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設計 :威廉莫里斯的經典設計紋樣》是19世紀末工藝美術運動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的自然主義風格設計紋樣的合集。書中精選莫里斯與他伙伴們設計的自然界圖案紋樣,如卷草紋、花卉、果實、鳥類作為主圖案紋樣78幅,布局、配色無不體現出自然主義風格和工匠精神。本書可供讀者欣賞、學習這些紋樣的基本形態(tài)、配色和布局,也可以將其裁切下來裝裱成裝飾品,既美觀又實用。
編者按
威廉·莫里斯,1834年3月24日出生于英格蘭沃爾瑟姆斯托(Walthamstow)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兄弟姐妹眾多。孩提時,莫里斯就被母親關在家里讀書,后來隨家人搬至東南部埃塞克斯郡的伍德福德莊園(Woodford Hall),喜歡上了釣魚、園藝以及去森林里探險。1847年父親突然離世,莫里斯一家的經濟狀況大不如前,家人只好賣掉了伍德福德莊園,全家依靠家族的銅礦收益維持生活。
1852年,莫里斯在牛津大學學習神學與古典文學,他卻對中世紀的歷史和中世紀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校里,他結識了后來成了他一生的朋友和合作者的愛德華·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盡管他們有著非常不同的背景,他們對生活卻有著共同的態(tài)度。在伯恩-瓊斯的引薦下,莫里斯認識了許多伯明翰大學的學生,他們都愛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詩,時常會聚在一起朗誦莎士比亞的戲劇。當時,莫里斯還深受維多利亞時代偉大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的影響,尤其受到他在《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中的哥特式的本質啟發(fā),認為藝術不能脫離生活,拒絕工業(yè)制造,推崇手工藝制作,主張從哥特風格中尋找出路及回歸自然,將工匠提升到藝術家的地位。從1855年起,莫里斯開始與朋友們一起走遍法國北部,參觀各種中世紀的教堂。次年,他成為哥特復興建筑的代表人物建筑師喬治·埃德蒙·斯特里特(George Edmund Street)的學徒,在年輕的建筑師菲利浦·韋伯(Philip Webb)的指導下開始專注于建筑繪畫。但相比在倫敦的公寓生活,莫里斯越來越向往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畫作中田園詩般的生活。他通過伯恩-瓊斯認識了著名的拉斐爾前派畫家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三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莫里斯終日與一幫當時非主流的拉斐爾前派畫家和評論家混在一起,開始放棄建筑學徒生涯,轉向學習繪畫。
1859年,莫里斯與出身貧寒的簡.伯登(Jane Burden)低調結婚,向往田園生活的莫里斯想給妻子一個新家,于是在遠離市中心的倫敦東南部貝克斯利黑思建造了著名的紅房子(Red House)。莫里斯與韋伯共同設計了紅房子,外觀設計由韋伯完成,而莫里斯主要負責室內。當然紅房子的設計受到了新哥特式風格影響,莫里斯花了巨資建造,他還設計了壁紙、玻璃、天花板、瓷磚、家具等,其中大部分畫面來自亞瑟王的故事、特洛伊戰(zhàn)爭和喬叟的故事等。莫里斯用了一年時間構建出了這一地球上最美的地方,經常邀請摯友們來此做客。
1861年,莫里斯與伯恩-瓊斯、韋伯、羅塞蒂等六人共同創(chuàng)立了一家裝飾藝術公司:莫里斯、馬歇爾與福克納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er & Co.),主要生產家具、金屬制品、彩色玻璃及壁畫等。他們打算采用拉斯金的想法來改革英國人對生產的態(tài)度,希望把裝飾重新看作一種藝術。為了增加工作人員,他們從倫敦貧困家庭雇傭男孩作為學徒培訓。因為當時對建筑和教堂翻新的需求旺盛,公司的彩色玻璃窗賣得特別好。然而,雖然他們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嘉獎,但也面臨著許多老牌設計公司的反對,尤其是那些屬于新古典學派的公司。自1862年以后,莫里斯逐漸把精力從繪畫轉移到了壁紙設計上,其中有非常著名的圖案格子花架(Trellis)。1864年,由于種種原因莫里斯厭倦了鄉(xiāng)間的生活,于是賣掉了紅房子,舉家搬遷回倫敦。從1871年之后,雖然莫里斯在倫敦有一處主要住所,但為了孩子們可以遠離城市的污染,他又租用了牛津郡的鄉(xiāng)村別墅。
