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穿秋水》以“風吹傘”下的百家村為核心,連接贛南、閩西、粵北古老的“鹽米古道”上“挑腳佬”(腳夫)們的悲歡離合、生活際遇、社會轉換的藝術揭示,全面展現(xiàn)了客家人從抗日戰(zhàn)爭到改革開放這一漫長、動蕩、曲折、艱難的歷史途程和多樣環(huán)境中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悲壯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小說真實地反映了客家人以“圍屋”為代表性符號聚族而居的“鄉(xiāng)土社會”的“差序格局”(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以及客家人在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下的勤勞而艱難的生存狀況和相對堅固穩(wěn)定的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和文化傳統(tǒng)。作品顯示了歷史的穿透力和批判性,表現(xiàn)了藝術家的勇氣。——著名文學評論家、民間文藝學家、文化學者 劉錫誠⊙ 《望穿秋水》是作者繼《煙雨東江》之后,又一部以客家人的生活底色,表現(xiàn)客家兒女恩怨情仇的有價值的小說。作品具有歷史的穿透力,把中國大地東南一角的社會生活和歷史變遷,濃縮到一個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里,給人以生動的現(xiàn)實感和深厚的歷史感。在溫蘊的描寫中,作家寄寓著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惡丑的批判。作品的批判穿透力蘊含在人物性格刻畫和百年滄桑歷史中,蕩氣回腸,耐人尋味。——著名報人、文藝評論家 史中興 這是一段講述客家兒女命運,令人難忘又刻骨銘心的時代史和心靈史。從整個中華民族大義的高度,用歷史的眼光描寫幾代東江的客家兒女顛沛流離的苦難史和他們的感情。在風云激蕩年代的崎嶇遭遇,幾代人的恩怨情仇,伴著客家人鮮明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與多彩習俗,牽動著人們的心。
序..........................................................劉錫誠/1
前 奏...............................................................1
第一部 風吹傘
一 風吹傘南國三江源.................................................6
二 龍頭圩古道老驛站.................................................9
三 百家村劉陳兩大族...............................................11
四 兩姓斗皆因爭風水...............................................13
五 挑腳佬福建拐草花...............................................15
六 發(fā)新芽連生三兒子...............................................19
七 姚玉珍逃難到江西...............................................23
八 迫無奈小女送陳家...............................................27
九 少男女青梅竹馬情...............................................30
十 鴉片鬼重病無藥救...............................................34
十一 譚秀英問卜宮大仙...........................................36
十二 黃花女強迫被沖喜...........................................39
十三 劉求福大鬧陳家圍...........................................42
十四 關不住青春一顆心...........................................44
十五 榨油坊一夜情難忘...........................................47
十六 抓壯丁求福遭禍殃...........................................52
十七 癡情女送鞋留念想...........................................57
十八 苦壯丁被押送軍營............................................61
十九 得兒子陳家續(xù)香火............................................67
二十 陳百萬狂擺滿月酒............................................71
二十一 做道場秀英祭亡夫........................................76
二十二 小姘婦大鬧陳家圍........................................79
二十三 姚玉珍發(fā)奮創(chuàng)家業(yè)........................................83
二十四 遇劫匪夫妻同遭難........................................88
二十五 縣警署剿匪不給力........................................92
二十六 羅草花生下遺腹子........................................94
二十七 難度日被迫賣親兒........................................96
二十八 陳局長賣田交地契........................................98
二十九 劉求祿示愛遭冷落......................................102
三十 喝小酒官員論時局......................................105
三十一 “十大害”迫民不聊生.................................107
三十二 物價漲害苦老百姓......................................110
三十三 搶官倉救民于水火......................................112
