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日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紀念版)——甲午戰(zhàn)爭老大帝國敗于蕞爾小國 、喚醒中國四千年之大夢、以日本視角最完整還原亞洲兩強較量的戰(zhàn)爭圖景
定 價:68 元
- 作者:宗澤亞 著
- 出版時間:2014/6/1
- ISBN:9787550229112
- 出 版 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 中圖法分類:K256.307
- 頁碼:577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1894年清日的戰(zhàn)爭,清朝用干支紀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戰(zhàn)爭”;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戰(zhàn)役”;歐美命名“FirstSino-JapaneseWar”。依據國際上對戰(zhàn)爭命名的慣例,明確作戰(zhàn)當事國的主賓關系,本書題為“清日戰(zhàn)爭”。清日戰(zhàn)爭已過百年,在中國人內心深處留下了傷痛和恥辱。從那個時代開始,外來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國近代史上,當西方文明和明治維新與古舊的清朝體制發(fā)生猛烈碰撞時,戰(zhàn)爭的失敗也催生了中國新的歷史紀元。
作者將從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國立公文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防衛(wèi)省防衛(wèi)研究所等處館藏歷史文獻中收集了大量華語史學界難得一見的史料和大量彌足珍貴的圖片,爬梳整理,按戰(zhàn)爭經過、戰(zhàn)爭背景、戰(zhàn)爭、戰(zhàn)時、戰(zhàn)地各種局部、戰(zhàn)爭影響、大事記、圖記、表記等編纂出一部嶄新巨著。書中對甲午戰(zhàn)爭歷史的深層挖掘和剖析,力圖站在中間立場分析戰(zhàn)爭的勝敗得失,有助于讀者更多地認識戰(zhàn)爭的背景,客觀思考戰(zhàn)爭勝負的原因,及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本書各部分均采用清日兩國對比手法寫作,全面對比雙方的軍、政、經、民等各方面因素,清晰直觀,一目了然。較之以往單純紀事或編年手法的突破,有利于對清日兩國之間戰(zhàn)斗力等軍事能力現(xiàn)狀的了解。
中文簡體版完整呈現(xiàn)相較于中文繁體版一字未刪此次再版,更新了數十張圖片及部分內容在裝幀設計上,采用內封、護封的方式,內封印紅金色,護封書名燙雅金。
宗澤亞,日本研究學者,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曾在科學院工作。多年專注日本古代民間風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戰(zhàn)爭史的研究。
出版前言
第一章 清日戰(zhàn)爭
1.1 戰(zhàn)爭背景
朝鮮之亂
清日出兵
外交紛爭
列強仲裁
和平破裂
戰(zhàn)爭的民意
清日兩國宣戰(zhàn)
1.2 清日軍力
清軍戰(zhàn)斗力
日軍戰(zhàn)斗力
清日兩國軍力比較
1.3 朝鮮戰(zhàn)役 出版前言
第一章 清日戰(zhàn)爭
1.1 戰(zhàn)爭背景
朝鮮之亂
清日出兵
外交紛爭
列強仲裁
和平破裂
戰(zhàn)爭的民意
清日兩國宣戰(zhàn)
1.2 清日軍力
清軍戰(zhàn)斗力
日軍戰(zhàn)斗力
清日兩國軍力比較
1.3 朝鮮戰(zhàn)役
清日兩軍動向
朝鮮王宮之戰(zhàn)
成歡戰(zhàn)斗
平壤會戰(zhàn)
1.4 清日大海戰(zhàn)
豐島海戰(zhàn)前動向
豐島海戰(zhàn)
黃海戰(zhàn)前動向
黃海海戰(zhàn)
黃海戰(zhàn)后動向
1.5 鴨綠江作戰(zhàn)
清軍防御態(tài)勢
日軍侵攻滿洲
山縣有朋的冒進作戰(zhàn)
1.6 金州旅順作戰(zhàn)
花園口登陸
金州攻防戰(zhàn)
旅順攻防戰(zhàn)
旅順海防戰(zhàn)
1.7 威海衛(wèi)作戰(zhàn)
清軍在山東半島防御
日軍在山東半島攻勢
威海衛(wèi)陸戰(zhàn)
港灣攻堅戰(zhàn)
1.8 遼河平原會戰(zhàn)
缸瓦寨作戰(zhàn)
蓋平戰(zhàn)斗
海城攻防戰(zhàn)
遼河會戰(zhàn)
1.9 清日和談
和談背景
第一輪和談
第二輪和談
第一章清日戰(zhàn)爭
1.1戰(zhàn)爭背景
朝鮮之亂
