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研究50年》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從事大豆科研工作的專家集體編寫,內容涉及大豆種質資源、生物學特性、遺傳規(guī)律、分子生物學、生物固氮、品種選育、營養(yǎng)與施肥、栽培技術、病蟲草害防治、加工利用、轉基因大豆安全評價、產業(yè)經濟等多個方面,匯集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建院以來在大豆科研方面的主要進展!洞蠖寡芯50年》還收錄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研人員發(fā)表的大豆論文、專著目錄和品種介紹。各章均附有中英文摘要。
《大豆研究50年》可供從事大豆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和生產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中專院校師生參考。
序言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為國家級農業(yè)科研機構,擔負著解決我國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和農村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的重任,研究內容涵蓋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加工業(yè)的各個領域。大豆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飼料作物,一直是我院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1957年9月1目,當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在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設立大豆課題,開展品種資源、栽培、育種等方面的研究。后來,還曾在吉林省九站設立大豆研究所。“文革”期間,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單位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繼續(xù)堅持大豆研究。“文革”結束后,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恢復了大豆研究室,同時在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及其他相關研究所全面開展了大豆科研工作,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學科布局、人才梯隊和研究平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院大豆研究隊伍逐步壯大,科研經費明顯增加,研究條件不斷改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在大豆科研的諸多領域發(fā)揮著帶頭作用。
在過去的50多年里,我院科技人員克服重重困難,頑強拼搏,在大豆科研的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我國大豆生產的發(fā)展和大豆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貢獻。其中,我院專家改進的中國大豆品種栽培區(qū)域劃分方案和生育期組劃分方案,為大豆引種、育種和栽培提供了科學依據;先后選育大豆新品種80多個,品種適應區(qū)域覆蓋北方春大豆區(qū)南部、黃淮海夏大豆區(qū)和南方多作大豆區(qū),中黃4號、中豆19、中黃13等優(yōu)良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成為黃淮海地區(qū)的大豆主栽品種;我院大豆育種工作者在開展品種選育的同時,積極開展相關應用基礎研究,在大豆耐鹽性、生化品質、光溫反應、對胞囊線蟲病抗性等性狀的鑒定、遺傳規(guī)律分析、分子標記等方面形成一定優(yōu)勢,并應用于育種實踐。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野生大豆種質資源
第一節(jié) 中國野生大豆資源考察與研究
第二節(jié) 野生大豆生育與環(huán)境因素
第三節(jié) 野生大豆形態(tài)及生育過程
第四節(jié) 野生大豆的進化
第五節(jié) 中國野生大豆的化學品質
第六節(jié) 中國野生大豆的生物化學研究
第七節(jié) 野生大豆資源評價與利用
第二章 栽培大豆種質資源
第一節(jié) 搜集、整理和保存
第二節(jié) 品種分類和多樣性研究
第三節(jié) 農藝性狀的評價
第四節(jié) 抗病性評價
第五節(jié) 耐逆種質的評價
第六節(jié) 大豆品質性狀的評價
第三章 大豆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jié) 大豆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劃分
第二節(jié) 大豆的光周期反應
第三節(jié) 大豆對溫度的反應
第四節(jié) 大豆的光溫互作
第五節(jié) 大豆的光溫生態(tài)類型
第六節(jié) 大豆光周期反應的生理、遺傳和分子生物學研究
第七節(jié) 大豆其他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第四章 大豆性狀的遺傳
第一節(jié) 黃淮海地區(qū)火豆品種親緣關系和遺傳改進分析
第二節(jié) 大豆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分析
第三節(jié) 大豆抗性遺傳的研究
第四節(jié) 大豆遺傳多樣性的研究
第五節(jié) 大豆品種與根瘤菌共生特性遺傳分析
