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翁的家世生平入手,講述了他在漢景帝末年任蜀郡守后,清正仁愛、舉賢興教、勵精圖治的功績,尤其是他首創(chuàng)官辦學校、施行“有教無類”辦學方針的歷史貢獻。
本書以小傳的形式,講述了梅蘭芳、馬連良、周信芳等京劇界100余位前輩藝術家們的故事。書中配有大師們難得一見的舞臺劇照,展現(xiàn)了他(她)從事京劇舞臺表演、傳承國粹藝術、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fā)掘后輩藝術人才、危難中互相幫扶等方面德藝雙馨的精神風貌。通過本書,作者將京劇中有關美德的養(yǎng)分傳遞開來,將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魂注入青年人的心田
本書以蘇軾的“朋友圈”為觀察點,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從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米芾、秦觀、黃庭堅等眾多北宋人物入手,展現(xiàn)蘇軾與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運交織和人生糾葛。作者細致地按照時間脈絡,結合蘇軾當時所處的境況遭遇,解讀蘇軾的詩詞作品。通過蘇軾與家人、師友、知己、政敵、弟子等人的社會交往,讀者可一覽北宋文人圈的藝術
本書分少年行、勵志詩、登高賦、大道歌四卷,內容包括:云中青馬沙中金、勇敢與無奈、何以成家、自己的路、走窄門、行行重行行、西北大洼、大項目等。
本書擇取那些既能顧及魯迅一生戰(zhàn)斗業(yè)績的各個方面而本身又比較生動親切的史料加以提煉,不夸張、不神化魯迅其人其事,將其作為一個普通人去觀照,是多元價值下魯迅研究的一股相對客觀的清流,亦是一代代青年與學生認識、學習魯迅的入門之書。
本書以年譜的形式記錄了柴澤俊先生波瀾起伏的一生,史料準確翔實,文字生動流暢,弘揚了文物工作者的奉獻精神,適合青少年和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
宗族制度是中國文化的根基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傳統(tǒng)。宗族作為基層的社會組織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凝聚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閩南在明中期以后是東南宗族發(fā)展的繁盛地區(qū)。閩南宗族以其典型特征凸顯于大陸東南,并以跨域的文化復制形成兩岸主要的血緣紐帶。閩南與臺灣的宗族關系史,既是那么紛繁又是那么有序。作者從宗族制度的三大標志:
遼寧當代學院派作曲家群體研究
本書是詩人商震以小說筆法寫就的王維傳記。作者深入王維的生活,對王維的生平進行詳細考證,向我們展示了王維的創(chuàng)作、仕途、在輞川學佛、與裴迪暢游山水等經(jīng)歷,文字飽滿生動。同時書中穿插有對王維詩歌的解讀,便于我們了解王維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每章末尾,作者與王維的交談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王維對生死、詩畫的看法。本書細節(jié)翔實、文字生
本書通俗地采用情景式的小品形式,結合母親周氏、妻子魏氏等歸有光身邊人物的故事,記敘了歸有光的言行舉止,展示了歸有光的人生軌跡和儒者形象。文字平實、生動,如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使讀者得以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對歸有光有立體式的了解,從而以鄉(xiāng)賢為典范,激勵或對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