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9 元
叢書名:全國普通高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基礎規(guī)劃教材
- 作者:郭子政
- 出版時間:2017/1/1
- ISBN:9787302459040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47
- 頁碼:149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全面介紹半導體物理學的基本理論,以物理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技術的眼光全面審視半導體物理的發(fā)展過程和進展情況。
本書內(nèi)容包括半導體的晶體結構、常見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半導體中雜質(zhì)和缺陷效應、載流子的統(tǒng)計計算方法、半導體導電特性、光電導效應、光伏效應、金屬半導體的接觸特性、半導體同質(zhì)PN結、半導體異質(zhì)結構、MOS結構的特性及應用、半導體發(fā)光特性、半導體量子限域效應、半導體磁效應、半導體隧穿效應等,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原理和應用問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本科專業(yè)的半導體物理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科技人員參考.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半導體物理的研究揭示出許多嶄新的物理現(xiàn)象(比如量子隧道效應、量子霍爾效應等等), 并多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半導體物理的研究還為人類社會特別是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奠定了幾乎全部的基礎和支柱(從信息的接受,處理,發(fā)射到傳輸無一不是基于半導體器件)。在這樣一個半導體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對周圍的技術、儀器的原理有所了解。本書嘗試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語言介紹半導體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器件應用,為那些立志從事微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發(fā)的讀者奠定基礎。
前言
20世紀是發(fā)明的世紀。半導體科學和技術在這個發(fā)明的世紀中無疑是主角。關于這一點可以從諾貝爾獎的歷史中窺見一斑。1909年,布勞恩(Carl Braun)因為無線電報的發(fā)明而與馬可尼一道獲得了諾貝爾獎,布勞恩的貢獻包括半導體整流效應的發(fā)現(xiàn),這對于信號檢測非常重要。1956年,Bell實驗室的肖克萊(W.B.Shockley)、巴丁(J.Bardeen)和布拉頓(W.H.Brattain)因為發(fā)明半導體晶體管(194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肖克萊后來被稱作硅谷之父,他在19581960年任肖克萊晶體管公司經(jīng)理,管理著硅谷的第一家半導體企業(yè)。他手下曾出現(xiàn)過諾伊斯、摩爾這樣的IT精英人物,他們曾創(chuàng)辦仙童公司和英特爾公司。而巴丁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他將低溫超導的BCS理論這樣的財富留給了后人。1973年,IBM公司的江崎玲玉奈(L.Easki)因為發(fā)現(xiàn)半導體量子隧道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8年,當時還在Bell實驗室,后來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安德森(P.W.Anderson)和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教授和物理系主任的莫特(N.F.Mott)因為發(fā)現(xiàn)金屬和半導體中的無序效應及量子輸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85年,德國馬普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克林青(K.von