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伊斯蘭問題是當今學術界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國際社會所關注的一個熱點。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和深入分析當代東南亞伊斯蘭發(fā)展的學術著作,同時該書中公開發(fā)表的階段性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此外,本書還對當代東南亞伊斯蘭發(fā)展的一些難點,熱點進行多層次的剖析,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和重大的現(xiàn)實理論意義。
許利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社會、文化室副主任,北京大學博士。通曉印尼語、馬來語,長期研究東南亞問題。主編《亞洲極端勢力》(2007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著《赤道上的翡翠一一印度尼西亞》(2005年,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發(fā)表的主要論文有:《印尼的伊斯蘭教》(2003年),《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2003年),《本土化與現(xiàn)代化:東南亞伊斯蘭教的嬗變與更新》(2004年),《東南亞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及其影響》(2004年)等。
第一章 東南亞伊斯蘭的歷史與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東南亞伊斯蘭的幾個歷史問題
第二節(jié) 伊斯蘭教的傳入與當?shù)啬滤沽?br />
第三節(jié) 東南亞伊斯蘭文化與傳統(tǒng)
第二章 東南亞各國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一節(jié) 印尼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二節(jié) 馬來西亞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三節(jié) 文萊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四節(jié) 菲律賓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五節(jié) 新加坡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六節(jié) 泰國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七節(jié) 緬甸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八節(jié) 越南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九節(jié) 老撾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十節(jié) 柬埔寨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十一節(jié) 東帝汶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政策
第三章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非政府組織與市民社會
第一節(jié) 非政府組織與市民社會的相關理論
第二節(jié) 印尼伊斯蘭非政府組織與市民社會
第三節(jié) 馬來西亞伊斯蘭姐妹組織與市民社會
第四節(jié) 新加坡穆斯林專業(yè)人士協(xié)會與市民社會
第五節(jié) 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伊斯蘭非政府組織與市民社會
第四章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與政黨、政治
第一節(jié) 當代印尼伊斯蘭與政黨、政治
第二節(jié) 當代馬來西亞伊斯蘭與政黨、政治
第三節(jié) 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伊斯蘭與政黨、政治
第五章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發(fā)展的困境
第一節(jié) 伊斯蘭極端勢力的陰影
第二節(jié) 穆斯林的邊緣化與難民問題
第六章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與現(xiàn)代化
第一節(jié)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教法律與現(xiàn)代化
第二節(jié)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教育與現(xiàn)代化
第三節(jié) 馬來西亞伊斯蘭金融系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
第四節(jié) 當代東南亞“伊斯蘭發(fā)展模式”與現(xiàn)代化
第七章 國際熱點與當代東南亞伊斯蘭世界
第一節(jié) “9·11”事件對東南亞伊斯蘭世界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黎以沖突對東南亞伊斯蘭世界的影響
第三節(jié) “頭巾事件”對東南亞伊斯蘭世界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漫畫事件”對東南亞伊斯蘭世界的影響
附錄:東南亞伊斯蘭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東南亞伊斯蘭的歷史與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東南亞伊斯蘭的幾個歷史問題
一、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的時間
伊斯蘭教傳人東南亞的時間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之一。印尼的伊斯蘭化進程是東南亞歷史上最重要、最早的進程之一,但也是最模糊不清的!叭舾蓪W者爭論了印尼人是何時、為什么開始皈依伊斯蘭教的,但是沒能夠得出明確的結論,因為關于伊斯蘭化的殘存記錄是那么的少,而且往往缺乏資料。”目前,關于伊斯蘭教傳人印尼的時間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以布里安。哈里森(Brian Harrison)教授為代表的西方學者提出的。他們認為,與佛教和印度教一樣,伊斯蘭教也是從印度傳人的,時間在工3世紀。它是通過印度商人的商業(yè)影響力傳播的。其根據(jù)之一就是馬可·波羅在其游記里的記載,馬可·波羅從中國回意大利途中,于1292年在蘇門答臘的巴賽國(Pasai)和馬來半島的八兒刺國(Perlak)停留時,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們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中國史學家馬歡在《瀛海勝覽》中記述了鄭和下西洋時在蘇門答臘的所見所聞。他說,當時在蘇門答臘東北沿海的巨港、西蘇門答臘、亞齊等地“國王國人皆是回回人”。并且,他認為印尼第一個伊斯蘭教王朝是巴賽王朝,他們屬于沙斐儀派。第二種觀點是印尼學者提出的。他們認為,伊斯蘭教是在公元7—8世紀直接由阿拉伯人傳人印尼的。1963年3月17—20日,在棉蘭召開的“伊斯蘭教傳人印尼歷史”的研討會上,與會印尼歷史學家對此觀達成了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