同屬遠東的朝鮮國,像楔子一樣夾在中國、俄國、日本國之間,是列強踏入遠東的最后一塊神秘封地,因此有“隱藏的王國”之稱。朝鮮獨特的自然地貌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她的東海岸是一道連綿不斷的峭壁,西海岸是一汪著名的遠淺灘,港灣仁川可以與海路相連,卻不是一個優(yōu)良港口,灣內海潮變化頻繁,漲潮和退潮時間相隔短暫。漲潮時艦船可以順海流進入港岸,退潮時強大的回吸力能將艦船引向礁巖,退避不及的艦船會擱淺在淤泥中。朝鮮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戰(zhàn)略意義,成為近代列強爭奪、占領、蹂躪的受害國。
1863年朝鮮國王哲宗駕崩,先王無后嗣,奉翼宗神貞王后趙氏之命,由興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李熙(1852—1919)即位,廟號高宗。高宗未成年,生父大院君作為攝政王代理執(zhí)掌政務。朝鮮的吏制推行儒學、朱子學教育,模仿鄰國明清兩朝的科舉制度。出世的學者在朝廷日益形成維護貴族利益的“兩班”勢力,擁有像中國的士大夫、日本武士那樣的特權。當外國勢力欲打開朝鮮國門時,他們首先擔心外來文化會動搖本身物質利益、思想傾向、國內的權貴體制。清國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西洋文化強行流入清國也滲入了朝鮮。大院君的鎖國政策開始在兩班勢力中出現(xiàn)爭議,朝鮮開化派的萌芽誕生。國內廣大農民不滿君主專制下的不法課稅、土地兼并、過酷徭役,反抗朝廷的聲勢逐漸壯大。
1866年在朝鮮傳教的法國神父卡特利庫,遭到朝鮮宮廷的迫害、追殺而逃亡清國。應神父的請求,常駐清國的法國艦隊七艘戰(zhàn)艦開往朝鮮,占領了江華島,向朝鮮施加軍事壓力,引發(fā)“丙寅洋擾”事件。大院君政權推行強硬的攘夷政策,不屈膝于法國強敵,迫使艦隊撤離。1871年美國駐華公使借口數年前,朝鮮燒毀擅自進入朝鮮的美國商船為由,要求朝鮮宮廷開國通商,遭到拒絕。美國六艘軍艦侵入朝鮮,實施了登陸作戰(zhàn),引發(fā)“辛未洋擾”事件。最終兩國交涉沒有取得任何結果,美國只好退出朝鮮,返回清國。朝鮮長期以來的對外政策和天然的地理屏障,成功阻擋了歐美諸國用炮艦外交敲開國門的企圖,成為遠東最后一個頑固鎖國的王朝。
1873年大院君辭去攝政,將政權移交給他年滿21歲的兒子李熙。高宗接替大院君政權親理國事,王妃閔氏一族趁機篡取了國王的權力。此后,宮廷大院君派和王妃閔氏派的兩大勢力內斗加劇,在國政和對外政策上各持己見,針鋒相對。而國政腐敗,貪官污吏橫行,民眾苦不堪言,脆弱的朝廷危機四伏,不堪一擊。朝鮮的鎖國政策引起鄰國日本的強烈不滿,日本國內“征韓論”的呼聲日益高漲。歐美列強頻繁撞擊朝鮮國門的情勢警覺了日本,一旦朝鮮被置于列強的控制之下,日本將永遠失去朝鮮,日本必須在列強之前取得對朝鮮的控制權。
1875年5月,日本“云揚號”等三艘軍艦,侵入釜山港,開炮演習示威。9月,“云揚號”再度獨自進入江華島測量海圖,遭到江華島守軍開炮攻擊,“云揚號”立即還擊摧毀了江華炮臺。12月,日本全權大使率軍艦六艘前往朝鮮,就江華島開炮事件向朝鮮提出抗議,要求兩國締結通商條約。作為朝鮮宗主國的清國政府不愿看到朝日間對抗,引來歐美列強的干涉,勸告閔氏一族對日開港。
1876年,朝鮮與日本簽訂了《日鮮修好條規(guī)》,史稱《江華條約》。日本從朝鮮獲得開港通商和免稅特權,在朝鮮擁有了領事權和裁判權。日本對朝鮮的強權滲透引起西方列強的關注,1882年美國效仿日本與朝鮮簽訂《朝美修好條約》,英、法、德、俄、意、奧、比、荷、丹等國也在美國之后,與朝鮮簽訂了類似條約。在江華島不平等條約的框架下,日本商品享有免稅特權,嚴重沖擊了朝鮮的國有產業(yè)。閔妃親日派一族主導的朝鮮政府軍,開始招募日本軍事顧問改造軍隊,編制訓練新軍。軍制的改革觸動了朝鮮舊軍人的利益,招致舊勢力的猛烈反擊。
1882年,大院君在京城煽動軍隊叛亂,沖入王宮,挑起“壬午兵變”。亂兵焚毀日本公使館,殺死七名日本軍事顧問,公使官員被迫趁夜?jié)撎踊貒。應朝鮮國王請求,清國駐朝鮮軍隊迅速鎮(zhèn)壓了兵變。兵變事件發(fā)生后,日本派遣陸海軍兩個大隊開赴朝鮮,抗議朝鮮的無禮行為,朝鮮國王派遣全權特使金玉均一行前往日本謝罪。清國政府為了平息日本和朝鮮間的緊張局勢,將大院君押送清國軟禁。日本政府則迫使朝鮮政府簽訂了《濟物浦條約》,要求朝鮮向日本賠償55萬日圓損害金,允許日本派1,000名警衛(wèi)駐扎朝鮮,保護日本僑民和公使館。事件雖然就此平息,但是清國警覺日本駐軍朝鮮的目的,急速從本土增調3,000人的兵力開進朝鮮,向日本施加壓力,兩國軍隊因此形成了對峙的強弩之勢!叭晌绫儭睂е鲁r宮廷完全倒向清國,日本在朝鮮處于被冷淡的境地。
