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話劇《屋里的貓頭鷹》《時裝街》刊于《收獲》雜志先鋒文學專號,是當代極少數(shù)能在《收獲》發(fā)表話劇劇本的作家。
★話劇《樓上的瑪金》由著名演員王志文主演。
★話劇《擁擠》由著名演員徐崢自導自演。
★作者的電影編劇作品有《留守女士》(第16屆開羅國際電影節(jié)影片獎),《談情說愛》(趙文瑄主演,圣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入圍),《橫豎橫》(鹿特丹國際電影節(jié)入圍),《茉莉花開》(章子怡、姜文、陳沖、劉燁、陸毅主演,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大獎)等。
張獻為小劇場話劇所作的不懈努力是彌足珍貴的,不論小劇場話劇有一個怎樣的未來,作為該領域的一名拓荒者和殉道者,他的名字都將被鐫刻在南方的舞臺上。
作家 孫甘露
1998年參加上海國際戲劇節(jié)里的小劇場藝術節(jié),我拍了兩個戲,一個戲叫《擁擠》,大概40分鐘,是我一個人在臺上演,好比公共汽車上擠的時候,這個人不斷發(fā)泄他的不滿情緒,這個作品其實就是抓住一種形式,一種表演,盡量把它做到極致。這是一個很具有實驗色彩的作品,演出效果非常好。
演員 徐崢
我們做這件事非常投入,拒絕了外界很多邀請。我求的是愉快的合作過程,成敗的結果對演藝生涯并不重要。過去演戲,許多結果也都是始料不及的,否則沒有挑戰(zhàn)的感覺。就像這個戲(《樓上的瑪金》)中所說的期貨,人生何嘗不也有一種期貨概念決不坐等的期待,全力一搏,有味道,自然。公演那天,對我的一生都有意義。
演員 王志文
張獻:透過混濁的窗玻璃
所有世上正在做事的人大致可以被分成兩類: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的和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的。依我看,絕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雖然人們總是樂于表明自己知道一切。
一個成熟的作家應當經(jīng)常提醒自己:你正在做什么?話雖這么說,我做事時卻更喜歡讓自己明白:我正在不做什么。
我的寫作就是從不做什么開始的。這個不做,那個不做,于是我就成了作家;這個不寫,那個不寫,于是我就有了實驗戲劇。相信自己不做什么,可以使你把手上的活兒做得更獨特。許多人正是因為不愿做這做那,才意外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對戲劇的熱愛始于對它的厭惡,這是由許多年前偶然的戲劇經(jīng)驗造成的。那時候的劇場對我來說,有著許多蓄謀的惡意、精制的折磨。舞臺是三流人造物的集散地,膚淺的戲劇現(xiàn)實壓迫著活人。我不能感受驚奇也不能享受寧靜,不能喜悅也不能悲哀,甚至不能做到心平氣和地觀察。我的不少朋友都有同樣的感受,每次帶著憧憬早早來到,又帶著失望遲遲歸去。
看平庸的戲使人怒火中燒,這對年輕人是一種寶貴的情緒。假如你還有其他激烈的情緒,那應該謝天謝地!由于在劇場共同經(jīng)歷憤怒,我們心里開始滋生新的戲劇,如同歷史上腐敗的現(xiàn)實,總是造就理想的一代。
生活在一個臺上沒戲臺下全是戲的時代,極度的不對稱使我感覺到一個巨大的戲劇空間的存在我不想說我的劇作進入了這個令人神往的世界,但它們肯定已不屬于那個僵死的世界。
觀看和看到是一個從心到心的過程。心的力量如果不能穿透生活現(xiàn)實,就不能自由地建設戲劇現(xiàn)實。反過來,戲劇現(xiàn)實能幫助心和力量穿透黏稠滯重的生活現(xiàn)實,獲得間歇的解放。
戲劇好比人心的黑屋子里的一面窗戶,透過玻璃,我們可以看得很多、很深、很遠。但在它落滿灰塵的時候,便沒有什么好指望了。骯臟的窗玻璃使看到成了問題。
我們是從觀看混濁的窗玻璃開始的,那時候我們的眼睛甚至比窗玻璃更混濁。這種情形固然不影響觀看,但它災難性地決定了看到。我們看到了什么?什么都沒有看到!當那骯臟的玻璃哐啷一聲碎裂在我們跟前時,大家都明白了?拮约旱耐丝迍e人,笑別人的笑了自己;還有當年那些大是大非,如今已成小是小非,無是無非……
歷史撣掃了籠罩著觀者與被觀者雙方的灰塵。被歷史地蒙蔽的人應歷史地站起來向自己的命運挑戰(zhàn),只是清掃工作不應僅僅停留在窗上。
我們共同守望的那一點點玻璃窗也有可能被越抹越臟。文藝啟蒙的善良愿望事實上曾揚輕塵于一時。一個充滿無知者的世界,概念會輕而易舉地取代經(jīng)驗和知識;當名詞、符號甚囂塵上,闡釋便是的創(chuàng)作。
這樣,一部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戲劇里有過多的東西需要額外的說明。感受迷入讀解,那不是戲劇的本意。
現(xiàn)在,我要說出我的不做什么:不制造任何灰塵,也不去揩抹越來越污濁的玻璃。要么換掉玻璃,要么新窗另開。我渴望透明。
透明境界意味著什么?一種精神!一種先于意義而存在的戲劇精神的尋覓,是我們的得法之道,得道之法。
那是非語言的真實盡管它要靠語言來表述。
那種先語言的戲劇而存在,必定后語言的戲劇而消失的東西,有理由被假定為人類內(nèi)心的戲劇性。幾萬年前,有一群人在夜間目睹了這樣一個事實:一顆流星劃過天空,引來一片狗吠,天亮以后,一所茅屋被火燒毀……這就是戲劇,一幕偉大的戲劇,產(chǎn)生于古人純凈的內(nèi)心,透明到消弭了一切媒介障礙,以至于穿透久遠的時間進入我們內(nèi)心時,仍是那么純潔清新。它能激起任何時代天真未泯的人們充實而富活力的完整體驗,它是充實和活力本身。
我試圖觸摸的戲劇精神傳導著宇宙的教誨而不是人的教誨。它生存于一個可還原的結構之中。這結構因而不能由支離破碎的殘片或其他勉強的線性網(wǎng)絡性匠藝湊合而成,它具有生命體的彌漫性和變動性,能喚起人們對它無言的把握,一種觸摸、合一、沉溺、忘我地占有和被占有之類身心運動所達到的狀態(tài)。
這種戲劇精神給予我對繁雜現(xiàn)實加以重編的工作一個有利的地位,它使我習慣地舍棄一切既成的編碼習慣,習慣地讓語言情節(jié)人物之類下降到無來歷、無氛圍的平面,以便普通觀眾不通過知識屏幕也能洞察到一個現(xiàn)實。的確,組成清澈透明結構的各種因素不要偶爾成為塵垢,它們可以是別的我是說它們可以成為制成玻璃難以避免的細微氣泡,需要時可向一些人提供一個朦朧的窗口;或成為某種故意扭曲的力量,為另一些人提供一個變形的窗口,都無妨。
我不想制作近乎無限透明的窗玻璃。我的目的在于窗后的現(xiàn)實,而不在窗上。
但愿我沒有說出我正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