑需要在十二個時辰內抓住這些兵馬俑,把他們送回秘境。在這個過程中,肖小笑經歷了與春秋戰(zhàn)國、秦朝相關的人文歷史知識,秦滅六國、秦始皇、阿房宮……并了解相關地理概念。
本選題脫胎于廈門新聞廣播聯手思明區(qū)文體局共同推出的系列報道《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欄目。這一欄目制作了融合文字稿、彩色照片、音頻等多種載體的節(jié)目,通過實地探訪、口述歷史的形式尋根廈門記憶,揭示文物保護的現代意義。這本書帶領讀者走遍廈門的大街小巷,尋訪文物古跡,聽到一段段神奇的故事,感受到廈門的歷史積淀、文化底蘊、藝
中國古代玉器常見紋飾星羅棋布,精美絕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屬經典的龍紋。《玉器龍紋飾的起源與演化》對自紅山文化起,距今有著6000余年歷史的龍形玉器進行了深入研究,反映了歷朝歷代的審美趨向及藝術表現水平,對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哲思背景及發(fā)展脈絡、對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深刻認識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江西道教碑刻輯錄》是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6BZJ039)的結項成果基礎上修改而成。書稿內容全面系統(tǒng)搜集江西道教廟宇碑刻存在的數量、類型、特點、分布區(qū)域等相關信息,并對有價值碑刻進行分析和研究。所涉主要內容以當代江西行政區(qū)劃為依據,以涉及江西道教為主。收錄范圍包括道教碑記、宮
本書以唐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長沙窯瓷器為主題,通過178(套)精美文物,展示了長沙窯瓷器在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與文化交往中的作用與地位。全書分為“焰紅湘浦口”“筆精妙入神”“大舟有深利”三個單元,以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視角,展示長沙窯瓷器燦爛多姿的釉色、豐富多樣的器物品類、獨具特色的詩文與繪畫裝飾以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學者以及相關考古學者的論文集。本書從科技考古的不同領域和角度,對我國近些年來科技考古各研究領域普遍關注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梳理與綜述。這些研究領域包括數字考古、人骨考古、動物考古、植物考古、木材分析、食性分析、古DNA分析、化學分析、環(huán)境考古、冶金考古、玉石器
本書是第一部關于青銅方彝的學術專著。書中全面搜集了傳世和出土方彝,梳理了自宋代以來著錄和研究方彝的歷史,探討了定名和功用問題,通過細致地考古類型學分析,揭示出方彝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脈絡,推定了各期年代,歸納了隨葬方彝墓葬的特征,分析了方彝在墓中的擺放位置,從出土地點的分布出發(fā),觀察方彝的使用地域、人群及其變遷,研究了方彝和
《把100件國寶裝進一本書》所選取的100件國寶里,從漢白玉到菊花石、從孔子鳥到唐代算珠、玉壺冰琴……藏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本書將每件國寶的介紹濃縮在300字以內,并將文字配以拼音,一頁介紹一件文物,讓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兒童足不出戶,就能暢游博物館,賞遍國寶級文物;讓家長抓住孩子的黃金啟蒙期,幫孩子搭建歷史框架,變
本書是一部有關考古學科基本理論方法的著作。內容的構成是按照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從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始,一直延伸先秦時期,包括中國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文化適應、舊石器時期晚期革命、細石葉工藝起源、舊新石器時代過渡、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yè)發(fā)展等五個重大的問題。
郭店楚竹書是軸心時代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華。本書是研究郭店楚竹書的重要著作,主體部分由新論、分論和通論組成。新論(緒章)認為郭店楚竹書主要反映了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早期儒道兩家的思想,特別是老子和孔子、子思子的思想,其價值和意義十分重大。分論(第一至五章)探討了《老子》《太一生水》《五行》《性自命出》《語叢》的思想及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