1884年,從日本歸來的朝鮮政治家金玉均等人,在日本軍方支持下秘密組建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黨——“開化黨”。12月4日,開化黨策動了挾持國王,企圖推翻皇室政權的政變,史稱“甲申政變!闭円粫r取得成功,開化黨宣布朝鮮脫離與清國的宗屬國關系,建立獨立國家。緊急之中,閔妃請求清國駐朝特使袁世凱救援,清軍迅速出兵鎮(zhèn)壓了政變。金玉均等人的政權僅三日,便告流產,主謀數人被迫逃往日本國避難。政變平息過程中,清軍和日本公使館警衛(wèi)隊之間發(fā)生沖突,日方民眾和軍人均有傷亡。事件驚動了清日兩國政府,為了解決圍繞在朝鮮問題上的糾紛,兩國分別委派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天津會談,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之一項規(guī)定,“今后朝鮮國若有重大變亂事件,清日兩國如要派兵,須事先相互行文知照!贝艘粭l款為十年后清日兩國軍隊合理出兵朝鮮埋下伏筆。
《天津條約》簽訂后,日本加速對朝鮮的滲透,并不斷擴充國家的軍事力量。1886年,清國和日本國對朝鮮的貿易額之比為83:17,到了1892年兩國對朝鮮的貿易額之比達到55:45,水平已趨于接近。日本在朝鮮貿易的急速增長,顯示清國在朝鮮的宗主國地位發(fā)生動搖,清日兩國在朝鮮問題上的矛盾日益深化。為了對抗清國飛躍擴展的軍事力量,日本陸海軍急速擴大軍備,國家財政年年增加軍費開支。1881年軍費占國家支出總額的16%,1883年占21%,1890年占29%,日本的產業(yè)政策,從殖產興業(yè)向富國強兵方面轉換。
1890年,針對朝鮮半島的緊迫情勢,清國以日本為假想敵在旅順擴建要塞,興建大型船塢和機械工廠,在周圍高地構筑永久炮臺。來自北方俄國人的威脅更是咄咄逼人,1891年俄國開工興建橫貫西伯利亞鐵路,在海參崴開設軍港。同年,俄國艦隊訪問日本,以顯示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俄國人傳遞的信息非常明確,就是排除日本在朝鮮的勢力,企圖取得朝鮮周邊的不凍港,建立俄國在遠東的霸主地位。在錯綜復雜的國際背景下,日本陸軍長老山縣有朋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軍備意見書,指出俄國的西伯利亞鐵道計劃將在十年后完成,那時日本的假想敵將不再是清國而是俄國,日本必須搶在俄國人之前在政治和軍事上確保對朝鮮的控制權。為達到這個目標,日本有必要在清國領地內設立據點,日本需要合適的理由在軍事上打擊清國的軍事力量。
清日出兵
19世紀末,朝鮮高宗皇帝李熙生性懦弱,國家政務的決策權被皇后閔妃獨攬。在閔氏家族的政治下,朝鮮國政腐敗,民不聊生;李氏王朝內部派系林立,盤根錯節(jié),清國派、日本派、俄國派日益動搖和肢解國家的權力。再加上外來勢力的侵入和不平等條約的簽署,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在內外多重壓榨下更是雪上加霜,嚴重的內憂外患正在把李氏王朝推向崩潰的邊緣。民眾不滿貧窮生活的現(xiàn)狀,各地不斷發(fā)生農民反對貪官污吏的抗爭,順應抗爭民意的東學教在民間得到廣泛呼應。
朝鮮東學教是教祖崔濟愚獨創(chuàng)的一種排斥基督教和儒教的民間宗教組織,教義傳授每日吟誦13字祝文便能得到好生活,接受靈符祈禱就能去除病災的說教。東學教雖然愚昧,但代表了民眾渴望幸福生活的基本愿望,因此影響不斷擴大。1864年,政府以異教邪說之名殘酷鎮(zhèn)壓教會,處死了教祖崔濟愚。二代教祖崔時亨繼承先祖衣缽,在朝鮮南部重建教團,公開立幟為“教祖申冤”、“驅逐倭洋”,與官府抗爭。1892年,東學教徒在各地廣泛開展報恩集會,要求政府停止對東學教的迫害和鎮(zhèn)壓。1893年,崔時亨親赴京城向國王直訴教祖崔濟愚的冤罪,信徒在各國公使館附近張貼斥洋標語引發(fā)騷亂。清國駐朝鮮欽差總弁袁世凱請求李鴻章允許鎮(zhèn)壓東學異教,李鴻章立即命令“靖遠”、“來遠”兩艦開赴仁川,東學教妥協(xié),騷亂得到和平解決。
1894年2月,全羅道古阜農民不滿郡守趙秉甲的酷政,發(fā)動農民暴動,在東學教中堅領袖全琫準領導下,民亂從局部地域擴大到整個朝鮮南部。東學農民軍聲勢浩大,打出“排斥洋倭、懲討貪官污吏、還我民生”的旗幟,數月間發(fā)展到數萬人之眾。朝鮮宮廷接連收到緊急報告請求派官軍鎮(zhèn)壓農民暴動,閔氏一族首輔大臣閔泳駿立即請奏國王發(fā)兵討伐,遭到宮廷多數大臣的反對。有大臣上奏稱:“東學黨本系良民,因不堪忍受地方官的惡政而蜂起抗爭,朝廷不應武力討伐,應該采用招安之策平息暴動。”閔泳駿的意見被否決后,他秘密拜訪袁世凱圖謀對策。袁世凱認為,朝鮮兵隊太弱,一旦敗北,農民軍就會侵入京城,那時就可能招致外國的干涉,必須及時援助朝鮮宮廷,盡快將農民軍鎮(zhèn)壓下去乃上策。5月9日,朝廷不堪農民軍聲勢壓力,決定發(fā)兵鎮(zhèn)壓,任命兵使洪啟薰為“招討使”,率領京城兵800名前往討敵。兵使洪啟薰因在1882年“壬午兵變”時救助王妃避難有功,深得高宗和閔妃的寵信。袁世凱借給朝鮮官軍一艘清國軍艦“平遠”號,加上朝鮮自國汽船“蒼龍”、“漢陽”號,搭乘出征兵八百和野戰(zhàn)炮4門,彈藥140箱,從仁川出發(fā)趕往全羅道群山浦。然而,八百討敵軍面對數萬農民大軍尚未接戰(zhàn)便丟盔棄甲,半數以上的兵卒臨陣而退四散逃亡。
