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批評:消費時代的文學與影像》從宏觀視野上觀測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和影視文化在消費語境中的整體轉向,始終從追問當代學者和作家的文化身份入手,以左翼史觀為基本出發(fā)點,對中國文學與影視文化進行宏觀的富于深度的反思!肚罢靶耘u:消費時代的文學與影像》的研究旨在梳理和敞亮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和影視文化的整體轉向,這種“轉向”當然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包括從作家的創(chuàng)作精神的轉向到文學史書寫、文學批評、文學閱讀等方面的轉向。敞亮意味著一種強烈的“重建”意識、一種呼喚意識,目的在于從這種幾乎是“頹敗的”轉向中重建一種文學與影視的深度模式,同時重建一種積極參與社會、參與人生的文藝模式。
王貴祿(1967-),男,甘肅秦安人,天水師范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2005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文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2008年赴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并于2011年6月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以來先后在CSSCI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兩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社科項目、省教育廳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并參與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西部文學、底層寫作、延安文藝、消費文化、當代影視。
代序批評者何為
上編
第一章 質疑與叩問
第一節(jié) 誰是接受主體與文學應有的社會責任--《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再解讀
第二節(jié) 誰的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何為--1990年代以來批評話語的轉型與蛻變
第三節(jié) 誰的文學史與如何定位烏托邦時代的文學經(jīng)典--1990年代以來當代文學史敘事中的1950至1970年代文學
第二章 探尋與重構
第一節(jié) 誰的寫作與新世紀文學中的“左翼”思潮--重估“底層文學”中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
第二節(jié) 底層作為美學主體的當代意義--再議革命話語主導下的底層表述
第三節(jié) 一種當代詩美流變的歷史考察--當代詩歌中樹意象所映像的英雄主義與
犬儒主義
第三章 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
第一節(jié) 在鄉(xiāng)土、荒野及牧場之間--地域文化與西部小說
第二節(jié) 轉型時期的文學能指--新生代西部作家的精神結構與歷史境遇
第三節(jié) 緣自遠古的文化回聲--長安文化精神對當代秦地作家的深層影響
第四節(jié) 從民族性到現(xiàn)代性的諸種可能--《野草》意象群的生成與佛家文化
第四章 西部作家的多重啟示
第一節(jié) 重鑄民族文學之魂--西部作家文學精神論
第二節(jié) 自為的文學與自覺的文學--西部作家底層意識論
第三節(jié) 消費時代的詩性情懷與精神高地--寧夏西海固作家論
……
下編
后記
犧盟會是個民間性質的抗日組織,但因為與減租減息等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爭奪犧盟會的領導權一時成了政治斗爭的焦點。鐵鎖們在與李如珍們的周旋中,漸漸學會了對敵斗爭的技巧,掌握了政治話語權,底層初步顯示了自身的階級主體性與歷史能動性。李家莊的底層在戰(zhàn)爭背景下,通過參與政治生活才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底層要有出路,就要靠自己的智慧來創(chuàng)造和爭取。李家莊沿襲的鄉(xiāng)村秩序也開始在底層的崛起中土崩瓦解,這才是“變遷”的真實內涵。
相對于趙樹理的其他幾部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似乎不是那么出名,而且在作品問世之初評論家對它的評價也的確不如前兩部。但是,從作品所具有的獨特的歷史意蘊與文化深度而言,《李家莊的變遷》又比前者渾厚,尤其是對底層的精神狀態(tài)--由蒙昧到覺醒的演變過程的言說,非常具有歷史穿透力,值得我們反復研究。史家是這樣定位的,“趙樹理的有些小說也并不局限于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力圖以更闊遠的目光去觀察近代農(nóng)村社會的變遷,這類作品的思想內涵更為厚重一些。如中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即是這一類創(chuàng)作中最優(yōu)秀的一部”①,可以說是對它中肯、公允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