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書法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而蘇軾是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文章將蘇軾的書法實踐與書學觀念放在北宋中晚期的書學環(huán)境中進行觀察,由蘇軾早年學書經歷入手,探討了他書法風格上所受到的影響,并對蘇軾書學相關基礎問題進行了梳理。本書對幾篇流傳深廣,影響久遠的蘇軾論書文字著墨尤多,在討論中力圖還原其發(fā)言的語境,追索文字間的意旨所在,
本書立足于文獻考據(jù)與圖像分析,以《夏承碑》為研究個案,考察了此碑的碑石流傳、碑文內容、碑拓譜系,繼而探討其真?zhèn)闻c接受史問題,將《夏承碑》的歷史呈現(xiàn)為一部“微縮藝術史”。最后附長文《物質、圖像、歷史:論碑帖、拓片及其研究》,從具體的個案研究出發(fā),上升到方法論的高度,對藝術史中的碑刻、拓片研究以新穎的討論。
本書將《九成宮醴泉銘》王浩臨本、王浩臨本(反白)、姚孟起臨本、李祺本四個臨本同時列出,方便廣大書法愛好者在碑拓與墨跡之間用對比的方法臨帖。
本書分為晚清湖湘名臣士大夫書風研究;湖湘名臣書法作品;湖南省博物館藏何紹基作品;曾國藩、胡林翼、彭玉麟手札四部分。具體內容包括:從來書畫貴士氣;陶澍書法研究;道州何氏家族書法綜述;鐵骨冰心存腕底——彭玉麟書法藝術探析等。
本書是書法技法類圖書。本書以《史晨碑》為解析對象,在筆法,字法方面,通過大量的例字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揭示出學習該帖的重點與難點,便于大眾入門學習隸書之用。面對當前國學大盛,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契機,書法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品類,迎來了發(fā)展的高峰期,形成了學習書法的熱潮,面對這種需求,我們推出了這套技法叢書,本書是我社面對
本書是依托陜西省文物局對臺交流重點工作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品牌展覽“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設計制作出版的書畫類展覽圖冊。該圖冊主要包括序言、前言、西安碑林歷史文化概述、西安碑林名碑法帖推介、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活動獲獎作品170幅、臨書活動花絮、后記等七個版塊,以海峽兩岸書法愛好者臨摹西安碑林所藏名碑法帖作品為主要內容,
本書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史進行了較為全面而系統(tǒng)的介紹。全書分為八個章節(jié),開篇始于先秦,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直至近代,將各個朝代的書法藝術的特征、流派、發(fā)展狀況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書中介紹了書法藝術隨著文字的產生,經過先秦兩漢的孕育,魏晉南北朝的發(fā)端,在隋唐五代日臻成熟
本書為書法字帖類圖書!稜幾惶肥穷佌媲湫袝拇碜。此帖用筆率意天成,忠義奮發(fā),為歷代書家所推崇。何紹基作為晚清書法大家。其書五體皆善,特別是隸書和行書,具有極高的造詣。其在吸收和借鑒前人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書法實踐,在筆法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另辟蹊徑,自成一家。何紹基曾數(shù)次臨摹《爭座位帖》,雖為臨作,但多有自己筆
本書是一本查詢吳讓之篆刻用字的專題性工具書,共收錄吳讓之篆刻作品一千余方,字例五千余例。該字典在常規(guī)字例檢索之外,增加了原大印蛻查閱的功能,使篆刻愛好者在檢索吳讓之篆刻單字字例時,可以了解其在原印中的位置、大小及與其他文字的相互關系,對于提高篆刻用字水平、掌握吳讓之印風用字規(guī)律都有積極的幫助。
本書這一圖錄來回顧漢字書寫的歷程,之所以稱之為“書寫”而不是其他,作者是想突出漢字的書寫性,這是漢字書體演進的原動力。由此入手,來觀照傳統(tǒng)書寫文化,來觀照書寫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讓文物來講述漢字書寫的發(fā)展脈絡。這條脈絡有一個歷時性的發(fā)展歷程,它既有歷史性,同時具有現(xiàn)代性,因此也必然關涉到漢文化的未來,是一條流動的文化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