朝鮮局勢日趨緊迫,袁世凱向李鴻章進言,東學黨變亂有利于穩(wěn)定大清國在朝鮮的宗主國地位,清國出兵鎮(zhèn)壓亂黨可以從政治和軍事上加強對朝鮮的控制。5月26日,袁世凱會見閔泳駿,袁世凱說:“貴國南部局勢嚴峻,實在令人擔憂!遍h泳駿回答道:“上國小國之痛癢乃一體事柄,當下戰(zhàn)端危機朝廷,全仰仗袁大人援助的好意!痹f:“前日洪招討使兵敗,亂徒依然猖獗,貴朝廷中難道就沒有其他將才了嗎?”閔說:“雖選拔了精銳,但無法馬上進剿,朝廷不希望與東學黨決戰(zhàn),故陷入現(xiàn)在的被動局面!痹f:“聽聞貴國士兵毫無軍紀不聽從命令,將官怯戰(zhàn)心虛,兵卒畏敵不前,與賊徒相對而不戰(zhàn),遠隔十余里聽聞有賊便駐足而逃,此乃討賊乎?”閔無言以對。袁說:“如果我國用兵,只需5日便可蕩平亂賊。”閔泳駿道:“貴國援兵之事還請袁大人做主。”
此時,朝廷各班大臣上奏高宗:“近日局勢緊急,東學黨若只有數千,我討伐兵尚可以剿滅,然如今賊人達數萬之眾,剿滅顯然已是空話。農民軍雖系烏合之眾,但其勢難以抵擋,朝廷只能勸說招安歸順。全羅道、慶尚道、忠清道乃國之糧倉,絕不可失。朝廷可派大臣敕使前往,對貪官猾吏行刑,除之以平民憤,亂民便可一朝退散。”閔泳駿反駁道:“哪里有貪官猾吏,現(xiàn)今刁民者皆稱自己冤罪。聽說那趙秉甲遇襲之日早已去向不明,朝廷即便派遣特使,如何行刑服眾。諸臣招安之說只能是姑息養(yǎng)奸,陛下若圖安治國、平定亂局,應立即向清國借兵剿滅亂黨!备咦诔庳熼h泳駿,同意諸大臣的請奏,說道:“聞聽東學教徒乃以忠孝為本,為何說臣民為亂黨?”遂委任金鶴鎮(zhèn)為全羅道監(jiān)司,攜帶鎮(zhèn)撫諭旨前往農民軍陣營招降。結果事與愿違,東學黨沒有接受朝廷的懷柔政策,農民軍乘勝占領了全州府,慶尚道、忠清道、平安諸道農民也紛紛蜂起北上,意欲總攻京城,形勢迫在眉睫。5月31日,朝廷接到全州城陷落急報,朝堂大臣皆大驚失色,一致同意向清國借兵鎮(zhèn)壓亂黨。6月1日,領議政總理大臣在請求清國援兵的公文上簽字,由于朝廷內對引進外兵入境仍存異論,文書沒有立即送交袁世凱府邸。此間,洪啟薰招討使再上疏朝廷,呼吁若無外兵救援,則東學亂黨不滅,李氏江山難保。朝鮮近代史上最大的內亂,甲午農民起義進入了關鍵的歷史階段。
6月2日,日本駐朝鮮臨時代理公使衫村濬,派遣公使館書記生鄭永邦探訪袁世凱,打探朝鮮是否已經請求清國出兵一事。袁道:“雙方已經達成內定意向,公文尚未到手。公文一旦取得,待命部隊即可出兵。貴國對出兵朝鮮有何見解?”鄭:“日本政府對朝鮮從無他意。”鄭永邦返回公使館,立即將袁世凱談話稟告了衫村,同時給外務省發(fā)出“朝鮮政府有請求清國派遣軍隊之意向”的急電。當日,日本政府即召開臨時內閣會議商討朝鮮局勢,會議認為朝鮮壬午軍亂和甲申政變失敗以及目前東學黨起事,均以排斥洋倭為宗旨。日本在朝鮮的政治地位正受到沉重打擊,東學黨起義必將危及我駐朝公使館和本邦8,825名僑民的安全。會議一致通過保護駐朝公使館和在朝國人安全出兵朝鮮的議案。
6月3日晨,衫村公使親自拜訪袁世凱,圍繞朝鮮借兵之事談話達3小時。袁:“眼下要想維持東洋和平,當務之急是鎮(zhèn)定朝鮮之亂。東學亂黨是政府及地方官惡政的結果,政府官員的懲戒應首當其沖,若放任自流,鎮(zhèn)定亂黨就是空話,屆時朝鮮勢必受外國勢力干涉,成為各國爭奪的是非之地。依拙者所見,無論朝鮮政府如何施政,當前首要的是鎮(zhèn)定亂民,防止外國干涉招惹禍端!鄙来骞室庠囂皆绖P,“貴國出兵,那我國也不能不出兵,實在令人為難啊!甭勂渌栽绖P頓時面色大變,說:“為何貴國需要出兵?”衫村:“為了保護我公使館和在朝鮮的居民!痹骸拔覈菫榱随(zhèn)定亂民,絲毫不會危及貴國人民的安全,貴國無需出兵!鄙来澹骸俺r政府自己不能鎮(zhèn)定亂民,既然要向外國借兵,那我國人民依靠外國兵保護豈能安心。而且現(xiàn)在朝鮮國尚無正式請求貴國保護,我國出兵亦在情理之中!痹骸叭绻F國出兵,那么就會招來其他外國軍隊進入京城,此乃禍亂之端,朝鮮國王是不會歡迎的!鄙来鍨橄绖P的警覺,笑曰:“此乃笑談,僅僅是余之空想所思,切望閣下不必多慮,貴國如確定出兵勿請閣下轉告我國!痹谏来鍨F看來,袁世凱表面上公平理論,實則滿腹野心,企圖通過援兵入境進一步明確清國和朝鮮的宗屬國關系,為自己建功立業(yè)。袁口口聲聲絲毫不會傷及日本官民,可1882年朝鮮“壬午事變”時,正是袁派出清兵殺傷日本官民,此人系陰險無信用之人。
6月3日,朝鮮政府請求清國派兵的正式公文送到,袁世凱立即電告李鴻章,并把與衫村濬的會談情況作了報告,強調:“當前日本國內多事,即便日本出兵不過也是以保護公使館名義派遣區(qū)區(qū)百余兵力罷了,對清國出兵不會構成威脅。”李鴻章贊同袁世凱的建議,決定派兵入朝,隨即電告總理衙門轉奏折與帝,光緒圣旨云:“李鴻章電奏已悉,此次朝鮮亂匪聚黨甚眾,清國派兵助剿,地勢敵情均非素習,必須謀出萬全,務操必勝之勢,不可意存輕視,如需厚集兵力,即著酌量添調,克期續(xù)發(fā),以期一鼓蕩平,用慰綏靖藩服至意!碑斠股来宕砉乖僭L袁世凱,探問:“貴國如果沒有朝鮮請求援兵之公文,亂民將對漢城構成威脅,清國有何對應!痹骸俺r政府已經下達請求我朝援兵公文,清國準備派發(fā)1,500人兵力赴朝鎮(zhèn)定東學民亂!