三十四 撒傳單嚇?h政府......................................115
三十五 朱縣長星夜走閩西......................................118
三十六 花金條弄到虛軍銜......................................121
三十七 陳警長走投無生路......................................122
三十八 哭無淚丟掉親兒女......................................128
三十九 渡海峽小島求偏安......................................130
四十 離鄉(xiāng)客走上不歸路......................................133
第二部 無津渡
四十一 炮聲隆縣衙換旗幟......................................138
四十二 槍聲響山城不安寧......................................141
四十三 穩(wěn)政權開展大鎮(zhèn)反......................................145
四十四 盼郎歸玉珍苦等待......................................149
四十五 ?h長試點搞土改......................................153
四十六 魏隊長扎根動邪念......................................157
四十七 義兄狠報復揭阿珍......................................163
四十八 弱寡婦劃為女地主......................................167
四十九 小官迷當上農會長......................................171
五十 斗地主當眾燒地契......................................174
五十一 陳二娣招入文工團......................................177
五十二 地主婆單干難度日......................................180
五十三 被誣陷玉珍送勞改......................................184
五十四 重做人要脫胎換骨......................................187
五十五 大剩女嫁進盤山寨......................................192
五十六 受歧視因為不生男......................................194
五十七 找出路參軍上前線......................................198
五十八 回家鄉(xiāng)當上村主任......................................200
五十九 味相投近親結夫妻......................................202
六十 煉鋼鐵超英又趕美......................................205
六十一 建公社跑步進天堂......................................209
六十二 過家家被誣小集團......................................214
六十三 慈母愛教兒讀古書......................................222
六十四 劉黑古被開除村籍......................................230
六十五 殺人案撲朔又迷離......................................234
六十六 大兵哥駐守金門島......................................237
六十七 老師長惜別宴故舊......................................242
六十八 潔自身不沾“軍樂團”................................244
六十九 劉求福亮底不入贅......................................247
七十 老兵苦退役成榮民......................................249
七十一 逛眷村巧遇朱縣長......................................252
七十二 修公路太魯閣遇險......................................258
七十三 阿兵哥花蓮開荒地......................................263
七十四 孤身男漂泊到香港......................................267
七十五 臺老兵謀求回原鄉(xiāng).....................................272
七十六 修學校假公建私宅......................................276
七十七 鬧“文革”隊長被罷官................................279
七十八 變色龍戴上紅袖章......................................282
七十九 改風水保佑生貴子......................................289
八十 麂子叫求祿嘆不祥......................................295
第三部 夢海洋
八十一 ?h長高枕驚奇夢......................................302
八十二 金秘書更上一層樓......................................304
八十三 劉長發(fā)當上大局長......................................306
八十四 提親信阿六當副指......................................310
八十五 活經濟貴生跑運輸......................................314
八十六 現(xiàn)場會批二道販子......................................317
八十七 擺闊氣回鄉(xiāng)顯威風......................................324
八十八 林水局秘密分贓會......................................330
八十九 金縣長笑納小紅包......................................333
九十 溫求壽坎坷成長路......................................337
