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西蒙的三場講演,涉及決策中的理性、組織在市場中的角色,以及經濟學的實證根據。第二部分則是各個著名學者與西蒙的“交鋒”,他們既表達了對西蒙的尊敬,也毫不留情地對某些論點提出批判,并借勢提出自己的論點。最后一部分,西蒙對各學者的評論一一回應。學者之間你來我往,互相切磋,而這些精粹,皆在此書中呈現(xiàn)。
經濟學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學科,這主要是因為經濟學的變量太多、現(xiàn)實情況太復雜,很多結論往往經不起考驗,也成不了定理。從方法論來看,經濟學中包含了許多數學研究與自然科學定理,其結果往往是確定的、嚴謹的,但是就其對象而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是人的行為,而這偏偏就是令人難以捉摸,甚至它的變異還會牽扯到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的內容。于是有的大師認為經濟學不“科學”,從而不屑于研究,而有的經濟學家則認為它十分玄妙,故而不敢涉獵。但西蒙卻熱衷于對該領域的研究。本書是西蒙經濟學研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這三場講演中,西蒙首先從貼近現(xiàn)實的人的理性出發(fā),探討了決策過程中的諸多假設,如有限理性假設與完全理性假設,并由此引申出邊際分析與效用 大化等原則。之后,作者將人置于更大的環(huán)境——企業(yè)與市場中,借由不同學者理論探討行為人與后兩者的關系,包括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凱恩斯的勞工的貨幣幻覺、新制度理論學派的企業(yè)理論等。最后,西蒙聚焦于經濟學的“科學”特征,嘗試將其運用于真實世界的決策與管理。
本書的作者是赫伯特·A .西蒙,他先后獲得圖靈獎、諾貝爾經濟學、馮·諾依曼獎,成果斐然,在經濟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方面均有建樹,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大師”,是真正的“經濟學的一座高山”。同時,本書在結構框架上,既提供了統(tǒng)一的演繹思路,也在各個章節(jié)的布局上遵循相同的邏輯框架,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是計算機科學家,心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生前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和心理系教授。
赫伯特·A.西蒙于193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1939年—1942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員;194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學位;1944年—1949年任教于伊利諾伊理工學院;1945年任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副教授;1947年任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教授;1949年—1959年任卡耐基理工學院工業(yè)管理系主任;1957年—1973年任卡耐基理工學院工業(yè)行政研究生院副院長;1962年任卡耐基理工學院行政和心理學系教授;1967年—2001年任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和心理學系教授;196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1年2月9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逝世,享年85歲。他主要從事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結合方面的研究。
講演1 決策中的理性
1.1理性概念的演變
1.2當代選擇理論
1.3理性的多元性
1.4歷史回顧
1.5理論的實證檢驗
參考文獻
講演1的討論
講演2 組織在經濟中的角色
2.1組織與市場
2.2利他主義和組織認同
2.3組織、管理和經濟
2.4結論
參考文獻
講演2的討論
講演3 經濟學的實證根據
3.1理論怎樣才算具體?
3.2數據對理論的作用
3.3經濟過程的數據來源
3.4在工商企業(yè)之外尋找實證數據
3.5企業(yè)的決策:案例研究
3.6經濟史
3.7“應用”經濟學的數據
3.8調查技術
3.9結論
參考文獻
講演3的討論 4克勞迪奧·德瑪特 5馬西姆·艾濟迪
5.1組織和市場之間的選擇
5.2有限理性,協(xié)作和學習:從哈耶克到西蒙
5.3組織學習:微觀經濟學角度
5.4組織學習和機器分工
5.5機會主義和忠誠度:調整的反饋機制
5.6總結:組織內部的良性選擇與逆向選擇
6 羅伯特·馬里斯
7 奧爾多·蒙特薩諾
8 里卡多·維亞萊
8.1西蒙:一位現(xiàn)實主義者和經驗論者
8.2有限理性的規(guī)范視角:所謂自然主義的謬誤
8.3西蒙現(xiàn)實主義的一些空白
8.4理性的大爆炸
9西蒙的回復
9.1我們需要多大程度的改革
9.2經濟與經濟政策
9.3企業(yè)理論
9.4決策與認知理論
9.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