6月4日,衫村急電東京,報告:“昨夜在袁世凱敦促下,朝鮮政府正式交付了請求清國出兵的公文。清國北洋水師威海衛(wèi)基地已經出航四艘軍艦駛向天津,為赴朝清兵的商船護航,日本政府應迅速對應派遣軍隊進駐朝鮮。”清國政府對朝鮮事態(tài)的快速反應,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警覺,政府根據臨時內閣會議作出的出兵議案,決定搶先完成在朝鮮的軍事部署。
6月5日,日本戰(zhàn)時大本營在參謀本部內設立,下達向朝鮮增派混成旅團的動員令。歸國休假中的駐朝公使大鳥圭介,依照政府對朝鮮的既定方針,緊急湊集7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趕赴朝鮮。在仁川港與停泊在那里的5艘日艦匯合,臨時從各艦抽調海軍隊員加入先遣陸戰(zhàn)隊,組成總員488名的臨時戰(zhàn)斗序列,趕往京城日本領事館。伊藤首相考慮到日清兩國外交上的均衡,不贊成派遣大規(guī)模軍隊赴朝。但軍方強硬派主張必須打敗清國在朝鮮的軍事力量,雪“甲申事變”日本敗北之恥,把清國勢力趕出朝鮮。伊藤對清國一貫的弱勢外交,在國會內早已讓許多人感到厭倦,正在組織力量試圖推翻伊藤內閣。伊藤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順應軍方的要求,采取承諾對應的立場。
6月12日至18日,混成旅團第一批先發(fā)部隊完成了仁川登陸的軍事行動。23日混成旅團主力包圍京城,28日混成旅團全部登陸完畢,兵員增至8,000名,超過牙山清軍2,000名的兵力數量。在清日兩國朝鮮出兵問題上,日本的情報準確、對應迅速、兵力占明顯優(yōu)勢。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清軍駐防牙山偏僻之地,孤兵獨處,前后無援。日軍駐防京城,兵臨城下控制京畿,朝鮮近海日艦巡航警戒,兩國第一輪軍事對峙日本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
外交紛爭
清國出兵朝鮮的決定,啟動了清日兩國十年前簽訂的《天津條約》中之約定,“今后朝鮮國若有重大變亂事件,清日兩國如要派兵,須事先相互行文知照!6月6日,外務省電信課截獲李鴻章指示駐日公使汪鳳藻,知會日本政府清國出兵的電報。6月7日,清國駐日公使汪鳳藻向日本外相遞交照會公文,文中聲明:“此番清國派兵援助朝鮮乃我朝保護屬邦之舊例,清國政府依據1885年清日《天津條約》中第三條規(guī)定,特知會日本政府!
