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是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研究室等單位所辦專刊,集中展示了元史研究的重要前沿成果。此為第39輯。
論文和翻譯論文十篇左右,論文以中國古代史從漢魏至隋唐史研究為主體,延續(xù)武漢大學唐長孺先生開創(chuàng)的研究風格和優(yōu)勢,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地理、社會等以及新出文書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個方面。
效法《三國志注》的注解體例,以“增事實、聚異同”為基本思路,增廣事實、聚匯異同,通過列陳相關史實、原典、傳記材料、文學記敘等對《至正直記》所呈現的內容予以疏解,為閱讀者提供提示性文獻信息,使其通過史料比略和對照以判別區(qū)畛,明其本末。對于常見文獻,尤其是宋以前文獻,注釋則盡量從簡。末附趙孟俯《闕里譜系序》、歸有光《靜齋類
本書稿深入探討了新疆羅布泊地區(qū)現存考古遺存的文化面貌與特征,在墓葬、城址材料基礎上建立系統(tǒng)綜合的考古編年框架,并結合遙感考古、環(huán)境考古、體質人類學、藝術史學、文物學等多學科手段,復原該地區(qū)的歷史演變圖景。
第1部分主要是講述土耳其革命的起因。 第2部分作者將土耳其革命來襲后的自身見聞都寫在了里面。 第3部分是以思考為主。既有作者對于土耳其革命的思考,也有很多從土耳其革命中走過來之人的思考,這些人有些是學生,有些是商人,有些是從事金融行業(yè)者,有些是從事外交工作之人……
本書根據越南歷史的時空發(fā)展脈絡,分為如下內容:第一部分為第一至第三章,簡要介紹有關越南歷史的方法論問題、越南的概況,以及今越南地區(qū)史前考古和族群的形成;第二部分為第四至第六章,主要是關于今越南北部及中部北區(qū)曾經在漫長的歲月里作為中國郡縣的情況(從公元前214年到公元968年,長達1802年);第三部分為第七至第九章,重
本書主要論述“知日”不能不知的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既定位共性,也關注個性。例如,國家的共性是國土、國民、政權,而日本的個性是延續(xù)至1945年戰(zhàn)敗的“神話史觀”:國土是神“生”的、國民是神的子民、天皇“萬世一系”。又如,“漢字文化圈”的共性是漢字、儒教、佛教、律令制,而日本的個性是由“真名”(漢字)衍生的“假名”、以“
書稿是天津師范大學教授孟昭毅數年間四次去印度學訪、旅行、考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從三個方面對印度進行了古典文化、古典文學巨著、中印文化交流等詳細介紹,其中不乏將復雜深刻的印度歷史思想和文化內容說得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佳篇,讓我們得以更真實、更具象地了解那個陌生而顯得有些神秘的鄰邦。在當前國際風云變幻,國際力量格局重組的背
《日本考(下)》為《日本考》的下集,輯卷四至卷五!度毡究肌饭灿嬑寰,明李言恭、郝杰同撰。言恭字惟寅,岐陽武靖王文忠之裔,以萬歷二年襲封臨淮侯。杰字彥輔,蔚州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方言恭督京營戎政時,杰為右都御史。會倭患方劇,乃共摭所聞
《日本考(上)》為《日本考》的上集,輯卷一至卷三。《日本考》共計五卷,明李言恭、郝杰同撰。言恭字惟寅,岐陽武靖王文忠之裔,以萬歷二年襲封臨淮侯。杰字彥輔,蔚州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方言恭督京營戎政時,杰為右都御史。會倭患方劇,乃共摭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