Klitzing)因為發(fā)現(xiàn)半導體二維結構中的整數(shù)量子霍爾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當時還在Bell實驗室,后來分別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斯托默(H.L.Strmer)、崔琦(D.C.Tsui)、勞克林(R.B.Laughlin)因為發(fā)現(xiàn)半導體二維結構中的分數(shù)量子霍爾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00年,蘇聯(lián)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阿爾弗雷夫(Z.I.Alferov)、美國加州大學克羅默(H.Kroemer)和德州儀器公司的基爾比(J.S.Kilby)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前兩位因為發(fā)明了半導體異質(zhì)結構,從而奠定了半導體微電子和光電子技術基礎而獲獎,而基爾比則是因為于1958年發(fā)明硅集成電路,即成功地實現(xiàn)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2009年,高錕因為光纖而獲獎,Bell實驗室的博伊爾(Willard S.Boyle)和史密斯(George E.Smith)因發(fā)明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而獲獎。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發(fā)明有效藍色發(fā)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赤崎勇于1929年出生在日本知覽町(Chiran, Japan),1964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為日本名城大學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天野浩于1960年出生于日本濱松,1989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為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中村修二,美國國籍,1954年出生于日本伊方町(Ikata, Japan)。1994年于日本德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為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教授。從上述諾貝爾物理獎獲獎情況可以看出: 半導體物理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嶄新的物理現(xiàn)象,而且為人類社會特別是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奠定了幾乎全部的基礎和支柱(從信息的接受、處理、發(fā)射到傳輸,無一不是基于半導體器件)。人類使用材料的歷史就是人類的進步史。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經(jīng)歷了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硅器時代。硅器時代即半導體時代,我們現(xiàn)在處于半導體時代。可以預期的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仍將處于半導體時代。為什么歷史選擇了半導體?半導體材料為何能夠擔此重任?主要是因為其特性。實際上,半導體確實具有一些重要特性,主要包括: (1)溫度升高使半導體導電能力增強,電阻率下降。例如,室溫附近的純硅(Si),溫度每增加8℃,電阻率相應地降低50%左右; (2)微量雜質(zhì)含量可以顯著改變半導體的導電能力,以純硅中每100萬個硅原子摻進一個Ⅴ族雜質(zhì)(比如磷)為例,這時硅的純度仍高達99.9999%,但電阻率在室溫下卻由大約214000cm降至0.2cm以下; (3)適當波長的光照可以改變半導體的導電能力,例如在絕緣襯底上制備的硫化鎘(CdS)薄膜,無光照時的暗電阻為幾十兆歐,當受光照后電阻值可以下降為幾十千歐。此外,半導體的導電能力還隨電場、磁場等的作用而改變。概括起來,半導體的性質(zhì)容易受到溫度、光照、磁場、電場和微量雜質(zhì)含量等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而正是半導體的這些特性使其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除此之外,半導體在與半導體以及與其他材料接觸而形成界面(結)時,也會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效應來,這些效應成為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為什么半導體會有這些出眾的表現(xiàn)?材料的性能主要決定于什么?實際上,關于這個問題的困惑久已有之。例如,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銅和金在一族,但它們的性質(zhì)有天壤之別。銅很容易生銹,而金則可以永葆青春。由不同元素組成的材料,它們的差別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即使是同一種材料,當尺度減小時性質(zhì)也會劇變,例如納米級別的金會失去其富貴之色而呈現(xiàn)黑色。