九十一 正直人暗中遭報復......................................364
九十二 通氣會拒認親兄長......................................370
九十三 游風景惜別臺灣島......................................377
九十四 回鄉(xiāng)難一波又三折......................................381
九十五 被賣弟熱情迎親哥......................................384
九十六 盡孝道墳前拜父母......................................386
九十七 走庵場探訪意中人......................................387
九十八 拒婚事內中有隱情......................................393
九十九 龍頭圩貴生認生父......................................397
一○○ 劉求福喜葉落歸根......................................401
一○一 窮山區(qū)找到新金山......................................403
一○二 林水局派出執(zhí)法隊......................................406
一○三 王老板施計欲擺平......................................411
一○四 辦證照局長發(fā)大財......................................413
一○五 金縣長老家蓋豪宅......................................417
一○六 倒胃口貴生被相親......................................423
一○七 臺資廠尋找代銷商......................................425
一○八 女老板青春萌愛意......................................432
一○九 逃難女回粵找親人......................................437
一一○ 陳二娣回鄉(xiāng)探大姐......................................440
一一一 住宮殿一枕夢黃粱......................................443
一一二 萬青春拒不上酒席......................................447
一一三 搞調查全面摸底細......................................451
一一四 金縣長瀆職被調查......................................453
一一五 成巨貪局長送司法......................................456
一一六 捐醫(yī)院臺商獻愛心......................................458
一一七 丘潔薇深切表鄉(xiāng)情......................................460
一一八 巧安排故鄉(xiāng)見婆婆......................................461
一一九 風俗淳和諧度春節(jié)......................................467
一二○ 奔小康百姓齊歡騰......................................472
跋:滄桑往事與家國情懷 .......................羅靜文/475
后 記 .......................................................481
第一部 風吹傘
一、風吹傘南國三江源
天地混沌,茫茫蒼蒼。
相傳,盤古開天之時,三條飛龍仰天長嘯,形成了贛粵閩結合部的特殊地質地貌。一條飛龍從東面而來,后來就成了武夷山脈;一條飛龍從西面而來,后來變成了羅霄山脈;一條飛龍從南面而來,這就是南嶺山脈。三龍聚首之處,形成一座高高的山峰叫“風吹傘”。三條龍碰在一起,抬頭長嘯,吐出龍液。龍液變成了南國三江源,形成三條河。
這三江源不是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的三江源,而是華夏大地南國一角的三江源。
何謂南國三江?這就是北去的贛江,東行的韓江和南流的東江。
贛江是由章水和貢水在贛州府合流而成。相傳羅霄山脈來的巨龍,吐出的龍液流向北去,成為貢水,到虔州那地方,與大庾嶺來的章水合流而成為贛江,悠悠北去匯入長江,浩浩蕩蕩,由長江三角洲流入東海。
韓江是由福建的汀江流入廣東,匯入梅江、韓江的。相傳從武夷山脈而來的巨龍,吐出的龍液,向東流去,成為汀江。汀江迤邐南流,納田河、武平諸水匯黃潭河、永定河,直下廣東大埔,匯為韓江,直奔潮汕流入南海。
東江則是從江西的三百山向南流的一條江水。相傳從南嶺山脈而來的巨龍,吐出龍液,由三百山南麓匯溪成河,貫穿天南縣全境,流入廣東龍川、河源、博羅,成為“天南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通博羅”,而匯成為東江,到了珠江三角洲匯入大珠江入南海。
三條河流也就造成了三個著名的州府。
一個是贛州府,古稱虔州府。虔州古老,古時候便有“贛巨人”的傳說,贛南山區(qū)里有干越、山越、揚越等人的后裔,通稱為“百越”。贛州有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蘇東坡當年貶官廣東路過贛州曾作詩云:“回峰亂嶂郁參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誰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詩。”此說木客,是指流亡江南的六國貴族,淪為山中樵夫,也就是后來的客家人之一類。清代有位詩人也在詩中說過:“彭水通湖漢,章流合貢津。編排鳩木客,怖浪禱江神。市鬧龍船鼓,山逢贛巨人。從來稱秀異,云壑好投綸。”木客變成了水手,可見贛州府也在不斷發(fā)展之中。相傳,唐朝宰相鐘紹京經歷了唐朝政壇變故,成為宮廷內部斗爭的犧牲品。唐玄宗看到他年邁,授太子右諭德,在京城度過晚年,死后歸葬于家鄉(xiāng)虔州 (贛州) 興國縣。到了五代,贛州名宦盧光稠起義,武裝割據,開創(chuàng)了贛州歷史上五代繁榮的局面。盧光稠統(tǒng)治贛州時,擴東西南三隅,鑿址為隍。到了北宋年間,贛州太守劉彝修筑城內排水溝福壽溝和水閘,使贛州免除了多年水患。如今還保留了宋代的許多建筑,如西津門、涌金門、建春門、馬面、弩臺、警鋪、雉堞、八境臺炮城、東門炮城等古建筑。所以直到如今,贛州仍被稱為宋城。在中國數(shù)十座古城如壽州、文安、湖州、荊州、臺州、射洪、安康、常德、徑縣等城中,贛州是最卓越的古城之一。
