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效果評估與生態(tài)安全》在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開展30余年并獲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背景下,以多角度、多層面進一步審視大規(guī)模人為干涉條件下這一黃渤海重要漁業(yè)資源的補充及恢復行動,不僅局限于資源增殖評估層面,更著眼于生態(tài)安全將其放置在整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綜合考慮,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以分子標記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效果評估新技術建立及應用為開始,從精確回捕率評估、生態(tài)習性及遷徙分布、對繁殖群體的補充、群體遺傳多樣性水平變遷等多角度開展相關研究,綜合評估增殖放流行為及個體病毒病原微生物攜帶及對種群安全的影響。
《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效果評估與生態(tài)安全》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中國對蝦資源概況;第二章為中國對蝦資源增殖;第三章為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效果評估新方法;第四章為中國對蝦增殖放流的生態(tài)安全;第五章為其他主要物種增殖放流效果評估現(xiàn)狀——以三疣梭子蟹為例。
中國對蝦是對蝦屬中分布緯度最高(最北到遼東灣的產卵場,41°30'N)、唯一行長距離洄游的大型冷水性經濟蝦類,其短短一生的遷徙距離長達近1000km。歷史上,中國對蝦資源豐富,分布范圍廣泛。中國對蝦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沿海重要的捕撈對象和海水養(yǎng)殖種類,在整個黃渤海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jù)著至為關鍵的生態(tài)位。中國對蝦秋汛產量最高的年份是1979年,漁獲量近4萬t;春汛產量最高的年份是1974年,接近5000t。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捕撈強度不斷加大、圍填海工程對其產卵場的擠占、生態(tài)變遷、環(huán)境污染、病害頻發(fā)以及人工育苗產業(yè)對春季洄游親蝦的巨大消耗,中國對蝦野生資源量急劇下降,1998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當年秋汛產量下降到500t,而春汛則在1989年之后消失。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渤海灣、萊州灣等中國對蝦傳統(tǒng)產卵場,每年產卵季節(jié)已經很少發(fā)現(xiàn)有親蝦及受精卵、幼體。
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蝦人工育苗技術獲得突破,增殖放流成為保證中國對蝦捕撈產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以1981年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及下營增殖站在山東半島萊州灣的中國對蝦增殖放流試驗為標志,一直到1992年,黃渤海大規(guī)模人工增殖放流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入1993年,伴隨著全國范圍對蝦白斑綜合征的大暴發(fā),曾經年產量高達20萬t、養(yǎng)殖面積14萬hm2的中國對蝦養(yǎng)殖業(yè)遭受滅頂之災,產量驟降80%以上。白斑綜合征的暴發(fā)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中國對蝦的增殖放流,以黃海北部海洋島漁場為例,當年增殖放流的中國對蝦回捕率相比之前8年的平均值下降了77%左右。通過縮短暫養(yǎng)時間、減小放流體長、提前放流等措施,黃渤海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效果有所恢復。進入21世紀以來,增殖放流幾乎已經成為保證黃渤海中國對蝦捕撈產量唯一的手段,大家對“沒有放流就沒有中國對蝦”這一觀點達成普遍共識。各種研究結果也證實每年秋汛回捕的中國對蝦中至少有90%是放流個體,山東半島南部海域近幾年秋汛漁獲物中放流個體比例甚至高達97%以上。中國對蝦作為我國開展最早、放流數(shù)量最大的單一物種,每年放流規(guī)模都高達幾十億尾,是少數(shù)幾種通過增殖放流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物種,對于增加黃渤海中國對蝦捕撈產量,促進中國對蝦資源恢復起到了顯著作用。
總體而言,放流中國對蝦精確回捕率評估、生態(tài)習性、遷徙分布及其對繁殖群體的補充,群體遺傳多樣性水平變遷、病毒病原微生物攜帶及對野生種群的影響,中國對蝦野生群體本底、環(huán)境變遷對放流群體行為的影響,放流群體是否已經能夠形成繁
及其資源效應(2015CB453300)”、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近海漁業(yè)資源的適應管理基礎合作研究(2017YFE01044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對蝦資源增殖效果評估新方法及其應用基礎(41076109)”的資助支持,感謝本書所有研究與撰寫者以及有關文獻與資料的提供者。
本書可供相關領域科研人員、政府主管部門及其他感興趣的人員參考使用。
由于時間倉促和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和錯誤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和業(yè)內專家批評指正。
前言
第一章 中國對蝦資源概況
第一節(jié) 生物學特征
第二節(jié) 洄游及種群分布
第三節(jié) 渤海中國對蝦產量變動及驅動因素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國對蝦資源增殖
第一節(jié) 人工苗種培育
第二節(jié) 增殖放流人工苗種馴化
第三節(jié) 人工苗種增殖放流
第四節(jié) 資源增殖發(fā)展及基于傳統(tǒng)方法的效果評估
第五節(jié) 增殖容納量評估模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國對蝦放流效果評估新方法
第一節(jié) 分子標記放流效果評估新方法體系建立
第二節(jié) 分子標記放流效果評估應用實踐——以膠州灣和渤海灣為例
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DNA技術建立及在中國對蝦資源量評估中的應用初探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中國對蝦增殖放流的生態(tài)安全
第一節(jié) 中國對蝦增殖放流策略
第二節(jié) 放流中國對蝦動態(tài)遷徙分布跟蹤——以萊州灣和渤海灣為例
第三節(jié) 放流對繁殖群體的補充及群體遺傳水平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放流對病原微生物傳播的影響分析及評估
第五節(jié) 污染對中國對蝦放流效果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其他主要物種增殖放流效果評估現(xiàn)狀——以三疣梭子蟹為例
第一節(jié)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jié) 分子標記評估技術建立
第四節(jié) 應用實踐
第五節(jié) 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