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著名文學評論家陳培浩的文學批評專著。作者從不同視角和層面切入新時代的散文創(chuàng)作,表達了其對當前文學現象、文學發(fā)展及具體作家作品的獨特見解。作者以多個作家的多部作品為范例,并將其與新時代的文學現象和文學風氣相結合,加以剖析和解讀,探析作品蘊含的深層生命力量和深刻道德品性,以及作品中對真、善、美的追求,發(fā)人深省,啟人幽思
本刊為中國文學研究論文文摘叢書之第三輯,設有“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五個欄目,以“學術文摘”和“論點摘編”兩種形式對2022年以來中國文學研究領域的優(yōu)秀論文予以轉載和推薦,并以欄目專家撰寫的“主持人語”作綜述與導讀。入選論文經過欄目組初審、主編復審和同行專家的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也是該學科實施社科院“登峰戰(zhàn)略”學科建設計劃的重要舉措。集刊擬一年兩期,每期字數20萬字左右。集刊以組織、發(fā)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tài)、論點匯編、新資料或特藏文獻等)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蹤
絲綢之路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具有重大意義的道路。它首先是“人”活動的結果,人類的活動必然反映到文學中。文學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和情感投射,文學的發(fā)展變化是社會歷史發(fā)展變化的晴雨表,文學是人類社會歷史的審美表現。人類社會有了絲綢之路,便有了反映絲綢之路的文學。這條經濟貿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文明互鑒之路早已成為文學表
本書講述了醫(yī)療文學漫畫、五代詞人心史、小說敘事縱談等內容。
如果把“中日現代文學關系”一語中的“現代”作為時間概念,限定在民國初年至1945年之間,就不難發(fā)現,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兩國的文學發(fā)生了廣泛、直接而又密切的關聯,呈現為一種高密度的交織狀態(tài)。而作為日語同人詩刊的《銅鑼》于1925年誕生在中國廣州,繼而移至日本繼續(xù)發(fā)行,并成為日本重要的現代主義詩歌雜志,就不妨視為體現
《韓愈志》是錢基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全書以史家直筆、以貫串群像烘托主體的方式還原歷史敘述中的韓愈形象,在對韓愈詩文本體進行研讀的基礎上,主要通過比較同儕、窮討其源、竟別其流等方式來凸現。以韓愈為中心,辨析韓愈著述及其價值,借此勾勒古文發(fā)展之脈絡。《韓愈志》以史傳體例明唐代古文之學,體例謹嚴,別出機杼,致力精深,雖剪裁
與歷朝遺民不同,清遺民面臨著道德和價值之源的干涸,經歷著從“遺民”到“棄民”的角色轉變,他們由此成為國家“脫節(jié)的部分”。但士人身份決定了他們對社會變遷尤其是政治變遷極為敏感,后者深刻影響他們的活動、角色與命運。文學書寫既反映了他們的情感、體察與因應,也依稀顯示了裹挾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混沌力量。
本書從巴金的作品出發(fā),結合他的人生故事,講述今天我們如何讀巴金、如何走近他的人生。巴金從踏上文壇開始,就是一位“總是說真話”的人,跨越了兩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歷史百年的滄桑,被譽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的人生經歷了許多危險與痛苦,但從未失去信仰,從未喪失對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說,巴金是一個始終都在思索,始
徐志摩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現代詩人之一。本書從徐志摩的作品出發(fā),結合他傳奇的一生,講述他的創(chuàng)作與人生故事。徐志摩一生熱烈地追求“愛”“自由”與“美”,熱愛大自然,大海星辰、白云流泉、空谷幽蘭、落葉秋聲都在他的筆下流瀉出最美的詩篇。讀者不僅讀到他的作品、他對生活的熱愛,還能體味其飛動飄逸、復雜立體的哲思,同時為我們打開一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