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4.8 元
叢書名:中國古代傳統(tǒng)美德經(jīng)典故事叢書
- 作者:鄧啟銅注釋
- 出版時間:2015/9/1
- ISBN:9787564159306
- 出 版 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D432.62
- 頁碼:19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民國期間湖州老儒蔡振紳老先生深感世風日下,從歷代典籍中選取九十六則孝的經(jīng)典故事,配以九十六幅精美版畫,先后分四輯在五年之內(nèi)付梓,由于戰(zhàn)亂,散失嚴重。鄧啟銅先生搜集齊全集,對全書進行注音注釋和點評,在當今社會提倡傳統(tǒng)文化的時機,仍然對青少年進行義的教育有著非常現(xiàn)實的意義。全書每一則故事都堪稱經(jīng)典,比如馮諼焚券、關(guān)公秉燭、天祥衣帶、推之救友等等,都是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習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xiàn)。
目前,舉國上下都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就其本質(zhì),與我們中華傳統(tǒng)美德提倡的“四維八綱”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一致的。
民國初年,湖州老儒蔡振紳從小受父親每晚講一段古人嘉言懿行的故事教誨,他七歲讀完《四書》,十歲讀畢《五經(jīng)》,十一歲讀完二十一史及《爾雅》諸書,有深厚的學養(yǎng)和德行。當時中國動蕩不安,世風愈下,德教淪喪。蔡振紳先生立志將中國傳統(tǒng)美德故事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匯集起來教化世人,特別是對孩童進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他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正史中的故事為依據(jù),共集了七百六十八個精彩故事,配上精美版畫,再配以詩詞教導(dǎo)兒童,這些故事都是精挑細選,可歌可泣,讀后感人至深,每則故事后引用當時賢達人士的評語,發(fā)人深省。
由于當時時局的動蕩,這套《八德須知》未能在社會上廣為流布。根據(jù)四集自序,當時上海戰(zhàn)事忽起,“振紳以二集三萬二千部僅寄出三分之一,其已印就而尚未裝訂者有二萬余部在戰(zhàn)場之中無法取出……當炮火*烈之日,案前墻垣被震搖動頻有崩圮之虞,甚至窗門自動震開,且相離數(shù)丈之地發(fā)現(xiàn)炸彈一枚亦未爆裂,幸此心未動……!笨梢韵胍姶藭灰!所幸三年前我收集到此書,看到如此精美的版畫,我驚艷無比!特別是讀到這些經(jīng)典美德故事,讓人掩卷沉思。
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移風易俗,拯救社會道德滑坡,必須從德育教育抓起。必須從中小學少年兒童抓起,這些美德故事,分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方面,各九十六則經(jīng)典故事,這些故事都是歷史上耳熟能詳?shù)、感人肺腑的典故,少年兒童從小熟悉這些故事,不但可以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植根于內(nèi)心,更可以熟悉歷史,從而受益終生。當然,囿于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他所選取的故事有些明顯帶有局限性。在今天看來,有些雖符合傳統(tǒng)道德標準,卻違背了人性,甚至是違背了法制精神。我們在閱讀時,一定要注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符合當前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
這些故事,每段僅有八十余字,非常適合少兒閱讀,譯者注釋和翻譯了全文。因涉及面太廣泛,有些人名、地名未能查到,有些是原書中存在的錯誤,特別是地名的變遷,非常復(fù)雜,來不及細考。書中存在的錯訛,敬請讀者不吝賜教,以便修訂時更正。
鄧啟銅,男,50歲,1991年獲碩士學位,多年從事古文獻整理及古漢語、文字研究工作,經(jīng)其點校、注釋的經(jīng)典品種多達百余種。其點校、注釋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曾被中央電視臺報道,其中的《論語》還登上了《南方都市報》2004年、2005年暢銷書總榜。2010年推出的《《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第1版)、2013年推出的《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第2版)均位居同類品種銷售第1名。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高質(zhì)量的編校作品獲得了廣大國學愛好者的認可,其作品被不少中小學校指定為國學推薦閱讀圖書,擁有一大批忠實的擁躉。
一 馮 諼 焚 券
二 仲 連 蹈 海
三 樓 護 養(yǎng) 呂
四 云 敞 葬 師
五 宋 弘 念 舊
六 巨 伯 請 代
七 關(guān) 公 秉 燭
八 祖 逖 避 難
九 進 之 救 友
十 張 讜 求 妻
十 一 蘭 根 歸 美
十 二 公 義 變 俗
十 三 元 振 濟 窆
十 四 漢 賓 惠 人
十 五 查 道 博 施
十 六 仲 淹 義 田
十 七 袁 升 還 妾
十 八 孝 基 還 財
十 九 天 祥 衣 帶
二 十 劉 濠 焚 宅
二十一 唐 玨 收 骸
二十二 張 桓 詈 盜
二十三 韓 文 救 荒
二十四 阿 寄 報 主
二十五 共 姜 柏 舟
二十六 衛(wèi) 女 失 意
二十七 臧 氏 義 保
二十八 賈 母 倚 閭
二十九 嫠 清 捐 產(chǎn)
三 十 珠 崖 二 義
三十一 季 兒 自 經(jīng)
三十二 苞 母 勖 子
三十三 桓 嫠 行 義
三十四 呂 榮 無 貳
三十五 男 玉 殺 仇
三十六 孫 趙 培 城
三十七 蘭 英 啖 土
三十八 黃 林 從 水
三十九 章 練 全 城
四 十 譚 趙 血 磚
四十一 妙 聰 井 負
四十二 彭 女 扼 吭
四十三 王 楊 代 夫
四十四 貴 貞 拒 姻
四十五 桂 香 求 救
四十六 冷 葉 義 方
四十七 顏 曾 爭 代
四十八 費 氏 刺 羅
四十九 杵 臼 救 孤
五 十 干 木 逾 垣
五十一 王 蠋 自 經(jīng)
五十二 欒 布 就 烹
五十三 魏 譚 請 食
五十四 鄭 弘 上 章
五十五 廉 范 獄 卒
五十六 臧 洪 死 友
五十七 王 修 哭 譚
五十八 張 飛 斷 橋
五十九 敏 元 奮 劍
六 十 溫 嶠 求 糧
六十一 世 期 義 行
六十二 禹 鈞 義 方
六十三 龔 穎 端 公
六十四 蘇 軾 還 屋
六十五 文 之 不 屈
六十六 蔡 伸 發(fā) 廩
六十七 南 疆 伸 冤
六十八 有 俊 贖 女
六十九 留 臺 拾 金
七 十 道 明 危 坐
七十一 世 杰 拒 招
七十二 敬 益 歸 田
七十三 殖 母 遣 子
七十四 義 姑 退 兵
七十五 趙 氏 摩 笄
七十六 嚴 嫗 數(shù) 子
七十七 媛 姜 代 夜
七十八 平 陽 義 師
七十九 鄭 盧 冒 刃
八 十 奉 天 二 竇
八十一 李 楊 保 城
八十二 迪 妻 賣 肉
八十三 包 崔 尺 組
八十四 吳 謝 笞 賀
八十五 張 高 義 婦
八十六 陳 林 義 母
八十七 郭 氏 鬻 子
八十八 李 張 誓 冰
八十九 汀 妻 復(fù) 仇
九 十 黎 女 矢 死
九十一 義 顓 禱 侄
九十二 沈 張 伏 闕
九十三 張 女 撫 輝
九十四 翠 梅 甘 虐
九十五 張 霍 守 堡
九十六 薛 門 全 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