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刁斗:來自邊緣的堅持》的寫法,雜糅作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不獨采用文字材料,兼取與作者的對話、訪談。是所謂知人論世,物我齊一,取其切近也。文字也力求淺白隨和,不作高頭講章式的論評,重在作者的閱讀感受,故日“我讀”,取其平易也?傊,都是為讀者著想,目的是希望讀者通過這套叢書,在結識這些文學“新秀”的同時,庶幾也增加一點
《我讀李洱:求真的愉悅》書中,作者從文本與世界、理解與闡釋、交流與對話三個部分對李洱其人其文進行了解讀。該書可供當代文學研究者、愛好者閱讀參考。李洱,當代著名作家,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文學著作,與畢飛宇一起被視為中國先鋒文學運動之后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出版有小說集《饒舌的啞巴》《遺忘》《夜游圖書館》。2002年1月
本書為大型資料匯編,收錄宋以來直至民國時期(1916年)的文評專書和論著,共計一百四十三種,六百余萬字,十冊精裝。所收內容主要以論古文為主,亦酌情選取論評駢文、時文之集成性著作,按著者生卒年之先后排列。收書均作提要,介紹著者簡歷、該書內容和主要版本情況,予以新式標點。各書底本大多選取精刊精校之善本,其中部分傳本世所罕覯
這本書可作為古代文學同仁觀摩、切磋、批評的對象,也可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和古代文學、文藝學專業(yè)研究生的學習參考,也可供一般古典文學愛好者閱讀。闡釋性文字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杰出文學家的精神品質和經(jīng)典文本的內涵,獲得思想智慧、情感熏陶和分析方法訓練。就像大多數(shù)論文集一樣,收入的文章質量難免參差,但其中的某些篇章,相信是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中國社會轉型、文化變遷加劇。在“歐風美雨”的猛烈沖擊下,中國文學從古代文學傳統(tǒng)中蛻變出來,形成一種新的生命之流。這種生命之流囊括了理性與感性、客體與主體、啟蒙與審美、政治與藝術、崇高與悲涼、雅與俗、生理與社會、靈與肉種種不同視角構成的矛盾關系;同時它又“自決”、“自性”,作為一個完整“身體”
本書內容共分六篇,內容包括唐五代貶謫制度與逐臣類型的總體考察、初唐神龍逐臣研究、盛唐荊湘逐臣研究、中唐元和逐臣研究、晚唐亂離逐臣研究、唐五代逐臣別詩研究等。
中國文論以其言說的具象性、直覺性和整體性,表現(xiàn)出鮮明的詩性特質。本書是“武漢大學學術叢書”之一,該書從原始時代的詩性智慧、軸心期的詩性空間、儒道的詩性精神以及漢語言的詩性生成之中,探求中國詩性文論的文化之源與文字之根,并在思維方式與言說方式兩大層面,闡釋中國詩性文論的特征、成因及理論價值。該書可供廣大文學愛好者閱讀使用
本書依照歷史發(fā)展順序,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近代七編,說明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過程。全書內容系統(tǒng),對于詩文、小說、戲劇各文學領域的理論批評,對于歷代比較重要的批評家及其論著,均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本書在撰寫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觀點穩(wěn)妥,敘述平實;同時注意吸收學術研究的新成果,在
《新時期比較文學的墾拓與建構》著重從教學研究、教材建設方面研究新時期比較文學的墾拓建構之路。其內容包括樂黛云及其《比較文學簡明教程》、饒芄子及其《中西戲劇比較教程》、曹順慶及其《比較文學教程》、張鐵夫及其《新編比較文學教程》、孟昭毅及其《比較文學通論》、楊乃喬及其《比較文學概論》、吳家榮及其《比較文學新編》等。
張中行名作欣賞——名家析名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