這其中的緣由又是怎樣的呢?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完成的。一般而言,材料的性質(zhì)決定于材料的結構,性質(zhì)是結構的外在反映,對材料的使用性能有決定性影響,而使用性能又與材料的使用環(huán)境密切相關。材料的結構取決于其組成、形成條件(包括制備工藝及加工過程)等因素。材料結構包括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原子的空間排列,第二個層次是原子及電子結構,第三個層次是組織結構或相結構。如果材料中的原子排列非常規(guī)則且具有嚴格的周期性,就形成晶態(tài)結構; 反之則為非晶態(tài)結構。不同的結晶狀態(tài)具有不同的性能,如玻璃態(tài)的聚乙烯是透明的,而結晶聚乙烯是半透明的。原子中電子的排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原子間的結合方式,決定了材料類型(金屬、非金屬、聚合物等),決定了材料的熱學、力學、光學、電學、磁學等性質(zhì)。晶粒之間的原子排列變化改變了它們之間的取向,從而影響材料的性能。其中晶粒的大小和形狀起關鍵作用。另外,大多數(shù)材料屬于多相材料,其中每一相都有自己獨特的原子排列和性能,因而控制材料結構中相的種類、大小、分布和數(shù)量就成為控制性能的有效方法。作為材料結構第一個層次,本書將首先介紹半導體的晶體結構。在此基礎之上討論半導體中的電子狀態(tài)與能帶結構(材料結構第二個層次)。為什么材料會有導體、半導體、絕緣體之分呢?或者換句話說,什么樣的材料可能是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呢?固體能帶理論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能帶理論告訴我們,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的差別在于它們的能帶結構,材料導電的條件是存在部分填充的能帶和小的禁帶。這一點會在第2章詳述。如前所述,半導體對摻雜十分敏感,其原因還需要從量子力學能帶理論來理解,本書第3章介紹了雜質(zhì)半導體及其雜質(zhì)能級。半導體工藝就是控制摻雜的工藝。從而控制電流,即控制載流子的流動。在本書的第4、5章介紹電流的計算方法。首先在第4章介紹載流子濃度的計算方法,在第5章則具體討論半導體中漂移電流、擴散電流等各種電流的計算和影響因素。其中溫度對遷移率和電子濃度等的影響非常巨大,正如前文所述,這是半導體的一個重要性質(zhì)。第6章介紹光照對半導體的影響。討論了非平衡載流子的產(chǎn)生與復合。半導體pn結結構、半導體金屬結構、MOS結構、半導體異質(zhì)結構是搭建半導體器件的4種基本結構。本書將在第7~10章分別介紹。目前,硅(Si)和砷化鎵(GaAs)是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生產(chǎn)中使用最多的半導體材料。本書的討論也主要以這兩種半導體材料為主。半導體科學與技術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仍然充滿活力。2014年藍光LED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實例。關于LED以及白光照明等現(xiàn)狀及原理肯定是讀者所關心的。這部分內(nèi)容將在第11章介紹。半導體另一個活躍的領域是所謂低維系統(tǒng)。量子限域效應帶來的新效應正逐漸獲得應用。關于半導體低維結構將在第12章簡介。另一方面,從前面關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介紹似乎還可以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 諾貝爾物理學獎越來越接近電子獎。應用問題始終是物理發(fā)現(xiàn)的原動力,這一點對后摩爾時代的人們也是如此。目前,傳統(tǒng)電子學理論面臨發(fā)展的瓶頸,發(fā)展新型器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旋電子器件是近年研究的熱點之一。另一種新型器件是隧穿場效應管。關于這方面的內(nèi)容將在第13、14章做簡要介紹。作者30年前畢業(yè)于半導體專業(yè),與半導體物理淵源深厚。30年前的半導體物理教學與今天的半導體教學應該有什么樣的差別?首先是課時減少了,目前,很多學校進行了教學改革,減少課時量,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另外,學生對象和學習目的不同了。隨著學分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課程適應性更強,對象更廣。當然,還有學生興趣的差別,學生對實踐應用內(nèi)容的要求。所有這些,都對應了教學上的改革,首先應從教材入手。目前,相比于慕課、視頻公開課等方面,高校教材改革相對滯后。盡管目前已經(jīng)出版了不少新教材,但主要是為了滿足新專業(yè)的需求。傳統(tǒng)領域(如半導體物理)的教材改革步伐不大,除強調(diào)內(nèi)容的更新、概念的準確、體系的嚴密之外,乏善可陳。實際上,教材改革還有一個經(jīng)常被人忽略的方面,就是教材的科普化。