再一個是汀州府。汀州是閩西處于贛閩兩省交界處的一座古城。古城汀州四面環(huán)山。臥龍山、南屏山、支塔山、西山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拱衛(wèi)古城。閩西地處山區(qū),大山阻隔,水不東流,正如史書上說的:“因天下之水皆東,汀江獨南也。”客家人按八卦圖示推算,南方屬丁位,所以古名“丁水”,“丁水”合而為“汀”字,故名“汀江”。汀江迤邐南流,直至廣東大埔縣,經三河壩與梅江合為韓江,浩蕩奔騰,直趨潮汕入海。汀江南流,一路美景如畫,古人有詩云:“盈盈江水向南流,鐵鑄艄公紙作舟。三百灘頭風浪惡,鷓鴣聲里到潮州。”汀江穿城而過,形成了長汀美麗景色。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在游覽了半個多中國之后,稱贊道:“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山城:一個是湖南鳳凰,一個是福建長汀。”長汀是因汀江水之美而著稱,而汀江又因長汀的人文景觀而更顯溫潤。
還有一個是梅州府。梅州是粵東北地區(qū)的文化名城,過去沒有梅州市的行政設置,所說的梅州府指的是粵東的梅縣。梅州現(xiàn)在成為世界客家人的祖地,是世界客屬的中心。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廣東客家人的祖地在粵北南雄縣的珠璣巷。南雄以“南雄四古”——梅關古道、三影古塔、古生物化石和古珠璣巷而著稱。珠璣巷是古代中原人拓展南疆的中轉站,在嶺南文明發(fā)展史上有重大影響。唐宋時期繁榮鼎盛,南來北往的顯貴達官、富商巨賈都在此逗留,后來他們分別南遷到珠江三角洲東南和梅州一帶,F(xiàn)在,珠璣巷的后裔繁衍多達千萬人,遍布海內外。珠璣一脈,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梅州,不只是梅縣,而是現(xiàn)轄的梅縣、蕉嶺、平遠、大埔、豐順、五華、興寧等梅江地區(qū),F(xiàn)在梅州成為“世界客都”與它目前在中國的地位有關。梅州現(xiàn)有的客家民居,如圍龍屋、方樓、圓樓堂屋等等都是具有獨特客家風格的標志性建筑。
贛州、汀州、梅州三個州府在客家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響,但是在古代,乃至近代,這三個州府之間的交通卻十分不便,完全靠肩挑為主,形成了一條著名的“鹽米古道”。江西和福建生產的大米以及特產山貨,如香菇、木耳、筍干等除少數(shù)通過水路運輸之外,大都由腳夫肩挑往返各地,相互交流,因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行業(yè)——腳夫隊。廣東、江西、福建之間古代形成的“鹽米古道”,把閩粵贛三省的政治經濟生活聯(lián)系起來。
說起這“鹽米古道”,不能不使人想起中國古代的跋涉者為發(fā)展經濟和文化交流而付出的艱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漢武帝時期就有張騫通西域的記載。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國。他越過蔥嶺,親歷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亞國家。途中兩次被匈奴扣留達十一年之久。后因匈奴內亂,脫身歸漢。到元狩四年 (公元前126年),張騫又出使烏孫,并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和大月氏等地,與中亞各國正式通好。張騫走過的路,后來稱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上的許多城池如樓蘭等已經毀滅,但絲綢之路卻永遠刻在中國人的記憶里。
人們也不能不記起“唐僧取經”。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也走出了一條路——中印文化交流之路。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他不畏艱險,赴天竺 (今印度) 取經。他離開長安,經涼州 (甘肅武威)、 瓜州 (甘肅安西) 出玉門關,用皮囊裝滿水,進入無邊無際的沙漠。走出莫賀延磧,又經高昌國西行,經過十個月的行程,進入了天竺北部的迦濕 (今克什米爾),再進入印度。他用了幾年時間,幾乎走遍了印度次大陸,訪問了幾百所大寺院,同那里的僧人探討佛經教義。他離開故國十五年之后,回到了長安。他遵照唐太宗的圣旨,把他十七年來親身經歷的一百一十國 (那時國家很。 和所到的二十八國的山勢地形,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出產物品,包括一些神話傳說,詳細口述,由他的門徒記錄下來,寫成了一部 《大唐西域記 》,流傳后世。
唐代還有一個鑒真和尚。他赴日本布道,開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道路。鑒真前后五次東渡,歷盡艱辛,因海上艱難,均告失敗。但他始終不氣餒,終于在天寶十二年,攜帶僧尼及工匠數(shù)百人抵達日本,被日本政府安置于皇家首剎東大寺,被委為大僧都,主持日本國全國的僧徒授戒傳律事宜。經他努力,確立了日本施戒制度,奠定了宗律基礎。他赴日時攜帶大量雕刻、建筑、文學、醫(yī)藥、繪畫、書法等書籍或作品,將我國文化大量傳入日本。
還有一位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鄭和于永樂三年 (公元1405年) 率舟師二萬余人通使西洋。他前后七次奉使,歷時二十八年,先后到達東南亞、印度半島、阿拉伯、東非三十余國,促進了中國與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人們也會記得從云南通往西藏的“茶馬古道”。云南商人用馬馱著云南出的茶 (主要是普洱茶) 運到大理,從大理通過漫長的艱難的“茶馬古道”到達麗江,又由麗江納西人運往西藏。這“茶馬古道”,在古時也很有名。
中國古代的“鹽米古道”,是贛、閩、粵三省的重要經濟生命線,是一條著名的商業(yè)通道。這條客家人“鹽米古道”把三個省聯(lián)系起來,就形成了贛粵閩區(qū)域性的經濟交通要道。
俱往矣!但過去的古書或后來文人們撰寫的野史傳說,對這些歷史或傳說都有了記載。張騫通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都有著名的代表人物;而“鹽米古道”上創(chuàng)造業(yè)績的是一批腳夫、一批普通人,對贛南、粵北、閩西的“鹽米古道”上的那些普通人很少寫到。有哪個文人寫過“鹽米古道”?我沒有看到。這是歷史的遺憾,文人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