日本外相立即回復照會:“承知貴國出兵朝鮮,但日本歷來不承認朝鮮是清國屬國。日本政府為應對朝鮮之亂,保護本邦在朝居民安全,也準備向朝鮮派出若干軍隊!9日,清國總理衙門再致照會日本:“清國保護屬國之行動,乃應朝鮮政府鎮(zhèn)定國內民亂之請求。然貴國派兵僅為保護居留民安全,故無需派遣大軍入朝并不得進入朝鮮內地。”日本拒絕了清國的要求,表示“日本派遣軍隊入朝,是根據日朝《濟物浦條約》主旨以及日清《天津條約》之約定,屬于條約分內之舉動與清國的主張無關。”日本為介入朝鮮事務的軍事行動,牽強附會制造了出兵的“合理名分”。
全州陷落,清日兩國出兵,在國內外政治軍事壓力下,6月10日朝鮮宮廷向農民軍妥協(xié),命全羅監(jiān)司金鶴鎮(zhèn)與農民軍談判。雙方達成《全州和議》,政府承諾了農民軍的要求。(1)停止迫害起義者和東學教徒,政府與東學黨人合力維持社會秩序。(2)查明貪官污吏的罪行,加以嚴懲。(3)嚴懲橫暴富豪。(4)嚴懲不良儒林兩班。(5)燒毀奴婢文書。(6)改善七種賤民待遇,不得強制白丁戴平壤笠。(7)許青年寡婦再嫁。(8)廢除一切擾民的苛捐雜稅。(9)任用官吏打破門閥界限,錄用人才。(10)嚴懲私通日本者。(11)取消一切公私債務。(12)土地應平均分配。合約達成后,農民軍退出全州城,解散返回故里。
日本派大軍入朝震驚了清國朝廷,命令袁世凱盡快通過外交途徑尋找退兵方案。袁世凱驚恐之極,生怕自己的過失給清國釀出被動戰(zhàn)事,也想極力挽回不利局面。6月15日,袁世凱和大鳥會談,雙方達成“即時同時撤兵”的約定。就在大鳥準備在合意書上簽字時,衫村代理公使提出,撤兵條約應報本國政府知曉的建議,大鳥因此暫緩簽字。清日兩國駐朝公使代表,早期確實尋求過用外交手段解決朝鮮問題的做法,原因是大鳥公使那時并不了解伊藤和陸奧欲取朝鮮的戰(zhàn)略意圖。
6月15日,日本政府召開緊急內閣會議,伊藤首相提出了解決朝鮮問題的新議案,第一,日清兩國共同參與鎮(zhèn)壓東學黨起義軍;第二,亂黨平息后兩國各派代表若干名參與朝鮮的內政改革,如果清國不接受此議案,日軍就不撤出朝鮮。伊藤相信,清國政府絕不會同意日本參與朝鮮政治改革,有意提出讓清國政府難堪的議案。
。对17日,陸奧外相向汪公使遞交解決朝鮮問題新議案的公文,同時電訓北京小村公使知會總理衙門。正如所預料的那樣,清國政府拒絕了此議案,譴責日本干涉朝鮮內政的行為。清國強調,“朝鮮內亂已經平息,朝鮮內政改革應由朝鮮自身解決,清日兩國應該立即撤兵!贝藭r已經進入朝鮮的日本軍,強硬要求政府應該與清國一戰(zhàn),沒有理由錯失良機無功而返。況且清軍大部隊駐扎在牙山僻壤,孤兵勢薄沒有優(yōu)勢,日本應當尋找合適的理由與清國開戰(zhàn)。
6月22日,內閣首腦在皇宮鳳凰閣召開御前會議,首相、各大臣、參謀總長、樞密院議長、海陸軍部長,請求天皇“圣斷”,繼續(xù)向朝鮮增派軍隊準備與清國一戰(zhàn)。23日,陸奧外相通知汪公使,日本將在朝鮮駐留軍隊,單獨實施對朝鮮內政的改革。并電訓大鳥公使,混成旅團余部已經出航赴朝,命令第一批上陸的混成旅團在京城完成集結部署。26日,大鳥公使拜見朝鮮國王,闡述朝鮮內政改革的必要性,同時會見了國王選定的改革委員會成員。27日,混成旅團先遣部隊完成對京城各要地的控制,日、清、朝三國間戰(zhàn)爭如箭在弦。28日,大鳥公使向朝鮮外務督弁趙秉稷發(fā)出挑戰(zhàn)性照會,質問朝鮮政府是否仍然承認朝鮮是清國的屬國,要求在翌日立即答復。
6月30日,俄國駐日公使希德洛夫向日本政府遞交了政府訓電,要求日本應遵從朝鮮政府的要求,日清兩國軍隊同時撤兵。英國外相金伯利也向青木公使轉達了撤兵要求。當日,朝鮮國王發(fā)布《罪己詔》:“當前朝鮮國內混亂的原因,完全是由于自身的不德和官吏瀆職所造成的……”盡管如此大鳥公使還是依照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針,提出了朝鮮行政、司法、財政、兵制、教育改革綱領,要求改革委員會在規(guī)定限期內拿出改革具體意見。
7月3日,大鳥公使按照陸奧外相的訓令,要求朝鮮政府參與內政改革,答復時間限定在8日中午。朝鮮政府被迫任命內相申正熙、內務次官金嘉鎮(zhèn)、曹寅承三位重臣加入改革委員會,與日本共同商談改革事宜。10日,在漢城南山老人亭,大鳥公使會見朝鮮內政改革委員會委員,提出五條二十七項內政改革案綱目,要求三日內決議、十日內實施。改革案要旨七項:第一,恢復議政制,確立六曹判書的權限。第二,嚴格宮中、府中的行為,宮廷不得干涉政務。第三,明確外交責任制,由專任大臣負責。第四,清除派閥、起用新人。第五,嚴禁買官賣官。第六,嚴禁官吏收受賄賂。第七,漢城及重要港灣間修建鐵道,全國主要都市間架設電信線路。
上述限定日期的大鳥改革案,公然干涉朝鮮內政,在朝堂上引起強烈反對,可是政府又沒有進行改革的意愿,雖然對于日本的高壓十分憤怒,但政府又無力拒絕日本提出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唯一的期待就是宗主國大清帝國能有所作為。
13日,朝鮮政府在議政府內任命總裁官、堂上官,作出應和大鳥改革提案的姿態(tài)。15日,朝鮮政府通告日本,如果日本方面不撤兵,不撤銷改革案實施期限,朝鮮的內政改革則無法如期實施。在朝鮮內政改革問題上,陸奧宗光后來在他的《蹇蹇錄》里吐露實情:“當時日本尚不具備與清國全面戰(zhàn)爭的信心,必須制造合理借口博得國際社會的認同,減少各列強國的譴責。所謂朝鮮內政改革的提案只是空有虛名而已,清國政府一定會拒絕日本的提案。如此一來,阻礙朝鮮國家進步的責任在清國,日本和清國決裂一戰(zhàn)就會名正言順!
