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不僅改變了中國經(jīng)濟面貌,而且對于中國社會文化也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引發(fā)了中國社會對于文化重建的思考。但是,由于多元文化的影響,在如何重建的問題上,形成了“回歸傳統(tǒng)”和“西化”兩種不同指向的重建意圖!度蚧尘跋碌奈幕箲]與探尋》通過理性探索和感性領悟兩個渠道,從社會主流文化發(fā)展與國際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索文化建構的思路和途徑。同時,通過對一些歷史及現(xiàn)實文化現(xiàn)象的透視,揭示中國現(xiàn)存文化的復雜性,使人們能夠理解在當下嘗試文化重建的艱巨性。
李麗娜編著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焦慮與探尋》通過理性探索和感性領悟兩個渠道,從社會主流文化發(fā)展與國際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索文化建構的思路和途徑。全書共十九章節(jié),內(nèi)容包括執(zhí)政黨的價值追求與社會和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土壤——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文化整合、科學發(fā)展的目標、道路和手段等。
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
二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內(nèi)環(huán)境
三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四 應對全球化過程中的社會主義文化重建
第一篇 當代社會的文化追尋
第一章 執(zhí)政黨的價值追求與社會和諧
一 正視社會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
二 共同富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jīng)濟目標
三 保障人民的自由與政治權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要求
四 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土壤--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例
一 堅定的信仰者和實踐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主體
二 切實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基礎
三 自由探討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政治前提
前言 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
二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內(nèi)環(huán)境
三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四 應對全球化過程中的社會主義文化重建
第一篇 當代社會的文化追尋
第一章 執(zhí)政黨的價值追求與社會和諧
一 正視社會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
二 共同富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jīng)濟目標
三 保障人民的自由與政治權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要求
四 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土壤--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例
一 堅定的信仰者和實踐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主體
二 切實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基礎
三 自由探討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政治前提
第三章 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文化整合
一 構建和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文化理念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 構建和諧社會,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合理價值的吸收
三 構建和諧社會,還需要批判性地吸取現(xiàn)代社會的主流價值
第四章 科學發(fā)展的目標、道路和手段
一 科學發(fā)展的目標是和諧不是對抗
二 科學發(fā)展的道路是現(xiàn)代化不是西化
三 科學發(fā)展的手段是改革不是革命
第五章 “構建和諧社會”的國際意義
一 “構建和諧社會”表達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fā)展的良好意愿
二 “構建和諧社會”表明了中國邁向開放社會的堅定信心
三 “構建和諧社會”塑造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四 “構建和諧社會”有助于增加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第六章 對立統(tǒng)一與社會和諧
--從矛盾斗爭的視角看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 重新解讀“斗爭哲學”
二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從未停止過斗爭
三 社會主義實踐背離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教訓
四 把握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二篇 中國式的文化智慧
第七章 毛澤東的民族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
一 毛澤東民族價值觀的內(nèi)涵
二 毛澤東民族價值觀的當代意義
第八章 “一國兩制”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意義
一 “一國兩制”為在新的國際形勢下詮釋國家主權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二 “一國兩制”是對兩種制度和平共處的積極探索
三 “一國兩制”對于解決其他國際爭端具有示范意義
第九章 民主政治建設與文化觀念的培養(yǎng)
一 妥協(xié)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基本前提
二 遵守規(guī)則是民主政治運行的根本保證
三 寬容精神是民主政治進步的必要條件
第十章 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影響
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民主進程
二 西方國家影響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方式
三 中國的民主觀念與西方的差異
四 中國政治民主的未來走勢
第三篇 政治文化的國際碰撞
第十一章 城市國際化進程中的文化精神塑造
第十二章 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文化安全
一 全球化與文化安全焦慮
二 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文化發(fā)展
第十三章 美國的民主戰(zhàn)略及其應對方式
一 美國民主戰(zhàn)略的理論假設
二 美國民主戰(zhàn)略的現(xiàn)實影響
三 中國應對美國民主戰(zhàn)略的方式
第十四章 基督教在高校滲透的原因與對策
一 基督教在我國高校滲透的主要原因
二 高校應對基督教滲透的基本方式
第十五章 淺談政治娛樂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政治娛樂化的起源
二 政治娛樂化在中國的具體表現(xiàn)
三 政治娛樂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第十六章 朝鮮考察觀感
第四篇 中國社會的文化生存感受
第十七章 從多個角度看社會信仰
一 “月映萬川”--中國人對宗教的理解
二 兼容并蓄并持續(xù)創(chuàng)造--中國人對神的態(tài)度
三 中國人對鬼神的看法
四 中國信神的人們
五 中國人的道德信仰
六 中國人的祖先崇拜
七 中國人的迷信與信仰
第十八章 國人的面子與生存狀態(tài)
一 抗拒誘惑
二 窮人與富人
三 城里人與狗
四 胡同里的夢
五 臉面與幸福感
六 平凡的堅持
七 讓自己成為快樂之源
八 人生的痛苦
九 妥協(xié)的價值
十 編書的故事
十一 對“造假”的反思
十二 體驗人生
十三 “只爭朝夕”的反思
十四 西部生存
第十九章 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方式
一 享受融合的世界
二 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善意
三 話語方式與國家形象塑造
四 我們應該如何回應西方
五 關于未來的好日子
六 打造實力的方式
七 從“問題商品”現(xiàn)象看如何應對公共外交危機
