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5卷·村莊類第14卷·華南區(qū)域第8卷)
定 價:498 元
叢書名: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2016年基地重大項目“作為政策和理論依據的深度中國農村調查與研究”的成果之一本書是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2015版中國農村調查”的成果之一
- 作者:徐勇 鄧大才 著
- 出版時間:2018/10/1
- ISBN:9787520128865
-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D668
- 頁碼:672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中國農村調查?村莊調查報告類主要是以村莊為單位進行調查撰寫的調查報告,以此了解我國不同類型的村莊形態(tài)及其變遷實態(tài)。第二輯長江區(qū)域村莊調查收錄長江區(qū)域家戶村莊的調查報告內容。通過考察村莊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tài)與實態(tài)、村莊經濟形態(tài)與實態(tài)、村莊社會形態(tài)與實態(tài)、村莊文化形態(tài)與實態(tài)及村莊政治形態(tài)與實態(tài),展現(xiàn)村莊的歷史發(fā)展變遷,深刻反映宗族村莊內部的整體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級性特征。
總序【徐 勇】
凡例【《中國農村調查》編輯組】
村莊類分序【徐 勇】
聚圍共護:邊境貧弱小族的封閉與治理——贛南中寨村調查
第一章 中寨圍的由來與沿革
第一節(jié) 陳氏的由來
一 陳氏血源與得姓
二 支系:潁川堂義門陳莊
三 流向:開宗河南,繁盛南方
第二節(jié) 中寨圍的形成
一 楊寶公避禍逃至筠竹
二 仲清公因地遷居中寨
三 族人世代繁衍成圍
第三節(jié) 中寨圍的建制變遷及當下狀況
一 建制中的中寨村與中寨圍
二 當下中寨村現(xiàn)況
第二章 中寨圍的自然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一 地理特征
二 氣候特征
三 水資源特征
四 土壤特征
第二節(jié) 居住格局
一 大聚居格局
二 祠堂:中寨圍的中心
三 圍屋:房支共建共居
四 神靈建筑
第三節(jié) 村落交通
一 “進城爬山坡,出門肩挑多”
二 村內“橫巷”通達
第四節(jié) 中寨圍自然實態(tài)
一 自然地理變化
二 交通環(huán)境改造
三 舊屋與新房
第三章 中寨圍陳氏宗族的經濟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經濟形態(tài)概況
一 產業(yè)結構
二 人、土地及其生產能力
三 宗族經營觀念
第二節(jié) 產權
一 公堂田
二 公山
三 公共建筑和公共設施
四 族人家戶私有產權
五 公產與私產的變更
第三節(jié) 經營
一 宗族公共財產的經營
二 家戶私有財產的經營
第四節(jié) 市場交換
一 圍內交換
二 圍外交換
三 集市圈與宗親交往
第五節(jié) 分配
一 宗族共產的分配
二 房支共產的分配
三 家戶私有財產的分配
四 賦稅分配
第六節(jié) 消費
一 宗族共同消費
二 家庭消費
第七節(jié) 繼承
一 宗族共同財產的繼承
二 家庭私有財產的繼承
第八節(jié) 中寨圍經濟變遷
一 宗族共有產權的瓦解
二 公社所有:新的集體產權
三 陳氏宗族共有產權的重構
第九節(jié) 中寨圍經濟實態(tài)
一 經營
二 交換
三 分配
四 消費
第四章 中寨圍陳氏宗族的社會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社會形態(tài)概況
一 多姓雜居到單姓聚居
二 單戶到宗族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社會構成
一 人口關系
二 婚姻關系
三 家庭關系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
一 因喪葬而需的老人會
二 族務委員會
三 臨時性社會組織
第四節(jié) 社會交往
一 圍內陳氏族人交往
二 跨村陳氏宗親間的交往
三 跨族交往
第五節(jié) 社會分化
一 輩分分化
二 房支分化
三 社會地位分化
四 宗族對分化的應對
第六節(jié) 社會沖突
一 房支間的矛盾沖突
二 族人個體間的矛盾沖突
三 陳氏與外族的矛盾沖突
第七節(jié) 社會保障
一 宗族救濟
二 族人互濟
第八節(jié) 中寨圍社會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中的中寨圍
二 集體化時期的中寨圍
三 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寨圍
第九節(jié) 中寨圍社會實態(tài)
一 人口關系
二 婚姻關系
三 社會組織
四 社會交往
五 社會保障
第五章 中寨圍陳氏宗族的文化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文化信仰
