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fā)、關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歷史研究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但也引發(fā)了關于史學研究“碎片化”趨勢的討論。關注日常生活,不僅僅是為了解構宏大敘事,也是為了建構一個對歷史的新解釋。日常生活史研究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能夠在碎片化的歷史材料中提煉問題意識?日常生活史研究怎樣落到實處?本書從階級文化、國家-社會關
本書是一部為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民主黨派人士等廣大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人士提供的實用型讀本。編著者以一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者的親身體驗,以各界別知名社情民意信息反映者和參政議政專家近年來的建議建言為案例,分類進行分析、講解,講述社情民意信息的采集、思考、調研以及相關稿件寫作和傳播的實務。 稿件共分七章,分別就社情
本書試圖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目光,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重新詮釋中國先賢們的思想學說。本書增訂版,收入第二版出版十年來最新研究成果,開啟新的群學———中國古典社會學研究視角,構建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系,闡釋群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提供的學理支撐。
齊格蒙特·鮑曼去世前,曾與瑞士記者彼得·哈夫納交談了幾天,在他英國利茲的家中,就他畢生的工作進行了四次長談。在這場談話中,他繼續(xù)以“流動的現(xiàn)代性”來描述我們的時代,涉及當前生活的方方面面:愛與親密關系、身份、工作與休閑、家庭、猶太性、道德、幸福、社會。并就這些話題,進行了深入地思考,為我們這代懸浮在不安全感的人提供了對
本卷共收集了碾碎的整體網研究,由“理想類型”論概念的建構原則,結構與行動的互構機制分析:再論“社會學方法的準則”,大數據大在何處:數據量大的價值及分析策略,生命歷程研究的范式轉變與方法革新——兼論西方生命歷程研究的新進展,從文本到社會知識:基于文本的社會科學研究綜述、社會科學中的因果分析——潛在結果模型、因果網絡模型與
本卷共收集了五城市調查最終調查數據產生始末,從KKV到TTC:近30年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兩本質性研究方法論著作,基于沙堆模型的國家動力學研究,E問卷實務流程探索與趨勢展望,年齡-時期-世代模型的發(fā)展歷程與社會科學應用,定性比較分析(QCA)綜述:內涵、操作與應用,學術研究:瞄準無知的認知行動,打磨田野手藝:北京市A區(qū)日結
本書的特點為:以類別、序列和尺度三個測量層次的變量為維度安排教材內容;闡明每一種分析方法的統(tǒng)計思想;梳理和建構了描述統(tǒng)計的知識體系;將描述統(tǒng)計與推論統(tǒng)計分開講解;與社會統(tǒng)計軟件做到了很好的對接;加強了非參數檢驗的內容;增加了時間序列分析。本教材在介紹推論統(tǒng)計之前,選取了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中與推論統(tǒng)計關系最密切的內容。這部
本書分為15個章節(jié),詳細介紹了社會研究從問題選擇到報告撰寫的整個過程,包括定量和定性兩種不同取向的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設計與評估。不僅如此,本書運用了相當一部分來自學生項目和已發(fā)表作品的研究實例,恰當地展示了社會科學經驗研究的基本原理,始終強調方法的選擇應與研究問題相契合,并應在此基礎上進行
本書是首次面向中國讀者介紹法國實用主義社會學流派的論文集,它源于2019年5月在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舉辦的為期一周的“法國實用主義社會學”研討會。本書收錄5篇代表性論文,同時也邀請中國知名學者撰寫回應文章。本書以何榮教授的中法社會學發(fā)展歷程導論作為開篇,由來自兩國的十余位學者圍繞5個議題展開討論。這5個議題分別是:以日
本書記述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社會學傳入、發(fā)展、變遷的過程。著重介紹陶孟和、李景漢、陳達、吳景超、吳文藻、潘光旦、費孝通等社會學家的學術觀點、社會實踐和人生探索。他們打破傳統(tǒng)書齋式的治學方法,將目光向下,關注平民生活,以實地社會調查來認識諸多問題,進而提出一套現(xiàn)代化治國方略,成為時代潮流的引領者。本書也從社會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