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煌煌百萬言、面向普通讀者的百科全書式巨著。接續(xù)《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的線索,縱覽風云變幻的20世紀,撥開戰(zhàn)爭和政治的迷霧,從思想入手理解這一百年人類的智力成就。20世紀既是人類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進步的輝煌世紀。在這個世紀,全人類在奴役、對峙、戰(zhàn)爭和解放的裹挾中曲折前進、求同存異,我們也在各大學科中取得了微
本書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0周年而作,分析了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來對中國的深刻影響,剖析了新文化運動對于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偉大復興的深刻意義。全書約25萬字,共分上下兩編,上下編各分為三章。上編從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問題入手,指出唯名論和唯實論的斗爭發(fā)展到經(jīng)驗論和唯理論的斗爭,康德對二者進行了調(diào)和,建立了龐大的知識體系。下編以科學
本書作者叔本華以一個哲人的眼光對人類的世俗生活進行了觀察和分析,特別對天才、教育、命運、心理、性愛、藝術欣賞等闡述了個人的觀點。
《思想的再對話:東西方撞擊與融合的新轉(zhuǎn)向》從新比較、新語境以及新文本角度回顧東西方思想對話與再對話的歷史進程,闡釋其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并揭示當前其面臨的困境、危機與挑戰(zhàn),以及可能的機遇、復興與發(fā)展。 《思想的再對話:東西方撞擊與融合的新轉(zhuǎn)向》分為四部分:第一編主要探討東西方研究的方法、方法論和元方法論;第二編主要探討當
本書分三章十六節(jié)。圍繞“比較哲學的諸理論問題”、“哲學問題與諸哲學家之間的比較”、“‘世界歷史’與比較哲學的歷史使命”三大主題,探討在進行比較哲學研究時諸如“比較”、“判教”等概念運用的問題,分析西方哲學家對中國古代哲學誤讀的原因,為帶有詩意化性質(zhì)的中國古代哲學正名,為比較哲學的前景指明了道路。
本書講述了近代科學的起源以及數(shù)學在思想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追溯了17世紀以來哲學的發(fā)展,以及相對論和量子論的誕生對于當今哲學思維的影響。另外,作者還對有機哲學思想作了簡潔的論述。
這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曾被譯為幾十種語言。房龍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fā),以生動睿智的語言探尋了人類精神上“不寬容”的根由,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它以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為線索,以社會和人物是否寬容為標尺,以輕松幽默的方式揭示出真理,主張寬容與和平,
本書分14個專題,系統(tǒng)講述了哲學史方法論命題。對中國哲學的反語言學傾向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區(qū)別了中西辯證法的生存論差異。對蘇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說方式進行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蘇格拉底以追問的方式進行學理式的辯論,而孔子是以圣人的姿態(tài)用情感的方式進行辯論,這兩種方式?jīng)Q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作者對中國百年西方哲學研究中實用主義偏向
本書收錄了劉放桐近二十年來所發(fā)表的關于現(xiàn)代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關系的二十七篇論文,緊緊圍繞西方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與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更的相關性這一主題展開。作者心系我國哲學研究的未來發(fā)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進行對話的可能性及其基礎這一尚具爭議性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書將現(xiàn)實的各個方面納入其視域,對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會、文明、自我、權利、國家、戰(zhàn)爭、民族主義、美感、藝術等等進行了全面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