一 祖先崇拜
二 生育崇拜
三 神靈崇拜
第二節(jié) 文化習俗
一 婚嫁習俗
二 喪葬習俗
三 節(jié)慶習俗
四 打醮請神
第三節(jié) 文化教育
一 崇文重教
二 教育方式
三 宗族教育資助
第四節(jié) 中寨圍文化變遷
一 陳氏宗族文化的瓦解
二 宗族建筑與文本的重修
三 祭拜活動的重興與變化
第五節(jié) 中寨圍文化實態(tài)
一 跨省楊寶公后裔合修族譜
二 清明房支集體祭祖
三 宗族教育基金計劃
第六章 中寨圍陳氏宗族的治理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治理主體
一 族權與族權主體
二 家戶治理主體:家長
三 社會權力主體:紳耆
四 國家權力主體
第二節(jié) 治理內容
一 族內公務
二 家內事務及其處決權
三 國家事務
第三節(jié) 治理規(guī)則
一 陳氏宗族祖訓
二 族定家法
三 國法與宗族
第四節(jié) 治理方式
一 正面與反面教導
二 宗族對族人的激勵方式
三 族內懲罰方式
第五節(jié) 中寨圍治理變遷
第六節(jié) 中寨圍治理實態(tài)
一 行政村村“兩委”治理
二 陳氏宗族治理
三 治理關系
中寨村調查小記
中寨村調查日記
循規(guī)而治:金鰲江氏的傳承與變遷——皖南江村調查
第一章 江村江氏宗族的由來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江氏的由來與遷徙
一 江氏源流史考
二 遷徙路線
第二節(jié) 濟陽江氏金鰲派的繁衍
一 濟陽江氏源流
二 江韶卜居金鰲
第三節(jié) 江村的建制變遷
第四節(jié) 江村當下概況
第二章 江村江氏宗族的自然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一 區(qū)位與地勢
二 氣候與土壤
三 河流與水口
四 交通運輸
第二節(jié) 人文環(huán)境
一 神秘的風水之說
二 民居與神居
第三節(jié) 江村自然變遷與實態(tài)
一 自然觀的變化
二 交通概況
三 民居布局
第三章 江村江氏宗族的經濟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經濟形態(tài)概況
一 亦農亦商
二 墾佃結合
三 精耕細作
四 從“小杭州”到“破山村”
第二節(jié) 產權
一 宗族共同產權
二 家庭私有產權
三 產權變更
第三節(jié) 經營
宗族共同財產的經營
二 家庭私產的經營
三 合作經營普遍存在
第四節(jié) 交換
一 族內交換
二 族外交換
第五節(jié) 產業(yè)
一 租佃為主的農業(yè)生產
二 借貸為主的商業(yè)活動
三 家庭作坊的手工業(yè)
第六節(jié) 分配
一 族內分配
二 家內分配
三 賦稅分配
第七節(jié) 消費
一 共同消費
二 家庭消費
第八節(jié) 財產繼承
一 共同財產的繼承
二 家庭財產的重新分配
第九節(jié) 江村經濟變遷
一 宗族經濟單位的變遷
二 家庭經濟單位的變遷
第十節(jié) 江村經濟實態(tài)
一 產權
二 經營
三 村莊商業(yè)
四 農戶收入與消費
第四章 江村江氏宗族的社會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社會形態(tài)概況
一 姓氏情況
二 人口與世系繁衍
第二節(jié) 社會構成
一 男女有別
二 婚姻
三 家庭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
一 看青會
二 老人會
第四節(jié) 社會交往與沖突
一 族內交往與沖突
二 族外交往與沖突
第五節(jié) 社會分化
一 輩分分化
二 財富分化
三 職業(yè)分化
第六節(jié) 社會保障
一 宗族救濟
二 宗族庇護
三 族外保護
第七節(jié) 江村社會變遷與實態(tài)
一 社會結構
二 社會組織
三 社會交往
四 社會分化
五 社會保障
第五章 江村江氏宗族的文化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信仰
一 祖先崇拜
二 生育崇拜
第二節(jié) 觀念
一 長幼有序
二 光宗耀祖
第三節(jié) 文化習俗
一 婚喪習俗
二 節(jié)日習俗
第四節(jié) 文化教育
一 蒙規(guī)與教化
二 重教興學
第五節(jié) 江村文化變遷與實態(tài)
一 宗族文化的消逝
二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三 教育變遷與現(xiàn)況
四 文化習俗的變遷
第六章 江村江氏宗族的治理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治理形態(tài)概況
一 政權建設概況
二 宗族治理概況
第二節(jié) 治理主體
一 宗族治理主體
二 宗族組織治理主體
三 國家治理主體
第三節(jié) 治理內容
一 宗族公共事務
二 房支公共事務
三 家庭事務
四 國家事務
第四節(jié) 治理規(guī)則
一 族規(guī)家訓
二 國法
第五節(jié) 治理過程
一 決策與參與
二 管理與監(jiān)督
第六節(jié) 治理方式
一 激勵
二 懲罰
三 “神靈”引導
第七節(jié) 江村治理變遷與實態(tài)
