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狀況及對策研究報告》內容包括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概念和標準、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現(xiàn)狀、在網絡沉迷的規(guī)模和分布方面、在上網地點、方式和內容方面、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在人際關系和親子關系方面、在教育方面、在網絡沉迷的性質、原因和矯治方面、網絡沉迷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誘因、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原因、網絡特征與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相互作用。
總論
一、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概念和標準
二、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現(xiàn)狀
(一)在網絡沉迷的規(guī)模和分布方面
(二)在上網地點、方式和內容方面
(三)在學習和生活方面
(四)在人際關系和親子關系方面
(五)在教育方面
(六)在網絡沉迷的性質、原因和矯治方面
(七)網絡沉迷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誘因
三、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原因
(一)網絡特征與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相互作用
(二)缺乏支持性人際關系
(三)網絡秩序和規(guī)則不完善,監(jiān)管不力
(四)缺乏娛樂活動場所和閑暇生活指導
四、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矯治現(xiàn)狀
(一)矯治機構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二)管理政出多門師資力量薄弱
(三)矯治理念單一,方法缺乏科學性,效果差強人意
(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五、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網絡游戲的管理,提高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的能力
(二)加強網吧的有效監(jiān)管,建設綠色網吧
(三)規(guī)范網絡沉迷的矯治,形成有效監(jiān)督和正確引導機制
專題一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概念和判斷標準
一、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概念
(一)什么是網絡沉迷
(二)網絡沉迷的由來
(三)關于網絡沉迷的討論
二、網絡沉迷的判斷標準
(一)國外的判斷標準
(二)國內的判斷標準
(三)對判斷標準的討論
(四)本報告所使用的判斷標準
專題二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現(xiàn)狀、原因和對策建議
一、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現(xiàn)狀
(一)規(guī)模與分布
(二)上網模式
(三)網絡素養(yǎng)
(四)學習與生活
(五)人際關系
(六)家庭與學校教育
二、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原因
(一)互聯(lián)網及網絡監(jiān)管方面的原因
(二)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方面的原因
(三)未成年人的教育與成長環(huán)境方面的原因
三、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對策建議
(一)立足預防,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二)增加活動場所和設施,豐富娛樂和閑暇生活
(三)加強網絡監(jiān)管,尤其是網吧與網絡游戲的管理
(四)發(fā)揮家庭和學校,尤其是家長在正確引導未成年人
上網中的作用
(五)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的教育和娛樂功能
(六)增強信息素養(yǎng)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免疫力”
(七)積極發(fā)揮團隊組織的作用,優(yōu)化未成年人的同伴環(huán)境
案例一 名17歲農村高二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訪談
專題三 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犯罪的現(xiàn)狀、原因和對策建議
一、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現(xiàn)狀和特點
(一)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二)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犯罪的現(xiàn)狀
(三)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
二、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一)沉迷網絡容易導致未成年人不能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
專題四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矯治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建議
專題五 未成年人手機上網的現(xiàn)狀、影響因素分析和對策建議
專題六 國(境)外青少年網絡沉迷矯治的策略與方法
附錄
在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深入發(fā)展背景下,互聯(lián)網等新興媒體廣泛運用,給青少年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途徑,已經成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與此同時,當前在我國因網絡沉迷導致或者利用網絡實施的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突出,甚至成為誘發(f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另外,有些網絡沉迷的矯治也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xiàn)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2009年9月至11月,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開展了“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狀況及對策”課題研究。
在我國,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因此,對中小學生的網絡使用狀況和網絡沉迷狀況的調查,基本上反映了我國目前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和網絡沉迷的狀況。課題組在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10個。ㄖ陛犑校╅_展實地調研,發(fā)放中小學學生、家長、教師問卷共12080份,回收有效問卷11864份。其中學生與家長一對一問卷5325對,教師問卷1214份。課題組對65家網絡沉迷矯治機構進行了調查摸底,并深入27家機構主要對網絡沉迷未成年人及其父母、矯治工作人員等進行立體式訪談,小組訪談和深度訪談個案近千人;還對20位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法學、醫(yī)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進行了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