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密結合近年來大傾角煤層綜采技術的發(fā)展,系統(tǒng)總結了大傾角煤層綜采理論、技術、裝備與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大傾角煤層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和圍巖破斷與運動規(guī)律、頂板—支架—底板系統(tǒng)動力學控制理論、采場傾斜砌體結構理論、采場應力拱殼及關鍵域巖體結構理論、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關鍵技術、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工程實踐及主要裝備。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大傾角煤層是指埋藏傾角為350~55。的煤層,是國內外采礦界公認的難采煤層。大傾角煤層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采高各大礦區(qū),目前已探明大傾角煤層儲量約為1800億一3600億噸,約占我國煤炭總儲量的10%~20%,每年大傾角煤層開采產量約為1.5億~3億噸,約占我國煤炭總產量的5%~8%。隨著開采強度和深度的不斷增大,大傾角煤層已經成為了許多礦井的主采煤層。大傾角煤層由于成煤環(huán)境復雜,安全高效開采難度極大,截至2016年12月,除中厚煤層采用綜合機械化開采和部分特厚及厚煤層試驗綜放與大采高開采外,大多數開采大傾角煤層的礦井仍然在使用不同類型的非機械化開采方法,產效與安全狀況差,人員傷亡事故頻發(fā),成為了許多礦井(區(qū))經營困難、百萬噸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影響因素。
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綜放)技術的成功應用變革了我國該類煤層非機械化開采歷史,解決了大傾角煤層開采的基本安全問題。經過近20年的研究與發(fā)展,對特定條件下該類煤層開采科學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促使其技術與裝備水平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工作面系統(tǒng)性的安全問題和產量與效益較低依然是制約該技術廣泛應用與推廣的瓶頸。
通過對大傾角煤層開采基礎理論、關鍵技術、主要裝備及工程實踐的系統(tǒng)總結,不僅可以推動大傾角煤層創(chuàng)新科學研究方法、開拓技術變革領域、提高裝備研制標準和安全管理水平,而且能夠為難采煤層安全高效開采方法在科學層面上獲得系統(tǒng)性突破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書分為8章,由伍永平統(tǒng)稿,其中第l章由伍永平完成,第2章由伍永平、王紅偉完成,第3章由伍永平、羅生虎完成,第4章由解盤石完成,第5章由王紅偉完成,第6章由負東風完成,第7章和第8章由伍永平、負東風完成。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書中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7年1月
收起全部↑
目錄
前言
第1章 大傾角煤層開采歷史與現狀 1
1.1 大傾角煤層開采方法 1
1.2 大傾角煤層開采圍巖控制理論與技術 2
參考文獻 3
第2章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工作面礦壓顯現和圍巖破斷與運動規(guī)律 5
2.1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礦壓顯現規(guī)律 5
2.1.1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單體支柱工作面礦壓顯現現場觀測 5
2.1.2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現場觀測 5
2.1.3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礦壓顯現實驗室模擬 8
2.1.4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工作面礦壓顯現一般特征 21
2.2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圍巖破斷與運動基本特征 22
2.2.1 上覆巖層變形破壞過程 22
2.2.2 上覆巖層變形破壞特征 23
2.2.3 上覆巖層垮落與充填特征 28
2.2.4 底板破壞滑移特征 32
2.3 大傾角煤層開采覆巖關鍵層與巖體結構的形成與變異 33
2.3.1 “關鍵層”形成區(qū)域 33
2.3.2 直接頂沿工作面傾斜方向運動狀態(tài) 34
2.3.3 “關鍵層”遷移轉化特征 35
2.3.4 “關鍵層”巖體結構變異致災機理 36
