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歐洲的基礎》旨在簡要介紹1756年以來歐洲歷史的主要事實和趨勢,但更主要的是指出這些歷史事件的靈魂及意義。全書共分12章,分別論及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意大利的統(tǒng)一、德意志的統(tǒng)一和普法戰(zhàn)爭等重大事件。從結構上來看,論述拿破侖的篇幅多,且處于全書的核心位置。拿破侖和法國大革命奠定了現(xiàn)代歐洲的基礎。在拿破侖以前,歐洲一直缺乏向心力,統(tǒng)一歐洲的夢想既不切實際,終也一無所獲。拿破侖雖然未能取得成功,但沒人像他這樣離統(tǒng)一歐洲的目標如此之近。
與眾多關于歐洲的史述相比,該書獨特的價值在于,作者沒有絲毫現(xiàn)代實證史學的色彩,而是堅持對歷史人物做出中肯合理的道德評價。
這本簡明易懂、雅俗共賞的歷史演講文集,將帶我們品評現(xiàn)代歐洲歷史星空中那些璀璨的偉大人物
前 言
本書試圖對自1756 年以來歐洲歷史的主要事實和趨勢給出簡要介紹。這些事實和趨勢促成了歐洲政治和文明現(xiàn)狀的形成。本書內容是根據一系列公開講座集合而成。在1903 年四旬節(jié)學期a 期間,筆者應倫敦大學的要求,在倫敦南肯辛頓的倫敦大學中央大廳舉辦了這些講座。筆者充分意識到,關于這一時期的材料數目龐雜,各種細節(jié)多如牛毛,試圖在僅有幾百頁的一本書中詳盡描述,不啻癡人說夢。
然而,需要謹記的是,在歷史上及在自然界中,一般來說,運動和現(xiàn)象的范圍越大,它們就越容易拘泥于某一種普遍的形式。秋天掉落的小樹葉并不需要用到開普勒定律,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早就知道了有關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1756 至1815 年期間的歷史事件如此龐雜且非常具有可塑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更容易地對它們進行處理和總結,而不是像非洲某個黑人國家的歷史那樣,毫無條理且毫無意義。
整個講座(以及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要指出一般事實的主體,更主要的是要指出它們的靈魂及意義。在這一點上,筆者很可能經常出錯。正如他不得不指出的那樣,同一時期的其他作者也并不總是能正確解讀近代歷史的趨勢或原因。筆者希望借此機會向讀者保證,他不僅仔細研讀了1756 年至1871 年間數量眾多的原始資料,同時還試圖與他努力追溯其近代歷史的國家建立親密的私人關系,以獲得手資料。因為,即使非常熟悉近代每個主要國家的生活和語言,我們也無法保證能夠正確洞察這些國家的歷史和文明。
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相當堅決地說,對檔案或書籍進行再多的耐心研究,都無法取代在各個國家長期逗留所獲得的實際知識。在這些國家中為了生存而獲得的知識更具指導性,且能夠獨自表達。要將一個國家的歷史寫得工整或廣博,同時還要寫得優(yōu)美,就必須熱愛這個國家,必須在這個國家經受很多磨難,同時擁有許多美好經歷。德國人說,歷史就應該寫得像是原始資料研究(來源于史料并忠實于史料),但人們常常忽略了一點,即豐富、安全的歷史資料,得自個人對五到六種本質上不同的現(xiàn)代國家文明的了解,而這在靜寂無聲的檔案庫中很難獲得。
借此機會,筆者要感謝各位女士和先生,感謝他們的參與,感謝他們給予的耐心及善意。一般來說,匈牙利人在英國肯定會得到同情。本著公正的精神,聽眾接納了許多與其為珍視的民族歷史觀相悖的意見,而這種精神在其他許多國家根本不能指望。希望本書的讀者也能同樣公正地看待這些觀點,因為這些觀點既沒有惡意,也不是出于不可原諒的無知。
埃米爾·賴希倫敦圣盧克斯路33街,1904年1月14日
埃米爾賴希(18541910),匈牙利裔史學家,曾旅居美、法、英等國。主要作品有《柏拉圖:對生命的現(xiàn)代批評緒論》《德國的瘋狂》《帝國主義》《人類文明史》《希臘和羅馬的政制》《英國歷史地圖集》等。賴希是一位深刻、透徹、清晰、澄明而又節(jié)制的史學家,也是較早使用地緣政治的英語作家之一。其視野不局囿于現(xiàn)代,而是以柏拉圖的視角重新審視現(xiàn)代,對政治生活的精神具有獨特的鑒別力。
中譯本前言:歐洲的分與合(李世祥)
前 言
講 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63 ―1783
第二講 法國大革命(一)
第三講 法國大革命(二)
第四講 拿破侖(一)
第五講 拿破侖(二)
第六講 拿破侖(三)
第七講 拿破侖(四)
第八講 反應
第九講 革命
第十講 意大利的統(tǒng)一
第十一講 德意志的統(tǒng)一
第十二講 普法戰(zhàn)爭
后 記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