第五章 大豆育種
第一節(jié)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大豆育種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jié) 大豆育種目標
第三節(jié) 大豆育種方法
第四節(jié) 高產品種選育
第五節(jié) 一高油大豆育種
第六節(jié) 高蛋白大豆育種
第七節(jié) 生化品質育種
第八節(jié) 抗胞囊線蟲育種
第九節(jié) 抗銹病育種
第十節(jié) 高光效育種
第十一節(jié) 廣適應性育種
第十二節(jié) 分子育種
第十三節(jié) 大豆育種的體會
第六章 大豆分子生物學
第一節(jié) 大豆基因組及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第二節(jié) 重要性狀基因定位及分子標記選擇
第三節(jié) 遺傳相似性及多樣性分析
第四節(jié) 核心種質建立及應用
第五節(jié) 大豆細胞工程
第六節(jié) 大豆基因工程
第七章 大豆營養(yǎng)特性與施肥
第一節(jié) 主要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積累特性
第二節(jié) 大豆共生固氮資源的評價與利用
第三節(jié) 大豆吸收積累硒的特性及其基因型差異
第四節(jié) 大豆微肥應用研究
第五節(jié) 黃淮地區(qū)夏大豆施肥
第六節(jié) 南方多熟制大豆施肥
第八章 夏大豆氮磷營養(yǎng)特點及高產栽培技術
第一節(jié) 大豆氮磷營養(yǎng)生理特點及施肥基礎研究
第二節(jié) 大豆與根瘤菌、菌根菌最佳聯合共生體篩選研究
第三節(jié) 夏大豆生產潛力及高產規(guī)律研究
第九章 大豆快生根瘤菌
第一節(jié) 大豆根瘤菌的資源調查及分布
第二節(jié) 遼寧慢生大豆根瘤菌及快生大豆根瘤菌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大豆根瘤菌的血清學
第四節(jié) 快生大豆根瘤菌的質粒
第五節(jié) 大豆根瘤菌的共生效應及其應用
第十章 大豆病害防治
第一節(jié) 大豆胞囊線蟲病及其防治
第二節(jié) 大豆疫霉病及其防治
第三節(jié) 大豆銹病的生物學和防治
第十一章 大豆的營養(yǎng)功能與加工利用
第一節(jié) 大豆的營養(yǎng)組成
第二節(jié) 大豆的加工利用
第十二章 轉基因大豆安全性評價
第一節(jié) 轉基因大豆發(fā)展狀況
第二節(jié) 轉基因大豆的環(huán)境安全性
第三節(jié) 大豆轉基因食用安全性與人類健康
第四節(jié) 我國轉基因大豆發(fā)展前景
第十三章 大豆產業(yè)經濟
第一節(jié) 我國大豆生產的歷史變化
第二節(jié) 大豆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分析
第三節(jié) 大豆和大豆產品的消費
第四節(jié) 大豆和大豆產品的進出口貿易
第五節(jié) 中國大豆業(yè)發(fā)展的對策思路
附錄
一、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大豆論文目錄
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培育的大豆品種簡介
在一些植物種子發(fā)芽后的一段時間內,不論進行何種處理都不會使其開花。這一階段稱為童期或幼年期(部分研究者也譯為“青春期”)(Juverfile phase)。童期結束后,植物達到了花熟態(tài)或感受態(tài)(Ripeness or competence to flower),即具備了可感受誘導成花轉變的環(huán)境刺激的能力。童期常見于溫帶果樹中,在一些草本植物中也有存在。
部分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大豆品種出苗后有一段對光周期反應不敏感的童期,而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大豆在單葉充分展開后即對光周期處理有反應,有的品種甚至在子葉展開后就可接收光周期誘導,因而沒有真正的“童期”。韓天富等(1998)也發(fā)現,晚熟大豆品種自貢冬豆沒有明顯的童期。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對從巴西等國引進的“長童期”品種進行光周期反應分析,發(fā)現這些品種的光周期反應相當敏感(吳存祥等,未發(fā)表資料);油料作物研究所篩選出一些營養(yǎng)生長期短、生殖生長期長的材料,他們稱之為“短童期”品種,并對其光周期反應特點進行了分析。
。ㄒ唬“長童期”品種的光周期反應
在低緯度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日照短,溫度高,傳統(tǒng)的溫帶大豆品種發(fā)育速度快,營養(yǎng)生長期短,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都低。在這些地區(qū),延遲開花有利于營養(yǎng)體的形成和產量的提高。為明確熱帶大豆是否具有真正的“童期”,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以巴西代表性“長童期”品種、我國光周期反應敏感品種自貢冬豆及京津地區(qū)夏播大豆主栽品種中黃4號為材料,分別進行短日照(12h)和長日照(16h)處理,觀察光周期對大豆品種初花期及生物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短日照條件下,“長童期”品種的初花期較自貢冬豆延遲4。6-21。3d,較中黃4號延遲8。7~25。4d,干物質積累量明顯高于自貢冬豆和中黃4號;在長日照下,“長童期”品種及自貢冬豆均未開花,較短日照條件下延遲52。6d以上(吳存祥等,未發(fā)表資料)。試驗結果說明,“長童期”材料具有相當強的光周期反應敏感性,而沒有真正的童期,此類品種適合熱帶、亞熱帶條件的根本原因是其在短日照條件下開花晚,營養(yǎng)生長期長,干物質積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