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飛機已普及尋常百姓家,但回顧災難事件發(fā)生時我們所置身的輿論環(huán)境,專業(yè)術語、沉默的企業(yè)、別有用心的媒體,都使航空業(yè)看似撲朔迷離,陰謀論盛行。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機長,作者解開了人們普遍好奇的關于航空旅行的各種秘密,并講述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飛行故事和真實經(jīng)歷:你所不滿的問題,哪些是航空公司應當改進的,哪些又是乘客不得不理解和接受的;何以判斷飛行是否遭遇危險;航空公司運行有哪些“潛規(guī)則”;不同航空公司的服務品質和舒適度如何……從計劃一次旅行,到結束航程走出航站樓,一切問題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飛行不止的機長為你剝開航空旅行背后的秘密,勇往直前的你不可錯過的旅行佳伴。
☆乘坐飛機時,選擇哪里的座位更為安全?全世界范圍內(nèi),在哪里搭乘飛機尤其危險?如果機艙內(nèi)突然降壓,乘客可以如何應對?與空中交通管理相關的系統(tǒng)性延誤到底有無解決之法?飛機被閃電擊中的頻率有多高?遭到小鳥撞擊的概率有多大?薩利機長英雄事跡的背后,有多少是機長們的常規(guī)操作?
☆備受歡迎的“請教機長”空中旅行系列博客精華集錦,聽資深機長揶揄機場運營與航空公司的種種槽點,讓與9·11被劫持飛機擦肩而過的他為你掃除誤解,澄清真相,助你克服空中恐懼:你認為自己了解的飛行事實,有多少是錯的呢?
☆泰坦尼克號沉船上方、機艙內(nèi)的郁金香與火災,這三者之間有何聯(lián)系:如何辨明飛行中的危險信號?遙望流星與北極光,俯瞰委內(nèi)瑞拉油田的橘色光輝和亞馬孫叢林的沖天火焰:飛行的迷人之處并沒有消失殆盡,你可知道現(xiàn)在還可以去哪里尋覓?
比起從前,空中旅行更多地聚焦了人們的好奇、期望與憤怒。在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我會盡力為好奇之人提供答案,為焦慮之人提供一份保證,為備受蒙騙之人提供他們意想不到的
真相。
這項工作并不容易,我將從一個簡單的前提出發(fā):一切你認為自己了解的飛行知識,全是錯的。鑒于我所反對的,我希望這只是個夸張的論調(diào),而不是陸續(xù)揭發(fā)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內(nèi)幕的起點。商業(yè)航空是滋生不良資訊的溫床,主流觀點中摻雜著數(shù)量驚人的無根據(jù)的說法、謬論以及陰謀詭計。即使是極為老練的飛行?,也容易誤解各類事件的真正走向。
以上現(xiàn)象并不令人意外。對數(shù)百萬人而言,空中旅行復雜、不便且可怕,與此同時,行業(yè)運作的一切細節(jié)都籠罩在秘密之中。專業(yè)術語、保持沉默的企業(yè),以及不負責任的大眾媒體,都使其變得撲朔迷離。更別提航空公司絕非真實信息的提供者,而記者及電視臺又喜歡以簡化卻轟動的方式報道它們,這都使得人們難以分辨值得托付的機構與真正有效的信息。
而我會盡力闡明一切。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會在本書中說明飛機如何在空中持續(xù)飛行。不只如此,我還會解決你對具體細節(jié)的憂慮,解釋那些令人難以忍受的迷思。但是,本書并不旨在介紹飛行技術,我不會用飛機的規(guī)格說明書來為讀者增加負擔。本書也不是寫給機械迷或早就對飛機構造產(chǎn)生興趣的人的。我的讀者不想看到出自航天工程師之手的噴氣發(fā)動機圖解,而關于儀表板或流體力學的技術性討論也必定枯燥乏味、無聊至極——對我而言更是如此。雖然我們的確好奇飛機可以飛得多快多高,以及可以統(tǒng)計出多少線路與管路系統(tǒng)中的關鍵節(jié)點,但作為一名作者和飛行員,我對飛行的迷戀遠甚于飛機本身:從此處飛向彼處的旅程中,上演著一出出內(nèi)容飽滿、情節(jié)豐富的大戲——我喜歡稱其為空中旅行“電影院”。
對大多數(shù)立志成為飛行員的人而言,飛行并非大學畢業(yè)后才一頭栽入的行業(yè)。詢問任何一名飛行員對飛行懷揣熱忱的由來,得到的大多數(shù)答案都會追溯到幼兒時期——那是一種無法言喻、與生俱來的喜愛。就我來說確實如此。我小時候用蠟筆畫的全是飛機,在學會開車前就開始學習飛行課程。