一 治理主體
二 治理內容
三 治理規(guī)則
四 治理過程
附件1 濟陽江氏金鰲派第20世開基祖江韶至第33世繁衍世系圖
附件2 江氏家訓
江村調查小記
江村調查日記
內聚外聯(lián):多姓共居宗族的融合與興盛——粵北黃龍湖村調查
第一章 戴姓宗族的由來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戴氏的由來與遷徙
一 源于黃帝,始于宋國
二 因仕南遷,云游至閩
第二節(jié) 黃龍戴氏的繁衍
一 開基田頭,定居黃龍
二 聚族而居,十代千口
第三節(jié) 黃龍湖村的建制變遷
一 1949年之前的建制
二 1949年之后的建制
第四節(jié) 黃龍湖村的當下概況
第二章 黃龍湖村戴氏宗族的自然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一 地理特征
二 氣候特征
三 水源情況
四 自然災害
第二節(jié) 人文環(huán)境
一 祖宗建筑:規(guī)模相異、功能相似的祖堂
二 人居建筑:凝聚宗族共同愿景的圍屋
三 神靈建筑:承載族人精神寄托的神龕與神廟
第三節(jié) 黃龍湖村的自然實態(tài)
一 農業(yè)生產
二 作物種植
三 村莊基礎設施
第三章 黃龍湖村戴氏宗族的經濟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經濟形態(tài)概況
一 經濟資源
二 產業(yè)情況
第二節(jié) 產權
一 族內共同產權占有
二 私人產權占有
第三節(jié) 經營
一 族產的經營
二 家庭獨立經營
三 合作經營
第四節(jié) 交換
一 族內交換
二 族外交換
第五節(jié) 分配
一 族產分配
二 家產分配
第六節(jié) 消費
一 共同消費
二 家庭消費
第七節(jié) 財產繼承
一 宗族共有財產的繼承
二 家庭私有財產的繼承
第八節(jié) 黃龍湖村經濟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后的經濟概況
二 改革開放之后的經濟概況
第九節(jié) 黃龍湖村經濟實態(tài)
一 土地占有情況
二 自然資源占有情況
三 農戶的收入情況
四 農業(yè)稅費與補貼情況
五 芳心村商業(yè)與農村金融
第四章 黃龍湖村戴氏宗族的社會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社會形態(tài)概況
一 圍屋形成的宗族社會
二 戴氏后人繁衍與繼續(xù)遷徙
第二節(jié) 社會構成
一 人口關系
二 婚姻關系
三 家庭關系
四 鄰里關系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
一 四世會
二 睦倉會
第四節(jié) 社會交往
一 族內交往
二 族外交往
第五節(jié) 社會分化
一 血緣分化
二 房支分化
三 財富分化
第六節(jié) 社會沖突
一 族內沖突
二 族外沖突
第七節(jié) 社會保障
一 族內保障
二 族內庇護
第八節(jié) 黃龍湖村社會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中的宗族社會
二 集體化時期的宗族社會
三 改革開放之后的宗族社會
第九節(jié) 黃龍湖村社會實態(tài)
一 社會構成
二 社會組織
三 社會交往
四 社會保障
第五章 黃龍湖村戴氏宗族的文化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信仰
一 祖先崇拜
二 生育崇拜
三 神靈崇拜
第二節(jié) 觀念
一 尊卑有序
二 光宗耀祖
第三節(jié) 文化習俗
一 生活習俗
二 節(jié)慶習俗
第四節(jié) 文化娛樂
一 文化活動
二 娛樂活動
第五節(jié) 文化教育
一 私塾學校
二 清末至1949年戴氏族人的教育
第六節(jié) 黃龍湖村文化變遷
一 宗族文化受到沖擊
二 宗族文化的復興
第七節(jié) 黃龍湖村文化實態(tài)
一 祠堂現(xiàn)狀
二 祭祖和掃墓
三 紅白喜事
四 文化活動
五 教育
第六章 黃龍湖村戴氏宗族的治理形態(tài)與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治理形態(tài)概況
一 政權建設概況
二 族內治理概況
第二節(jié) 治理主體
一 以族長為主的單一治理
二 以宗族組織為主的多元治理
三 國家政權與族權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治理內容
一 宗族公共事務
三 家庭內公共事務
四 國家性事務
第四節(jié) 治理規(guī)則
一 族規(guī)
二 祖訓
三 國法與族規(guī)
第五節(jié) 治理過程
一 族內事務的決策
二 族內事務的參與
三 族內事務的監(jiān)督
第六節(jié) 治理方式
一 軟性治理方式
二 暴力懲罰方式
三 德化激勵
四 善行獎勵
五 官府管理方式
第七節(jié) 芳心行政村治理變遷
一 集體化時期的芳心村治理
二 村民自治時期的芳心村治理
第八節(jié) 芳心行政村治理實態(tài)
一 治理主體
二 治理規(guī)則
黃龍湖村調查小記
黃龍湖村調查日記(節(jié)選)
本卷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