參考文獻 37
第3章 大傾角煤層開采“R-S-F”系統(tǒng)動力學控制理論 38
3.1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R-S-F”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基本概念 38
3.1.1 “R-S-F”系統(tǒng)研究的本質 38
3.1.2 支護系統(tǒng)的靜態(tài)穩(wěn)定性及其與圍巖相互作用 39
3.1.3 大傾角煤層“R-S-F”系統(tǒng)的災變因素 41
3.2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R-S-F”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 42
3.2.1 “R-S-F”系統(tǒng)的失穩(wěn)類型 42
3.2.2 “R-S-F”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 44
3.3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R-S-F”系統(tǒng)動力學方程 46
3.3.1 “R-S-F”系統(tǒng)分析基本假設 46
3.3.2 “R-S-F”系統(tǒng)動能 46
3.3.3 “R-S-F”系統(tǒng)的動能函數及其微分 49
3.4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開采“R-S-F”系統(tǒng)動態(tài)穩(wěn)定性分析與控制 61
3.4.1 “R-S-F”系統(tǒng)動態(tài)穩(wěn)定性的概念 61
3.4.2 “R-S-F”系統(tǒng)動態(tài)穩(wěn)定性分析 62
3.4.3 “R-S-F”系統(tǒng)保持動態(tài)穩(wěn)定時的實際工作阻力 66
3.4.4 “R-S-F”系統(tǒng)動態(tài)穩(wěn)定性控制模式與方法 68
參考文獻 73
第4章 大傾角煤層開采傾斜砌體結構理論 74
4.1 大傾角煤層長壁開采覆巖空間結構特征 74
4.1.1 大傾角煤層長壁采場頂板傾向破壞結構特征 74
4.1.2 大傾角煤層長壁采場頂板走向破壞結構特征 77
4.1.3 大傾角煤層長壁采場覆巖空間結構 77
4.2 大傾角煤層長壁開采覆巖空間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 80
4.2.1 大傾角煤層采場傾斜砌體結構動力學方程 80
4.2.2 大傾角煤層長壁采場覆巖空間“殼體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 92
4.3 大傾角煤層長壁開采覆巖空間承載結構失穩(wěn)準則及致災機理 104
4.3.1 大傾角煤層長壁采場覆巖承載結構 104
4.3.2 大傾角煤層長壁采場覆巖承載結構失穩(wěn)準則及致災機理 108
參考文獻 113
第5章 大傾角煤層采場應力拱殼及“關鍵域”巖體結構理論 115
5.1 大傾角煤層采場覆巖應力遷移特征 115
5.1.1 工程地質和開采條件 115
5.1.2 數值計算模型建立 116
5.1.3 不同采高條件下采場應力形成及演化特征 117
5.1.4 不同傾角條件下采場應力形成及演化特征 122
5.1.5 采場圍巖應力場形成特征 126
5.2 采場圍巖支承壓力分布特征 127
5.2.1 采場前后方煤巖體支承壓力 128
5.2.2 回采巷道兩側煤巖體支承壓力 130
5.2.3 采場四周煤巖體支承壓力 135
5.2.4 采場支承壓力分布類型及特征 140
5.3 采場圍巖三維應力場形成及演化特征 142
5.3.1 應力拱殼形成特征 142
5.3.2 應力拱殼分析模型 143
5.3.3 應力拱殼形態(tài)方程 145
5.3.4 應力拱殼演化特征 147
5.4 采場覆巖垮落機制及“關鍵域”轉化特征 150
5.4.1 大傾角煤層采場覆巖垮落機制 150
5.4.2 覆巖“應力—冒落”雙拱特性 157
5.4.3 覆巖“關鍵域”形成層位 158
5.4.4 覆巖“關鍵域”巖體結構破斷運移和平衡機制 160
5.5 大傾角煤層開采巖體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 163
5.5.1 傾向“梯階”結構形成特征 163
5.5.2 傾向“梯階”結構力學模型 164
5.5.3 傾向“梯階”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 165
5.5.4 “關鍵域”巖體結構失穩(wěn)機制 174
參考文獻 175
第6章 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關鍵技術 177
6.1 概述 177
6.2 工作面“R-S-F”系統(tǒng)完整性保持技術 177
6.2.1 區(qū)段“大范圍”巖層控制技術 177
6.2.2 放頂煤工作面頂煤放出量區(qū)域控制技術 178
6.2.3 工作面支護系統(tǒng)工作阻力分區(qū)域控制技術 178
6.2.4 堅硬頂板超前預爆破弱化技術 179