話雖如此,我還從未遇到過和我有一樣喜好的飛行員。我并沒有極度迷戀天空或飛行時需要隨機應變的刺激感。我年輕時目睹過一架“派珀幼熊(Piper Cub)”飛機,可絲毫不覺得興奮,欣賞藍天使特技小組(Blue Angels)表演筒滾飛行5分鐘就能讓我哈欠連天。真正令我著迷的,是航空公司的具體工作內(nèi)容:他們所開的飛機,以及他們所去的地方。
五年級時,我已經(jīng)可以從中央引擎進氣口的形狀(橢圓,非圓形)辨識出波音727-100與727-200。我可以花數(shù)小時坐在房間里或飯桌旁,悶頭鉆研泛美航空、俄羅斯航空、德國漢莎航空,以及英國航空公司的航線圖和時刻表,背下航線中各個外國首都的名稱。下次你擠坐在經(jīng)濟艙窄小的座位上時,不妨翻閱一下機上雜志末尾的航線圖。我也可以花數(shù)小時研讀三折頁的蜂巢狀城市配對航線圖,并沉浸在一種菜鳥飛行員的興奮之中。我認得所有知名(以及許多不知名)航空公司的標志和機身圖案,并且能直接用彩色鉛筆畫出來。
因此,我在學透飛行的過程中也學透了地理。對大部分飛行員而言,航線地圖上那一條條線下的世界,從來都是抽象的存在,他們對機場護欄網(wǎng)或臨時停留的飯店周圍以外的國家與文化,只有零星的好奇,甚至完全沒有興趣。而對包括我在內(nèi)的其他人來說,某個時刻我們會覺察到這些地方的意義所在——會讓人感到興奮的,不單只是通過飛行移動到某個地方,而是去到某處的強烈意愿。你不僅僅是在飛行,也是在旅行。搭機與旅行、旅行與搭機,兩者美妙地緊密結合在一起,這難道不是同一件事嗎?對我來說就是如此。正所謂連鎖效應,假使我一開始沒有愛上飛行,我就不會利用閑暇時間去游走那么多國家——從柬埔寨到博茨瓦納,從斯里蘭卡到文萊。
如果說曾有那么一瞬間讓我厘清了上述兩者的關聯(lián),那一定是幾年前,在西非的馬里共和國度假的某個夜晚。雖然我能寫上好幾頁關于西非的奇人軼事,但整趟旅程中最美好的時刻,是從巴黎起飛的飛機著陸在巴馬科機場后,我們共200人在夜半時分通過登機梯步入深沉的夜色中,空氣霧蒙蒙的,彌漫著柴火的味道,軍事風格的聚光燈打出的黃色光柱,交叉映照在停機坪上。我們謹慎地在飛機旁排成一列,繞了大半圈機體后才走往入境大廳。繞行的過程給人一種參加祭典儀式的感覺。我仍記得走在法航高聳入云、藍白相間的尾翼下方時,輔助渦輪引擎的轟鳴聲響徹夜空。一切都那么令人興奮,并且充滿了——請容我使用一個稍顯政治不正確的用語——異國情調(diào)(exotic)。然而,就是這一架飛機把我們載運至此。一趟搭乘船只或穿越沙漠數(shù)周才能完成的旅行,在短短幾小時內(nèi)便已完成。
雖然我認為航空旅行與文化彼此互有關聯(lián),但兩者之間卻也存在著明顯的區(qū)隔。不會有人再在乎自己是如何到達某處的——因為交通方式最終會與目的地無情地分離。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無論前往堪薩斯州還是加德滿都,飛機都是必要之惡,它們是旅途的附屬品,但不是旅途的一部分。我的前任女友,一位藝術家,對17世紀荷蘭畫家維米爾在作品中對光的處理了解得十分透徹,卻完全無法理解我的想法。和其他人一樣,她認為飛機只是種工具。她相信天空是畫布,噴氣客機只是可以隨意棄置的畫筆。我無法贊同她,因為畫筆的筆觸代表了畫家的靈感,沒有航途的旅行又算什么呢?
人們逐漸將飛行視為又一種讓人印象深刻,但無法激勵和取悅人們的技術領域。我坐在一架倒立起來可以有20層樓高的波音747里頭,在太平洋33,000英尺之上以時速600英里的速度飛往遠東。和我一起的乘客都在做什么?抱怨、生氣、煩悶地敲著筆記本電腦。我鄰座的先生甚至因為姜汁汽水罐上的凹痕而感到沮喪。這也許是種對于成熟技術的體認:多種多樣的進步,都使非凡變?yōu)槠椒。或者像《紐約客》雜志作家海勒說的那樣:“衡量一個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水平的標準,是‘發(fā)明變得難以忍受’的速度。”然而,當我們開始或多或少地從根本上將“司空見慣”與“單調(diào)乏味”畫上等號時,不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寶貴的洞察力嗎?當我們對飛機報以冷笑,對“只要付出幾百美元,就能以接近音速的速度環(huán)游世界”這件十足感人的事感到不屑一顧時,難道我們沒有喪失一些重要的事物嗎?