八 感受瑞典
九 教堂與西方文化
十 如此的國際研討會
十一 學習英文的必要性與方法
十二 生命的脆弱與頑強
十三 布什如何消耗了美國的軟實力
十四 選擇性錯誤的代價
十五 如此“愛國”并不可取
十六 中國人要學會在挨罵中成長
參考文獻
后記
李麗娜,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國際政治和文化傳播。主持科研課題3項,其中省部級課題2項;北京市教委課題1項;參與課題11項。主要成果:主持及參與的編著10余部,比較有影響的著作有:《村民自治——黃芏地上的政治革命》,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歷史存在權——公有制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實現(xiàn)形式》,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5;《21世紀的首都文化發(fā)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正式發(fā)表的科研論文近40篇。
前言 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
二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內(nèi)環(huán)境
三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四 應對全球化過程中的社會主義文化重建
第一篇 當代社會的文化追尋
第一章 執(zhí)政黨的價值追求與社會和諧
一 正視社會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
二 共同富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jīng)濟目標
三 保障人民的自由與政治權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要求
四 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土壤--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例
一 堅定的信仰者和實踐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主體
二 切實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基礎
三 自由探討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政治前提
前言 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
二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國內(nèi)環(huán)境
三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四 應對全球化過程中的社會主義文化重建
第一篇 當代社會的文化追尋
第一章 執(zhí)政黨的價值追求與社會和諧
一 正視社會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
二 共同富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jīng)濟目標
三 保障人民的自由與政治權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要求
四 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土壤--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例
一 堅定的信仰者和實踐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主體
二 切實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基礎
三 自由探討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政治前提
第三章 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文化整合
一 構建和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文化理念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 構建和諧社會,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合理價值的吸收
三 構建和諧社會,還需要批判性地吸取現(xiàn)代社會的主流價值
第四章 科學發(fā)展的目標、道路和手段
一 科學發(fā)展的目標是和諧不是對抗
二 科學發(fā)展的道路是現(xiàn)代化不是西化
三 科學發(fā)展的手段是改革不是革命
第五章 “構建和諧社會”的國際意義
一 “構建和諧社會”表達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fā)展的良好意愿
二 “構建和諧社會”表明了中國邁向開放社會的堅定信心
三 “構建和諧社會”塑造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四 “構建和諧社會”有助于增加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第六章 對立統(tǒng)一與社會和諧
--從矛盾斗爭的視角看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 重新解讀“斗爭哲學”
二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從未停止過斗爭
三 社會主義實踐背離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教訓
四 把握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二篇 中國式的文化智慧
第七章 毛澤東的民族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
一 毛澤東民族價值觀的內(nèi)涵
二 毛澤東民族價值觀的當代意義
第八章 “一國兩制”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意義
一 “一國兩制”為在新的國際形勢下詮釋國家主權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二 “一國兩制”是對兩種制度和平共處的積極探索
三 “一國兩制”對于解決其他國際爭端具有示范意義
第九章 民主政治建設與文化觀念的培養(yǎng)
一 妥協(xié)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基本前提
二 遵守規(guī)則是民主政治運行的根本保證
三 寬容精神是民主政治進步的必要條件
第十章 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影響
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民主進程
二 西方國家影響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方式
三 中國的民主觀念與西方的差異
四 中國政治民主的未來走勢
第三篇 政治文化的國際碰撞
第十一章 城市國際化進程中的文化精神塑造
第十二章 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文化安全
一 全球化與文化安全焦慮
二 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文化發(fā)展
第十三章 美國的民主戰(zhàn)略及其應對方式
一 美國民主戰(zhàn)略的理論假設
二 美國民主戰(zhàn)略的現(xiàn)實影響
三 中國應對美國民主戰(zhàn)略的方式
第十四章 基督教在高校滲透的原因與對策
一 基督教在我國高校滲透的主要原因
二 高校應對基督教滲透的基本方式
第十五章 淺談政治娛樂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政治娛樂化的起源
二 政治娛樂化在中國的具體表現(xiàn)
三 政治娛樂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第十六章 朝鮮考察觀感
第四篇 中國社會的文化生存感受
第十七章 從多個角度看社會信仰
一 “月映萬川”--中國人對宗教的理解
二 兼容并蓄并持續(xù)創(chuàng)造--中國人對神的態(tài)度
三 中國人對鬼神的看法
四 中國信神的人們
五 中國人的道德信仰
六 中國人的祖先崇拜
七 中國人的迷信與信仰
第十八章 國人的面子與生存狀態(tài)
一 抗拒誘惑
二 窮人與富人
三 城里人與狗
四 胡同里的夢
五 臉面與幸福感
六 平凡的堅持
七 讓自己成為快樂之源
八 人生的痛苦
九 妥協(xié)的價值
十 編書的故事
十一 對“造假”的反思
十二 體驗人生
十三 “只爭朝夕”的反思
十四 西部生存
第十九章 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方式
一 享受融合的世界
二 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善意
三 話語方式與國家形象塑造
四 我們應該如何回應西方
五 關于未來的好日子
六 打造實力的方式
七 從“問題商品”現(xiàn)象看如何應對公共外交危機
八 感受瑞典
九 教堂與西方文化
十 如此的國際研討會
十一 學習英文的必要性與方法
十二 生命的脆弱與頑強
十三 布什如何消耗了美國的軟實力
十四 選擇性錯誤的代價
十五 如此“愛國”并不可取
十六 中國人要學會在挨罵中成長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