6.2.5 松(散)軟煤層與軟弱底板加固技術 181
6.2.6 工作面支護系統(tǒng)與裝備防倒、防滑技術 183
6.2.7 動態(tài)扶架與支護系統(tǒng)二次穩(wěn)定技術 183
6.3 工作面(開切眼)與回采巷道布置及維護技術 185
6.3.1 工作面調偽斜技術 185
6.3.2 切眼穿層布置技術 186
6.3.3 切眼掘進技術 187
6.3.4 非規(guī)則(異型)斷面巷道維護技術 189
6.4 工作面“三機”選型配套關鍵技術 190
6.4.1 大傾角“三機”選型 191
6.4.2 大傾角“三機”配套 197
6.5 回采工藝優(yōu)化技術 202
6.5.1 落煤與裝煤 202
6.5.2 運煤 204
6.5.3 支護與采空區(qū)處理 204
6.5.4 工序之間的配合 205
6.6 特殊條件處理技術 208
6.6.1 非等長工作面柔性支護過渡技術 208
6.6.2 工作面快速安裝與回撤技術 208
6.7 工作面安全防護與管理 209
6.7.1 工作面端頭防護技術 209
6.7.2 工作面內防護技術 210
6.7.3 安全管理 211
6.7.4 實施保障 213
參考文獻 217
第7章 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工程實踐 219
7.1 大傾角中厚煤層綜合機械化開采 219
7.1.1 地質與生產技術條件 219
7.1.2 工作面主要裝備與采煤方法 220
7.1.3 研究、試驗與生產過程 221
7.1.4 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221
7.1.5 技術經濟與社會效益 222
7.2 大傾角特厚煤層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開采 223
7.2.1 地質與生產技術條件 223
7.2.2 工作面主要裝備與采煤方法 224
7.2.3 研究、試驗與生產過程 225
7.2.4 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232
7.2.5 技術經濟與社會效益 234
7.3 大傾角煤層群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開采 234
7.3.1 地質與生產技術條件 234
7.3.2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藝 235
7.3.3 研究、試驗與生產過程 236
7.3.4 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236
7.3.5 技術經濟與社會效益 237
7.4 廣域堅硬頂板、軟底大傾角松軟煤層綜合機械化開采 238
7.4.1 地質與生產技術條件 238
7.4.2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藝 238
7.4.3 研究、試驗與生產過程 240
7.4.4 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240
7.4.5 技術經濟與社會效益 241
7.5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大采高綜采 242
7.5.1 地質與生產技術條件 242
7.5.2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藝 243
7.5.3 研究、試驗與生產過程 244
7.5.4 主要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246
7.5.5 技術經濟與社會效益 248
參考文獻 249
第8章 大傾角煤層長壁綜采主要裝備介紹 250
8.1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綜采工作面裝備研制基本原則 250
8.2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工作面開采成套裝備研制關鍵技術 251
8.2.1 液壓支架防倒防滑技術 251
8.2.2 液壓支架自身工作空間防護技術 251
8.2.3 輸送機(運輸機)防滑技術 252
8.2.4 輸送機空間防護技術 253
8.2.5 輸送機拉緊與防護技術 254
8.2.6 端頭支護技術 254
8.2.7 采煤機牽引、制動等系列技術 256
8.2.8 采煤機與輸送機配合技術 257
8.2.9 平行布置輸送機電機減速器技術 257
8.3 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工作面開采典型成套裝備 257
8.3.1 工作面液壓支架及其參數 257
8.3.2 工作面刮板輸送機及其參數 261
8.3.3 工作面采煤機及其參數 264
8.3.4 工作面其他裝備及其參數 265
8.3.5 “三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267
參考文獻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