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由緒論、上編六章、下編六章、結語、附錄構成。緒論對徽州、徽籍、宋代徽州詩壇等概念進行界定;上編六章在統(tǒng)計徽州詩壇成員及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論述宋代徽州詩壇的發(fā)展歷程;下編六章把宋代徽州詩壇置于徽州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別探討徽州的地理環(huán)境、教育、科舉、理學、宗族對徽州詩壇的影響;結語分別從宋詩、徽學、傳統(tǒng)文化視閾考察宋代徽州
本書共分四章:唐代浙東詩歌創(chuàng)作的總體風貌;浙東唐詩經典名篇闡釋;唐代浙東組詩的探討;唐詩用典的浙東內涵。主要內容包括:唐代浙東詩歌的文化淵源與文學溯源;唐代浙東詩歌的地域因素與空間分布;唐代浙東詩歌的藝術個性等。
本書著重探討了《紅樓夢》中的細節(jié)與人物,通過文本中的蛛絲馬跡,推究人物的一言一行,揣摩人物性格及其經歷,重新梳理故事和人物關系。同時向讀者分享作者讀書與觀察世界的視角與方法。
本書收錄了流沙河、胡小石、施蟄存、龍榆生四位詩詞大家對中國詩詞史考究的著作,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流沙河講詩經、胡小石講楚辭、施蟄存講唐詩、龍榆生講宋詞。在書中,四位大師各顯神通,以老練的文筆、細致的考究、科學的思路為我們詳盡展示了中國詩詞的發(fā)展歷程和其中的無窮奧妙,可以讓讀者更清晰、更全面也更方便地對中國詩詞史建立起
元代實行兩都巡幸制度,誕生了大量的上京紀行詩。這些詩歌對元代冀西北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地理物產和民族文化融合等作了真實的記載,從當中可以管窺元代民族文化之間的交匯、交流和交融。本書是在冀西北地區(qū)民族文化融合的視野下,從多角度多方面來關注元代的上京紀行詩的文獻價值,以及如何把該類詩歌轉化為冀西北的文化產業(yè)等。本書用藝術的形式
《當代詩歌修辭研究》以當代漢語詩歌話語為研究對象,從當代詩歌的辭格系統(tǒng)構建、修辭手段運用特征以及同義手段的構成過程三個方面探討當代詩歌修辭活動的表達效果和修辭特征。書稿共四章:當代詩歌修辭研究總說、當代詩歌辭格系統(tǒng)(上)、當代詩歌辭格系統(tǒng)(下)、當代詩歌同義手段的構建機制。書稿對當代漢語詩歌的修辭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探
本書內容講述: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也是文人墨客詠詩頌詞的時節(jié)。秋高氣爽的天氣里,有“采菊東籬下”的閑適,也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的寂寥;有“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暢快,也有“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悵然;有“湖光秋色兩相和”的美景,也有“四時佳興與人同”意境。有關秋天的古詩詞以其鮮明的季節(jié)特色、生動的意象和豐富的情感,為我們描繪出
本書內容講述:冬天,不只肅殺蕭瑟的嚴寒,還有雪花紛飛的浪漫,和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孤傲。在古人眼里,它是燈,是故園,是梅花,是鬢角,是燭盤,是酒,是火,是思念。古代的詩人們善于發(fā)現冬天的美,并把這種美寫進了詩詞中,李白的“醉看墨花月白”、劉長卿的“風雪夜歸人”,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王
本書內容講述:夏天是熱烈鮮活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自然風光,有“菜肥麥熟養(yǎng)蠶忙”的生活場景,有“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悠閑時光,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遠之境,也有“七八個星天外”的俏皮靈動。有關夏天的古詩詞以其鮮明的季節(jié)特色、生動的意象和豐富的情感,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幅熱烈而多彩的畫面。將這些經典古詩詞匯集成冊,擇一
本書以十五篇論文的形式探討了以下兩方面主要內容:一是《毛詩》與三家《詩》的比較,包括文本來源、文本面貌、詩說來源、詩說異同等方面;一是在《毛詩》與三家《詩》比較的視野下對一些重要問題進行的專門討論,如《毛詩序》的作者與時代問題、《毛詩》《序》、《傳》的歧異原因、《詩經》傳播的四言化傾向等等。兩個方面內容不是截然分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