由于公司的其他合伙人紛紛離職從事其他事業(yè),以及坊間一直傳說羅塞蒂與莫里斯妻子簡之間的緋聞,導致莫里斯與羅塞蒂友情破裂。1875年,莫里斯決定鞏固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支付了其他合伙人的賠償金后他接管了公司,將其更名為莫里斯公司(Morris & Co.),但韋伯與伯恩-瓊斯仍是公司的設計師。
獨立后,莫里斯對紡織染色越來越感興趣,他拒絕使用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化學苯胺染料,而強調復興有機染料,如靛藍、胡桃殼色、棕褐色、胭脂紅等。因此,莫里斯于1875至1878年間在染坊生活和工作,對生產過程和底層工人的生活有了了解,對工人的惡劣生活條件和工業(yè)造成的污染感到厭惡。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他之后的政治觀點。在學習了染色技術之后,莫里斯將注意力轉向了織布。1877年春,莫里斯公司在牛津街開了一家店,結果產品的銷售量與受歡迎程度日益提高,莫里斯公司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在英國的中上階層中很受歡迎。公司從貴族、富有的實業(yè)家和企業(yè)家那里獲得越來越多的傭金,莫里斯還為圣詹姆斯宮的部分地區(qū)和伊頓莊園的教堂提供裝飾。莫里斯越來越同情工人階級,他在為這些富人服務時感到很矛盾。
1877年,莫里斯建立了保護古建筑協會(SPAB),以此來對抗政府對古建筑修復造成的破壞,之后還發(fā)起了保護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的免修復運動。1881年,莫里斯又租了綢織造工廠,把自己的作坊搬到工地,用來編織、染色和制作彩色玻璃,有近百名工匠在那里工作。1883年,莫里斯被任命為財政部長,同時,他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yè),定期在英國各地的會議上發(fā)表演講。盡管這期間莫里斯一直專注于社會主義事業(yè),莫里斯公司還是生產出一系列由伯恩-瓊斯設計的彩色玻璃窗,以及六個敘事掛毯。由于莫里斯對英國藝術界的影響日益凸顯,1888年他被英國藝術工作者協會選舉選為工會會員,1892年又被選為大師。
1891年,莫里斯創(chuàng)辦了凱姆斯科特出版社(The Kelmscott Press),開始致力于制作他認為美麗的書籍,這是他晚年的事業(yè),到1898年出版社關閉時,凱姆斯科特出版社已經用傳統的印刷方法、手工印刷機和手工造紙生產了50多部作品。
莫里斯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雖然他在一生中以詩人的身份最為世人所知,但他死后因設計而更為全世界認可。莫里斯生前生產過各種工藝品,包括600多種墻紙、紡織品和刺繡圖案,150多種彩繪玻璃窗,3種字體(Golden, Troy and Chaucer)、650多種邊框和裝飾物,以及眾多家具。他強調了這樣一種觀點:設計和生產不應該分離,在可能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物品的人應該是設計師與工匠,暨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在紡織品設計領域,莫里斯公司又恢復了許多技術,堅持使用質量好的原材料、幾乎所有的天然染料以及用手工加工。莫里斯還親自觀察自然界,為自己的設計打基礎,并堅持在設計之前學習生產技術。
威廉·莫里斯逝世于1896年10月3日,享年62歲。莫里斯過世后,許多畫廊、博物館收藏了莫里斯公司的重要作品和裝飾物品。如今,他的故居以及與他生活有關的建筑對游客開放,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在美術館和博物館找到,他的設計仍然常見于人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