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在源源不斷的歷史長河中,在廣袤無垠的華夏大地上,涌現(xiàn)了眾多燦爛奪目的星辰:能人、志士、英杰、圣賢。他們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huán)境,善于把持,勇于擔(dān)當(dāng),“修己以安人”、“以天下為己任”,或建功立業(yè)或獨樹一幟,為中華精神、中華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生存、發(fā)展和崛起作出了卓越的建樹和貢獻。
從老子、孔子、莊子、荀子、孟子到董仲舒、邵雍、朱熹、張載、王陽明;從陳勝、劉邦、曹操、李世民、錢镠到管仲、孫武、諸葛亮、魏徵、劉伯溫;從皋陶、賈誼、司馬遷、謝安、司馬光到于謙、林則徐、曾國藩、鄭成功、龔自珍;從馬援、班超、祖逖、蘇武、顏真卿到陳湯、岳飛、戚繼光、夏完淳、左宗棠;從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李煜到歐陽修、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劉勰;從范仲淹、宗澤、陸游、文天祥、顧炎武到楊震、馮夢龍、陳廷敬、張潮、陳繼儒等等,他們大氣磅礴,大義凜然,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壯舉激蕩人心,豪氣干云,震古爍今,彪炳千秋,體現(xiàn)真善美,其中有陽剛勁節(jié)的壯麗之美,亦有悲劇性質(zhì)的凄切之美,給我們刻畫和展示了涉及和包括功利、道德、自然、天地在內(nèi)的人生境界。 本書是作者的文學(xué)、學(xué)術(shù)隨筆,旨在闡釋中華民族歷史人物的學(xué)問和人生境界,為這個時代人們的為人處世和生活學(xué)習(xí)提供參考和借鑒;各篇以名人名言或經(jīng)典詩句為題目,以小品文為形式,論述了一百二十余位歷史人物的嘉言懿行。
前言
中國的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時間亦達三千年。從口口傳說到有文字記錄,中華民族的志士、英雄、圣賢何其多,生生不息,震古爍今,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輝煌;他們的嘉言懿行,所作所為赫赫然,巍巍然,從中體現(xiàn)的卓越無比的人生境界,彪炳千秋。
孔子(孔丘)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一部16000字左右的《論語》集孔子思想之大成。其中“仁”是儒家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孔子以“仁”為自己學(xué)說的最高范疇和基本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他對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biāo)準,反映了他的哲學(xué)思想和觀點。老子(李耳)亦是古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以“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他認為道是客觀自然規(guī)律,具有永恒性;并建立了以“道”、“德”為核心范疇,“自然”為最高價值的哲學(xué)思想體系。他指出: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用,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在競為顯學(xué)之際,亦存在互有相長的現(xiàn)象,因為孔子曾經(jīng)就教于老子,問禮問道,被認為是老子的學(xué)生,所以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說。經(jīng)過顏子(顏回)、曾子(曾參)、荀子(荀況)、孟子(孟軻)等等承繼光大,尤其在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的主張,推行“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學(xué)說遂成為國家統(tǒng)治思想,成為國教,成為“官學(xué)”;自此儒學(xué)作為中國社會正統(tǒng)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儒學(xué)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以及“修己以安人”;“以天下為己任”;“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德治國,德主刑輔”;“重農(nóng)扶商,富民均平”;“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學(xué)說、論斷,有力地推進了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改進了治國理政的實踐。以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宋趙普)。長期以來,上述論斷乃至儒家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發(fā)展的主導(dǎo)思想。
墨子(墨翟)、莊子(莊周)、孫子(孫武)等等都是自成一家或曰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或代表人物,作為、地位顯赫。此外往上追溯、向下延伸,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眾多的豪杰、偉人的身影和行跡,如商湯、皋陶、叔孫豹、子產(chǎn);如陳勝、劉邦、曹操、李世民;如揚雄、司馬遷、師曠、司馬光;如屈原、李白、杜甫、歐陽修;如孫武、管仲、商鞅、魏源;如朱熹、張載、王陽明、王夫之;如諸葛亮、魏徵、劉伯溫、曾國藩;如馬援、班超、蘇武、鄭成功;如范仲淹、宗澤、岳飛、戚繼光;如謝安、祖逖、林則徐、夏完淳;如孫叔敖、陳廷敬、楊震、于謙;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如顏真卿、陸游、文天祥、顧炎武;如白居易、劉禹錫、嚴羽、劉勰;如王徽之、錢镠、汪洙、陳繼儒,等等。而我們的耳際則隆隆響起錚錚至理名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立德、立功、立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可置海洋于不顧”;“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夫志當(dāng)存高遠”;“我自長貧甘半飽”;“天涯何處無芳草”;“為有源頭活水來”;“天下事,可無酒”;“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白云千載空悠悠”。
《大學(xué)》有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凡我們心目中的圣賢,包括本書所涉及的人物大都這樣經(jīng)歷過來的,藉此亦為我們留下、展現(xiàn)了精彩卓越的人生境界。
何謂境界?指的是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yǎng),或曰修為,人生感悟。其在不同的領(lǐng)域有不同的解釋。它是一種由主體于主觀方面的感知,可以多解;可以用于土地的界限;情景;意境等等的表述。一個人從事各種事情并有著其各自的意義,合在一起便是一個整體,構(gòu)成此人的人生境界。由于主觀感知的不同,各人有自己的人生境界,涉及和包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這又與一個人的學(xué)養(yǎng)、眼界、歷練、格局、心態(tài)、襟抱、擔(dān)當(dāng)?shù)鹊扔兄豢煞指畹年P(guān)系。
從那些圣賢身上我們悉曉他們的多彩生活,多面人生,領(lǐng)略他們的濟世匡時,文韜武略;銳意進取,革故鼎新;剛正不阿,窮達兼濟;開疆辟土,為國捐軀;為民請命,急公好義;大智若愚,大開大闔。感知他們的深邃,沉毅,高潔,睿智,勁節(jié),清正以及實誠,大氣,靈動,詼諧。得悉他們不畏行役羈旅的窘迫、艱難和困頓,不管陟罰臧否、褒貶獎斥,堅持初心,不改赤誠,愈挫愈奮,砥礪前行。體悟他們寄情自然,修身養(yǎng)性,陶冶心情,著意山川田園,詩文酒茶,琴棋書畫,金石硯墨,等等之類的心緒行藏。
莊子說過:“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泵靼兹绱,所以我們須珍惜時間、時機、時運,真心誠意學(xué)習(xí)圣賢,學(xué)他們的讀書,做事,為人,處世;有積極的人生觀及敬畏心,傳承文化,弘揚精神,繼往開來,做一個有根柢的人,做一個有作為的人;立久久為功之志,持功成不必在我之心,為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fù)興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