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遇到教育孩子的具體問題時,應該采用何種方法,如何拿捏分寸?于巾幗夫婦在教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本身的學識,吸納中西方教育的精髓,靈活應用教育心理學,通過精準觀察及分齡教育,將性格溫順、乖巧聽話的姐姐,和天性急躁、調(diào)皮搗蛋的弟弟,培養(yǎng)成同樣充滿熱情、不畏挫敗、開朗上進的優(yōu)秀青年,并先后于2013和2015年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
全書由四個部分構(gòu)成:學前科學教育、小學習慣教育、中學誘導教育、大學激勵教育。作者用鮮活的事例如:如何科學喂養(yǎng)孩子、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數(shù)學、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開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樂觀積極的人生目標等,給廣大家長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
清華緣,楓葉情
臺灣的莘莘學子,無不以考入臺灣大學為求學最光榮的目標,而我雖生在臺灣,長在臺灣,但在熱愛祖國的父親之熏陶下,從小就立志念清華大學。
父親是最典型的臺灣外省人,在十六歲時,因為一些小事,被我的祖父罵了一頓。父親年少氣盛,當下收拾了個小包袱,離家出走了。沒想到正逢戰(zhàn)亂,陰差陽錯,小小年紀就只身到了臺灣,從此以后,與所有的親人分隔兩岸長達四十年?途铀l(xiāng),父親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下,認真上進,努力自學,在臺灣完成了大學學位。父親雖然主修化學工程,但卻對中華文化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中華文化是以科學為本,并教我背誦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父親說,就這么短短的一段話,已經(jīng)將求學成功之道,說得極其清楚:“想要學習知識,必須要先靜下心,才能仔細思考;所有的學問都有先后順序,必須按部就班,由淺而深,逐步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學有所成。”
記得1987年,兩岸探親終于開放,父親高興地帶著我,回到河南老家去,雖然祖父母都已經(jīng)過世了,但還是見到了姑姑、叔叔以及其他許多親人。父親的欣喜,真是不可言表,數(shù)十年來再見親人以及故鄉(xiāng)的心愿,終于實現(xiàn)。
那一年,父親專程帶我去北京清華大學,告訴我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源于《易經(jīng)》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父親說,中國自古以來,儒道等百家共同尊奉的經(jīng)典《易經(jīng)》,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科學道理,作為一個當代中國人,一定要以科學的方法,來弘揚中華文化。
位于臺灣的新竹清華大學分校,雖然不如北京的清華大學那樣莊嚴有氣勢,但卻處山明水秀之地,校園優(yōu)美典雅。當年就讀北一女中的我,一心想考入臺灣“清華大學”,但天不從人愿,就在我高三的那一年,眼睛近視度數(shù)大幅增加,不宜過于勞累,需要多休息,也正因為如此,不適合參加激烈的大學聯(lián)考。父母商量之下,覺得移民加拿大到溫哥華的大學就讀,是最可行的方案。就這樣,我告別了考入清華大學之夢,隨著父母,移民到美麗的楓葉之國——加拿大。
在溫哥華的西門菲沙大學計算機系,我認識了我的清華先生。那個時候,中國只有最優(yōu)秀的人才,才有可能由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先生在攻讀計算機博士之余,也在本科系里教課,而我則剛進本科一年級。記得當年,我拿了一個臺灣大學男生的郵件信箱,請他教我發(fā)電子郵件到臺灣,沒想到,他將我的郵件信箱地址收了起來,并寫下了他自己的電話號碼給我,就這樣,開始了我們浪漫的楓葉戀情。
先生除了自己的本科知識之外,還非常喜愛閱讀報紙以及各類知識性雜志,所以稱得上是學識淵博,他總嘲笑我孤陋寡聞,但只要是有關(guān)國學常識,先生就不得不甘拜下風。在我讀中學的那個年代,臺灣非常重視國學教育,北一女中的學生,基本上人人熟讀《論語》,日常閑聊時,我常引用《論語》中的語錄,增加先生的國學知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庇铉、宇陽出生在加拿大,聽到我們討論中國古文,也總是興致勃勃地問這些簡潔古文的含義,我正好也趁機教導他們?nèi)寮腋裎镏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姐弟倆上哈佛后,校園學習生活充實忙碌。哈佛大學不只是追求學問的最高學府,來自全世界的頂尖學子群集一堂,時時暢談他們想要改變世界的遠大抱負。宇琪、宇陽從小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以追求學問為樂趣,待人敦厚寬容,時時想著如何將自己的所學用來幫助別人、回饋社會。良好的品格,真誠的態(tài)度,使得他們很快地在哈佛結(jié)交了許多杰出的好朋友。宇琪在哈佛主辦了許多醫(yī)學助人的活動,而宇陽在大一時,就獲選為哈佛學生會新生代表,從關(guān)心哈佛學生開始,推己及人,更在大二時學以致用,將最新的虛擬現(xiàn)實計算機技術(shù),用來治療眼睛相關(guān)的疾病。
出生在北美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過強烈,在資本主義的環(huán)境下,不自覺地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許多華裔子弟,往往沒有學到西方創(chuàng)新奮斗的精神,一方面高喊獨立自主,一方面理直氣壯地向父母拿零花錢。作為現(xiàn)代父母,我們必須有效地吸取中西方教育的優(yōu)點,才能教出孔夫子當年所期盼的君子,以及現(xiàn)代的有為青年。
于巾幗
曾就讀于臺灣著名的臺北女子高中,畢業(yè)于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電子計算機系,現(xiàn)為臺灣遠見天下雜志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親子作家,美國名校留學顧問。
盡管兩個孩子個性天賦完全不同, 于巾幗卻能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的熱情,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幫助孩子們在學業(yè)、音樂、體育以及領(lǐng)導能力等多項領(lǐng)域中取得卓越的成績,使得兒女雙雙在十六歲時, 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
肖峰
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后赴加拿大留學,取得電腦博士學位后, 創(chuàng)立網(wǎng)絡(luò)公司及著名教育機構(gòu)。肖博士以正面激勵教育法,不但培養(yǎng)出兩個哈佛姐弟,同時也教育許多優(yōu)秀的華人子弟,進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布朗、伯克利、賓州大學、 紐約大學、多倫多大學等美加著名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