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語言》是跨文化傳播(交際)學的奠基之作,視野宏闊,洞見深刻,理論嶄新;魻柊粗X程度將文化分為顯形、隱形和技術性三個層次,按內(nèi).部構造將文化分為元素、集合和模式。他系統(tǒng)講解直觀而實用的“文化教學示意圖”,解說文化變革,提出“文化即是交流”的命題,首倡“時間語言”和“空間語言”,并給予生動的解說,意在幫助人們掙脫文化枷鎖,逃離文化囚籠。
跨文化傳播(交際)學之父愛德華·霍爾篳路藍縷的精心之作前無古人,達到了后人也難以企及的高度,魅力經(jīng)久不衰。
《無聲的語言》在傳播學的發(fā)展中給人啟迪,在“和諧世界”的構建中給人信心,它掃蕩隱形障礙,提高文化覺悟,激勵世界各國人民互相學習和尊重。
經(jīng)過20世紀初的醞釀、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發(fā)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傳播學在美國加速發(fā)展。
20世紀以后,人類學擺脫了博物學、殖民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羈絆,在經(jīng)歷了文化相對論和功能主義的“科學”發(fā)展之后,成為傳播學的基石之一。
愛德華·霍爾(EdwardT.Hall,1914-2009)橫跨人類學、心理學、傳播學,成為跨文化傳播(交際)學的奠基人。不過,他緊守的重鎮(zhèn)始終是人類學。
霍爾創(chuàng)建了宏大的理論體系,提出深刻的忠告,這與他的學術履歷和職業(yè)生涯密不可分。他是理論實踐并重、書齋田野兼顧、學者顧問合一的多學科的橫向人才和怪杰。幾十年里,他從事教學、科研、心理分析和技術咨詢,成為聞名遐邇的人類學家、文化學家、心理分析專家、政府和企業(yè)界的高級顧問。他的足跡遍布世界,他對原始民族和現(xiàn)代民族、東西文化都有實地考察和深刻的體驗。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他走出書齋,深入到美國西南部幾個印第安人部落去做田野調(diào)查,去推行政府的援助項目,以緩和民族矛盾。他深入研究新墨西哥州的西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納瓦霍人、霍皮人、特魯克人、地中海西部的阿拉伯人和伊朗人。
20世紀40年代戰(zhàn)爭期間,他應召服役,并到西南太平洋地區(qū)去研究土著民族。50年代,他又應召到美國國務院下屬的外交講習所培訓援外人員。
霍爾在哥倫比亞大學受業(yè)于拉爾夫·林頓(RalphLinton)門下。此后的幾十年間,他先后在丹佛大學、科羅拉多大學、佛蒙特大學、哈佛商學院、伊利諾理工大學、西北大學等大學執(zhí)教,傳授人類學和心理學,曾在華盛頓精神病學校進行研究,逐漸走出了不同于多數(shù)人類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路子,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提出嶄新的文化理論。他挖掘文化的生物學根基,解剖了文化的十大訊息系統(tǒng),以此繪制了類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文化教學示意圖;借鑒并超越了精神分析和人類學的分層理論,按照知覺程度創(chuàng)建了顯形、隱形和技術性的文化三分法;借鑒語言學的音位、詞匯和句法三分法,用元素、集合和模式的概念來描繪文化的內(nèi)部結構。
導論1
第一章 時間的聲音6
1.1 美國人的時間10
1.2 其他時間觀念12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20
第三章 文化的語匯30
第四章 文化的三個層次48
4.1 顯形的學習54
4.2 隱形的學習55
4.3 技術性的學習56
4.4 顯形意識57
4.5 隱形意識58
4.6 技術性意識58
4.7 顯形情感59
4.8 隱形情感60
4.9 技術性情感61
4.10 對變革的顯形態(tài)度62
4.11 對變革的隱形態(tài)度65
4.12 對變革的技術性態(tài)度67
4.13 變革過程70
第五章 文化即是交流75
第六章 無所不在的集合81
第七章 難以捉摸的元素87
第八章 文化的組織模式92
8.1 模式的三種類型96
8.2 模式有序律101
8.3 模式選擇律103
8.4 模式和諧律104
第九章 時間在說話:美國口音108
9.1 顯形時間系統(tǒng):集合、元素和模式110
9.2 隱形時間系統(tǒng):集合、元素和模式115
第十章 空間的語言124
10.1 不同的文化如何利用空間128
10.2 文化接觸里的空間因素133
10.3 顯形的空間模式135
10.4 空間如何傳遞信息137
第十一章 掙脫枷鎖141
附錄一 社會科學家的文化研究綱要145
附錄二 文化教學示意圖147
附錄三 變革三例154
參考文獻160
索引163
譯者后記173
為海外的執(zhí)法者可能缺乏我們那種隱形的通融余地。我們在國外難以找到使法律容易忍受的變通辦法,即使找到了,我們也踟躕不前,不敢利用,因為這與我們自己的隱形系統(tǒng)相背。我們真正喜歡并通常堅持的是讓他人改變系統(tǒng),使其像我們美國人的系統(tǒng)那樣“合理”。
當然,萬事都有一點隱形的通融。在海外旅行和工作的人感到困惑的是無從知道,通融的余地嵌入了什么樣的情境中。更困難的是,當?shù)厝艘矡o法描述這方面的規(guī)則。再者,數(shù)年之內(nèi),一個極少彈性的隱形系統(tǒng)有可能變得很靈活。例如,阿拉伯人對婦女的態(tài)度就變得很快,千百年來保有的觀念已不復存在。
4.12對變革的技術性態(tài)度
美國技術人員準備出國援助時,必須要提醒他們注意:避免引進那些違反顯形規(guī)范的變化。他們也許會問:“那么,在哪些方面我能幫助當?shù)厝俗粤ⅲ瑫r又不觸犯他們的顯形和隱形規(guī)范呢?在哪些領域,我才能真正控制事情的進展呢?”回答當然是在技術性領域。在這方面,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引進變革,同時又不違背其余兩個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在設計并制造諸如汽車發(fā)動機、燃料、油料和金屬、抗菌素和醫(yī)藥等產(chǎn)品的過程中,我們美國人不斷前進,沒有遭遇挫折;同理,那些技術進步不如我們快的國家也苦于實現(xiàn)類似的變革。引進的任何變化都必須是在技術性領域,否則,引進的變革就必須是全新的系統(tǒng)。例如,在許多拉美國家,飛行就走在馬車和汽車的前頭,馬車和汽車尚未普及就有人乘飛機旅游了。在這些國家里,修建機場比建造公路網(wǎng)容易。這種跳躍式的技術發(fā)展也被應用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