我明白在這個充斥著排長隊、航班延誤、機位超售、啼鬧嬰兒的時代,以上想法讓人難以認同。需要說清楚的是,我并非在贊揚小座位的優(yōu)點,或是十幾克袋裝混合零食的美味之處。針對現(xiàn)代航空旅行的輕蔑和貶低無須贅述,它們已經(jīng)人盡皆知,但無論你是否相信,飛行過程中仍有許多值得旅客仔細品味及欣賞的地方。
對于說出我們已可自由飛行的這個說法,我感到猶豫,但事實的確如此。除了航空技術的發(fā)達外,還考慮到卓越的安全紀錄,以及即使燃料費用激增,票價仍便宜得驚人的這項事實。沒錯,就在幾年之前,旅客就寢前還能享受一頓由身穿燕尾服的空乘人員送上的內(nèi)含五種料理的套餐。我初次乘坐飛機的時間是1974年:我仍記得我的父親穿西裝打領帶,在飛行時間約90分鐘的國內(nèi)航班里,吃了雙份蒙芝士蛋糕。事實是,當時搭飛機非常昂貴。這是現(xiàn)今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無法理解的,但在以前,大學生不可能在圣誕節(jié)假期在家打包行李準備搭機度假;人們不可能因為未能在最后一分鐘成功購得只要99美元的機票,而無法前往拉斯維加斯、馬略卡島或普吉島享受假期。飛行曾是人們偶爾放縱時才會接觸的奢侈品。1939年,搭乘泛美航空的“迪西飛剪號”(Dixie Clipper)往返紐約與法國需花費750美元,換算到現(xiàn)在超過11,000美元。1970年,從紐約飛往夏威夷的價格,換算到現(xiàn)在大約是2,700美元。
事物的轉變生生不息,對于飛機而言,變化意味著更有效率。波音707及747讓長途飛行的費用變得親民。而放松管制則長久地改變了航空公司間競爭的方式。票價大幅下降,乘客蜂擁而至。是的,飛行不再像從前那么令人享受及舒適,但與此同時,現(xiàn)在幾乎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機票的價格。
我已經(jīng)懂得不該低估人們對航空公司的蔑視程度,以及他們到底有多討厭飛行。盡管有些輕視是理所當然的,但大部分都不公平。今日,旅客可以帶著背包,穿著人字拖,以每英里幾分錢的費用橫越海洋,近乎絕對安全地以85%的準點率抵達目的地。這樣的旅行真有那么糟糕嗎?同時,假使你真的極度渴望重溫昔日奢華的飛航黃金歲月,你大可以購買頭等艙或商務艙機票來實現(xiàn)夢想——票價還比50年前便宜。
著者簡介
帕特里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美國飛行員,暢銷書作家。他擁有極其豐富的飛行經(jīng)驗,足跡遍布80多個國家,是“請教機長”(Ask the Pilot)空中旅行系列博客撰稿人,曾被《時代》雜志評選為“25位*佳博主”之一,登上過包括CNN和BBC在內(nèi)的300多家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其專欄文章常發(fā)表于《紐約時報》《波士頓環(huán)球報》等各大媒體。
譯者簡介
陳思穎,臺灣政治大學英文系畢業(yè),現(xiàn)就讀于臺灣師范大學翻譯研究所,譯有《復仇者聯(lián)盟2:奧創(chuàng)紀元電影故事繪本》《跟著麋鹿去玩!返韧瘯
郭雅琳,以文字維生的自由譯者。期望能達到無我境界,讓作者的所思所想完整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溫澤元,臺灣政治大學財政系畢業(yè),目前就讀于臺灣師范大學翻譯研究所。熱愛翻譯、文學、閱讀、電影。兼職自由譯者。
給予帕特里克·史密斯的贊譽/001
推薦序——解開隱藏在飛航當中的秘密/003
引 言——畫家的刷子/001
第一章 飛機的真相——機翼的相關知識、為何飛行速度的單位叫作“節(jié)”呢?/007
第二章 不安因子——湍流、風切變、天氣、想太多/031
第三章 上頭發(fā)生了什么事……——起飛、降落,還有中間那段神秘的飛行過程/071
第四章 靠天吃飯——空中人生的驚奇與怪事/113
第五章 航途中——機艙里的生活/169
第六章 一定會掉下來——災難、事故、杞人憂天的想象/213
第七章 讓人愛恨交織的航空公司——航空業(yè)的陰陽兩面/281
航空術語怎么說—一份給旅客的詞匯表/329
注釋與致謝/337
中英文對照表/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