列強仲裁
朝鮮同時受到兩個國家軍隊介入的壓力,政府請求各國政府敦促日清兩軍盡快撤兵。清國也迫切希望緩解緊張局勢,積極展開外交運作,請求西方列強從中周旋化解戰(zhàn)爭危機。然而,日本繼續(xù)以所謂改革案拖延時間,無視列強的警告,加速向朝鮮增兵。6月30日,俄國駐日公使希德洛夫送來了政府訓電,向日本政府提出強硬警告,“朝鮮的內亂已經平息,日本應遵從朝鮮政府的要求,接受日清兩國軍隊同時撤兵的方案,否則日本將負有重大責任!倍韲谩爸卮筘熑巍迸c日本對話,在日本政府看來顯然有通牒的意思,威脅日本對今后可能發(fā)生的事件承擔后果。
俄國的強硬介入使陸奧外相感到事態(tài)嚴重,陷入苦境,他帶著俄公使的公文,立即前往伊藤首相宅邸“伊皿子”聽取首相的意見。伊藤看過俄國的通告公文后沉默良久,陸奧請求良策,伊藤慢慢開口言道:“局面已經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的地步,還如何應和俄國的要求,將我軍從朝鮮撤回呢!甭牭揭撂倌@鈨煽傻脑捳Z后,陸奧立即回道:“尊意與鄙見完全符合,然今后之事態(tài)無論演變得如何艱難,都是你我兩人的責任,其他不必多言。”陸奧匆匆離開伊藤宅邸,當夜給日本駐俄國公使西徳二郎發(fā)去急電,婉轉駁回俄國政府的要求,“日本同意俄國的要求,但目前尚不是應該撤軍的時機”。為了讓與俄國矛盾重重的英國牽制俄國,陸奧同時也給日本駐英國公使青木子爵發(fā)去相同內容的電報。
在日清對立的外交問題上,日本最大的擔心莫過于來自俄國的干涉。長期以來,俄國和日本一樣,密切窺視在鄰國朝鮮半島的利益,朝鮮宮廷內的親俄勢力日漸形成,日俄之間已經暗地里出現(xiàn)對未來利益角逐的征兆。朝鮮的內亂導致日本出兵,清國擔心宗主國地位受到威脅,俄國也擔心剛剛羅織起來的勢力受到打擊。在對立的兩個大國面前,陸奧鋌而走險向俄國表示不撤軍的固執(zhí)立場,內心十分擔憂俄國會做出軍事上的強硬反應,因為日本確實還沒有抗擊清俄共同軍事力量的能力。
陸奧獨自向俄國發(fā)出反駁書,心中忐忑不安,擔心獨斷行為使日本陷入國家危機。次日,陸奧慌忙向內閣報告了給駐俄公使的反駁文,請求內閣追加承認上奏天皇。陸奧在回憶錄《蹇蹇錄》中寫道:“嗚呼,追想當時的情形,至今都毛骨悚然。吾與伊藤伯的短暫會談,兩人竟在默諾間心領神會,雖然僅僅三言兩語卻成就了天大的事情。如果當時兩人或一人稍微動搖,就不會有今日的時局,更不會有受到世界矚目夸耀的日本。”
伊藤和陸奧向俄國發(fā)出強硬反駁書后,俄國政府沒有作出強烈反應。期待東亞國際關系安定的英國,一直對清日采取等距離外交政策,期待東亞現(xiàn)狀的穩(wěn)定。英國希望清國政府對日本的朝鮮改革提案盡快作出反應,推動雙方早日撤兵。在清國政府的委托下,英國駐清公使向日本政府作出試探,“如果清國政府對日本政府的提議愿意考慮的話,日本是否愿意重新對話!比毡敬饛,“為了朝鮮的政治改革,日清兩國如果愿意共同派遣委員參與改革,日本不會拒絕與清國對話!庇瓜蚯鍑D達了日本的態(tài)度,同時也告知日本駐清國公使小村壽太郎,“清國政府希望會見日本公使,共同商議日本政府提議的改革諸事項!笨墒牵鍑偸鹜醮蟪紩娙毡竟剐〈鍟r卻表示,“日本的改革案根本沒有什么新意,日本不撤軍任何提議都無法商議。”
7月12日,日本向清國發(fā)出強硬通告,“清國拒絕日本的共同改革提案,又無視英國政府周旋兩國合意的好意,仍然堅持日本先撤軍的立場。如此盛氣凌人不聽相勸,將來由此引起的任何事態(tài),清國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對此,駐日英國臨時代理公使帕則特,向日本轉達了清國政府的回答,“清國政府對12日日本的通告感到非常不快,如果日本真心希望維持和平,應該不會拒絕繼續(xù)談判。清國政府希望日本政府提出新的改革提案,如果到7月20日為止日本仍不作出決定的話,清國將派遣十二萬清兵部隊登陸仁川!
