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性明亮豐盈(跨度新美文書系)》是一部文化隨筆集。作者精研魯迅多年,深得魯迅作品神理,文化底蘊深厚,文筆踏實老練,關心國運民瘼,注目人間萬象,貴在能有家國情懷及學理、學思的背景,談文說史,鑒往知來,筆底波瀾之處,意氣氤氳縱橫,使得該書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外,亦頗具一新耳目、發(fā)覆啟蒙之功。
寸步齋記
周作人《飯后隨筆》里講到明清兩朝有俗語:起個號,刻部稿,討個小。讀書人稍自覺有點出息,便趕緊要來這個“三部曲”,真是“雅得一塌糊涂”。
我未曾“出息”,想以后也出息無望,于此“三雅”卻未能全免。“寸步齋主”的“雅號”伴我近二十年矣。寸步者,致慨于半生蹭蹬,取“寸步難行”之意也。
然而說來慚愧,有好多年,“寸步齋”只是一無處“落實”的空洞語詞。直至2007年歲次丁亥,傾盡所有,復告?zhèn)、按揭,在三十八歲上,我算是終于有了自己名下的第一份“不動產(chǎn)”,舉家搬出學校的單身宿舍,“寸步齋”三字方得“落而為實”——齋主流離半生,終于擁有屬于自己的書房了,老杜“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兩句或可寫照彼時心情。未曾想其后,屢蒙改革紅利潤及,居處又凡三徙,“寸步齋”又隨我在這個城市“漂流”,現(xiàn)落地為蕞爾小城,古黃河畔,一準高檔小區(qū)之某棟六樓,一三居室內(nèi)。
“寸步”二字,屢被有望文之習者意會為“蝸居逼仄”,雖屬誤會.卻也歪打正著。寸步齋雖不至“僅可容膝”,卻也實在夠得上一“小”字。我羨慕諸友中書房至大者,可坐,可臥,可欠伸,可信步;而寸步齋中若也置一榻,則那把椅子便無法區(qū)處,只好站著寫字矣。如此,就只能自我解嘲:書房大小與讀書寫作的出產(chǎn),往往不成正比例,如梁實秋先生所言,“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監(jiān)獄里寫的”哩。我不慚愧書房之小,卻慚愧讀書寫作產(chǎn)出之低,故目下還正在努力。
周作人《書房一角》里曾講,自己的書齋不可給人家輕易看到,因為那是危險的事,危險之一在于被人“看出了心思”,危險之二在于被人“掂出了斤兩”。然作人先生自己在北京的書房“苦雨齋”不僅是他讀書寫作之所,同時也用作延客品茗,似乎并不怕人看。我庋藏之書多書市上大路貨,沒什么足可夸人的善本珍籍,卻也并無“被人掂出斤兩”之虞。交游極窄,聊勝于無。偶有客來,也直奔飯店,花不明不白的冤枉錢,贊助本市餐飲事業(yè)。家門尚且不進,何況書房!
我在拙著《愛是難的》的自序里有言,“在生活中我只是一些碎片,閱讀和寫作就是我的語言療傷”。如此,則寸步齋實我療傷之所也。人在體制,猶人在江湖,指指點點,嘁嘁喳喳,破事爛事,張愛玲所謂“咬嚙性的小煩惱”,無日無之。然只需齋門一閉,一卷在手,便足“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人活于世的諸般殘缺與虧欠,皆毛毛雨矣,破事爛事,復于我何有哉!明人于謙有句狀讀書之樂:“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處此俗世,欲不染塵氛,難極;但最起碼,在寸步齋不足十平之內(nèi),我覺得還是可能的。
自小有本族先輩便視我為“沒用人”,當年我還不服氣,現(xiàn)在只好佩服該先輩的“三歲看老”。雖學歷在本鄉(xiāng)最高,卻迄今不僅未能“混個師長旅長的干干”,以光耀先祖;且也未能在這個“向錢看,向厚賺”的時代賺個坑滿谷滿,以分潤?quán)l(xiāng)里,非天地間“沒用人”而何?!
非唯沒用,亦且情商極低。落落寡合,每見生人、官人便無所措辭,渾身不自在,手腳亦無所措置。人皆向外而活,攻城拔地,天地開闊;我卻一步步從差不多所有公共生活中撤退——寸步齋,又實我逋逃之所也。只有在齋中擁書,或讀,或?qū)懀蛞鲊[而效晉人之驢叫,或趺坐而學高士之禪修,事事皆由得我,便覺生命之大自由、大自在、大痛快!
常被問及“你為什么要寫作”,也常就此放言高論,云里霧里。其實,真實原因毋寧是,自承沒其他本事,便端賴此以證自我價值。于書齋內(nèi)驅(qū)遣文字,如撒豆成兵;營局謀篇,如排兵布陣。運籌帷幄,雖未能決勝千里;每成一文,卻難免顧盼自雄——寸步齋,又實我為將、為王之所也。
丁輝,1970年生,江蘇泗陽人。文學碩士,宿遷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資深媒體專欄作家。曾獲第四屆全國魯迅雜文大賽一等獎。出版有隨筆集《愛是難的》(漓江出版社,2014)等。
第一輯
名臣心事
書生留得一分狂
郁達夫的“心魔”
林則徐的“軟肋”和琦善的“超人”
說南說北
木蘭“停機”
從三味書屋里那幅畫說起
“寇盜式破壞”
說說“生命觀”
袁世凱的“揖讓”鬧劇
周作人的挽聯(lián)
《本草綱目》里的謬誤及其他
翁師傅的末路
魯迅的“骨頭”為什么硬得起來
趙匡胤奠定大宋氣質(zhì)
方孝孺的“忍”與“迂”
第二輯
也談《一九四二》
一個人的怕與愛
發(fā)現(xiàn)作為“集體”的我們
絕頂便宜
攝像頭啊,攝像頭
第三輯
“本質(zhì)上不壞”
為善與為惡
羞愧
生二毛的理由
《阿Q正傳》三題
買單規(guī)避學
難得“認真”
病中記
“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鄉(xiāng)村的沉淪
語境
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
第四輯
方言與普通話
“偽球迷”才是真球迷
向孩子學習
那一低頭的溫柔,如何尋覓?
“落寞”的教師節(jié)
教育是什么?
中文系啊,中文系
“砸場”記
“看書”與“讀書”
“文科班”的浮沉
泰戈爾若再來也要苦悶
須謹慎對待的精神遺產(chǎn)
臥室里的大象
誰在“媚俗”?
包場子·跑片子·斷片子
我的學生周子云
第五輯
文事隨想五則
文言之美
我的祈愿很卑微
“對不起”
魯迅的識力
文學的“牛皮”
“習慣”的故事
“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
張愛玲的比喻
一只鉛筆盒的重量——重讀鐵凝《哦,香雪》
當年偶像是莫言
如果我是路遙
貧窮的腐蝕
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
“柳”冠“焦”戴
管謨業(yè)的“年關”
男爵的啟示
語詞的變遷
讀書“得間”五則
寫作其實并無“樂趣”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