7月13日,俄國公使希特羅伯答復陸奧外相的電報,表示俄國對日本出兵的抗議到此為止。俄國的退縮讓日本慶幸來自俄國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可以更大膽地對清國實行強硬政策。15日,朝鮮發(fā)來最新情報,報告外務督弁趙秉稷代表朝鮮政府,向大鳥公使遞交了拒絕內政改革綱領的回答書,表示在日軍撤軍后,朝鮮政府將自己實施改革。
和平破裂
清國和日本兩國終于走向武力對抗的邊緣,日本政府無視清國政府提出的,7月20日為止,再提出改革新案的警告;清國政府也無視日本政府提出的,7月25日為止,停止向朝鮮運兵的通牒,清國皇帝決心與日本一戰(zhàn)。日本駐清國公使館的海軍情報武官瀧川具和大尉、參謀本部情報武官神尾少佐分別報告,20日、21日、22日清國派數艘運兵船向朝鮮運送作戰(zhàn)兵力。日本認定清國政府無視日本的最后通牒,戰(zhàn)爭已經不可避免。日本政府以朝鮮改革案為借口和清國周旋,贏得了調遣軍隊的時間,而李鴻章對西方列強的調停寄予厚望,錯過了向朝鮮調兵的時機,使清國在朝鮮的作戰(zhàn)力量處于劣勢。
7月18日,駐漢城的大鳥公使向陸奧外相提出包圍皇宮的請求。陸奧囑其先控制王宮及京城外圍,作戰(zhàn)行動需謹慎不得妄動,防止引起外交紛爭。20日,大鳥照會朝鮮政府,蠻橫提出四項要求:第一,日本著手架設漢城和釜山間的軍用電線。第二,朝鮮政府遵循《濟物浦條約》即刻著手建設日軍兵營。第三,放棄朝鮮是清國屬國論,立即將清國軍隊逐出朝鮮。第四,廢除朝鮮和清國間的各項條約。以上要求必須在22日之前作出答復,否則日本將采取必要的行動。
7月19日,在仁川的村木少佐向大本營報告,清國朝鮮代表袁世凱未通知各國公使館,深夜秘密從京城出發(fā)前往仁川,換乘本國軍艦歸國。袁世凱此時歸國搬兵,顯然是對朝鮮內政的干涉,也許是恐懼戰(zhàn)事臨陣脫逃。在離開朝鮮時袁世凱向朝鮮官員放話:“余歸國后,會立即率大軍回來!”袁世凱的歸去,動搖了朝鮮宮廷內的親清派勢力,親日改革派乘機開始蠢蠢欲動。
7月22日,面對日本的最后通牒,朝鮮國王和政府別無選擇,只得回復大鳥,朝鮮同意放棄清國屬國論,業(yè)已向清國駐朝鮮臨時代辦唐紹儀提出了撤軍要求。但朝鮮政府的全面退讓沒有阻止日本的咄咄相逼,大鳥終于露出戰(zhàn)爭狂人的真面目。大鳥指責朝鮮的答復只是口頭應付,朝鮮政府內心其實仍然承認屬國論,此答復不能算數。大鳥向朝鮮外務督弁趙秉稷遞交了日軍準備進攻王宮的通告文。
7月23日凌晨3時,大鳥命令部署在王宮附近的混成旅團向王宮發(fā)起攻擊,朝鮮王宮衛(wèi)隊奮力抵抗日軍的進攻,日朝戰(zhàn)爭開始。保衛(wèi)王宮的衛(wèi)隊很快便被從各城門進攻的日軍打垮,6時20分,雙方結束了僅僅一日的戰(zhàn)爭,日軍占領了朝鮮王宮。戰(zhàn)斗結果,朝鮮衛(wèi)隊戰(zhàn)死40余人,余者降伏。日軍繳獲大炮30門、槍械2,000挺,日軍戰(zhàn)死1人,負傷1人。
日本向朝鮮開戰(zhàn),大鳥公使雖然履行了外交交涉、最后通牒、宣戰(zhàn)照會的戰(zhàn)爭程序,可是日本對國際社會仍然缺少必須開戰(zhàn)的交代,政府唯恐陷入國際譴責的危機。為此,大鳥采用了讓大院君出山與閔妃勢力對抗的計謀,建立臨時親日傀儡政權,消除國際輿論的非難。7月23日午前,衫村公使在大院君宅邸出示日本政府的書狀,作出日本只是幫助朝鮮實施內政改革,絕不占領朝鮮一寸土地的書面保證。大院君同意了日方的要求,但必須由李熙國王下詔,恭請大院君回宮。11時,大院君收到國王委任全權處理國政的詔書,在日軍護衛(wèi)下進入景福宮。一貫奉行鎖國逐倭政策的大院君,搖身變成了日本的代言人。
7月25日,大院君以朝鮮政府的名義,通告清國領事館唐紹儀代辦,即刻廢棄朝鮮和清國的諸項條約,朝鮮委托日本軍驅逐駐留牙山的清國駐軍。當日,日本聯(lián)合艦隊在豐島海域和清國艦隊遭遇,發(fā)生戰(zhàn)斗,日本駐留朝鮮的混成旅團也開始向牙山進攻,清日兩國不宣而戰(zhàn)。
8月1日,清日兩國發(fā)布宣戰(zhàn)文告,大鳥向金宏集為領議政的朝鮮臨時政府遞交兩國關系新條約提案。內容涉及內政改革,開設京釜間鐵路,開設京釜、京仁間電信,招聘日本人擔任政法軍務顧問等七款。案中尤其要求日朝雙方,面向國際輿論對7月23日發(fā)生的王宮戰(zhàn)斗統(tǒng)一口徑,表明“日朝間發(fā)生的戰(zhàn)斗,純屬兩國士兵間的摩擦,偶爾發(fā)生的沖突事件,事件已經平息,兩國政府對此不再追究”。
8月15日,朝鮮國王裁可國家新體制,議政府領議政金宏集、左贊成金壽鉉、右贊成李允承,外務衙門大臣金允植、協(xié)弁金嘉鎮(zhèn),內務衙門大臣閔泳達、協(xié)弁李埈镕,度支衙門大臣魚允中、協(xié)弁金喜洙,軍務衙門大臣李景遠、協(xié)弁趙義淵,法務衙門大臣李用求、協(xié)弁金鶴羽,學務衙門大臣樸定陽、協(xié)弁鄭敬源,農商衙門大臣嚴世永、協(xié)弁鄭秉夏,工務衙門大臣徐正淳、協(xié)弁韓耆東,警務使安駒壽,宮內大臣李載冕、協(xié)弁金宗漢。
8月26日,朝鮮新成立的親日政府和日本締結《大日本大朝鮮同盟條約》,確立了日朝兩國由敵對國轉向同盟國的戰(zhàn)略友好關系,共同驅逐清國在朝勢力。清日戰(zhàn)爭進入了日本和朝鮮兩國對決清國的歷史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