這也是本書編寫的初衷之一。教材的科普化就是盡量從科普的角度、用科普的語言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介紹,力求通俗易懂。這對于教材寫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本書的科普還只限于部分內(nèi)容。例如第1、2章,本書的科普重點側重于以下內(nèi)容。材料的性質(zhì)究竟是由什么決定的?是晶體結構還是電子結構?第3章講述雜質(zhì)和缺陷的作用: 從青銅到鑄鐵,都是雜質(zhì)摻雜的結果,半導體工藝就是控制摻雜的工藝。半導體器件多是電流控制型器件,如何計算電流是一個關鍵問題。實際上,電流就是載流子的運動,載流子濃度的計算其實就是加權平均。這一點成為第4章的科普重點。1833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l Faraday)發(fā)現(xiàn)了半導體的溫度效應,即本征半導體電阻率隨溫度下降,半導體理論如何解釋這一古老的發(fā)現(xiàn)成為第5章的科普重點。第6章是關于非平衡載流子的理論,并以光導材料為例進行說明。實際上史密斯(W.Smith)于1873年發(fā)現(xiàn)的硒的性質(zhì)是現(xiàn)代激光打印機和復印機的基礎。第7章介紹pn結,我們科普的重點是廣義歐姆定理。利用廣義歐姆定理可以很好地解釋平衡時能帶平直的現(xiàn)象。第8章的內(nèi)容是金屬和半導體的接觸現(xiàn)象,科普重點有兩個,首先1874年德國的布勞恩(K.F.Braun)發(fā)現(xiàn)硫化物的電導率與所加電壓的方向有關的現(xiàn)象就是肖特基結的整流特性; 另外,費米能級是表征摻雜水平的,如果費米能級發(fā)生釘扎(不隨摻雜改變)會發(fā)生什么效應。第9章介紹MOS結構和利用浮柵場效應管的閃存的基本原理,我們看到MOS場效應管類似于水龍頭。第10章在半導體異質(zhì)結構理論中,我們指出鋼筋水泥蘊含的材料生長原則對半導體同樣適用,另外強調(diào)超晶格(人工晶格)和超晶體(人工晶體)是有區(qū)別的。第11章的科普重點包括光是如何產(chǎn)生的,另外,目前熒光燈正被白光LED取代、液晶顯示正被OLED顯示取代,這種變化是如何發(fā)生的。第12章半導體低維結構中特別指出電子運動受限是其能量量子化的根源。第13章介紹基于半導體的傳統(tǒng)電子學的發(fā)展遇到了哪些瓶頸。第14章介紹隧道型量子器件。隨著半導體工藝由微米發(fā)展到納米,隧穿原理的應用已經(jīng)日益廣泛。在量子器件中有一類共振隧穿器件,這里的共振技術早有高端應用,例如微波爐等。教材科普化是當前教學改革和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本書的嘗試還只是初步的,希望能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作者
郭子政 教授,理學院應用物理系主任。研究領域:1. 凝聚態(tài)理論;2. 計算機模。主持參加*、部省級科研課題10余項,發(fā)表論文9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20余篇。參編、編著教材2部。
目錄
第1章半導體晶體結構
1.1晶體與非晶體
1.2晶體結構
1.3半導體的晶體結構
習題
第2章半導體的能帶
2.1能帶的形成
2.2半導體中電子共有化運動與能帶的量子力學描述
2.3半導體中的E(k)~k關系及有效質(zhì)量
2.4硅、鍺和砷化鎵的能帶結構
2.5本征半導體、本征激發(fā)和空穴
2.6能帶理論應用舉例
習題
第3章雜質(zhì)半導體和雜質(zhì)能級
3.1間隙式雜質(zhì)和替位式雜質(zhì)
3.2施主和受主
3.3雜質(zhì)補償
3.4深能級雜質(zhì)
習題
第4章半導體中的平衡載流子
4.1加權求和和加權平均
4.2理想氣體分子按速率的分布
4.3導帶電子濃度與價帶空穴濃度
4.4本征載流子濃度與本征費米能級
4.5雜質(zhì)半導體的載流子濃度
習題
第5章半導體中載流子的輸運現(xiàn)象
5.1半導體中載流子的運動形式
5.1.1無規(guī)則運動熱運動
5.1.2有規(guī)則運動
5.2主要散射機構以及遷移率與平均自由時間的關系
5.3遷移率、電阻率與雜質(zhì)濃度和溫度的關系
5.4強電場效應
5.5耿氏效應
5.5.1伏安特性
5.5.2d~ε特性
5.5.3雙谷模型理論
習題
第6章非平衡載流子
6.1過剩載流子及其產(chǎn)生與復合
6.2非平衡載流子的壽命
6.3準費米能級
6.4載流子的擴散運動、愛因斯坦關系
6.5連續(xù)性方程
習題
第7章pn結
7.1pn結的單向?qū)щ娦?/p>
7.1.1平衡pn結
7.1.2pn結的伏安特性
7.2pn結電容
7.2.1勢壘電容
7.2.2擴散電容
7.3pn結擊穿
7.4pn結隧道效應
習題
第8章金屬半導體接觸
8.1兩類接觸
8.2肖特基勢壘
8.3金屬半導體整流接觸的電流電壓關系
8.4歐姆接觸
習題
第9章MOS結構
9.1MOS電容
9.2能帶圖
9.3MOS結構的CV特性
9.4MOSFET基本工作原理
9.5MOS存儲器結構
9.6鰭式晶體管
習題
第10章半導體異質(zhì)結構
10.1異質(zhì)結
10.2異質(zhì)結的能帶圖
10.3量子阱和超晶格
10.4異質(zhì)結激光器
10.5晶格匹配和熱匹配
習題
第11章半導體電光和光電轉(zhuǎn)換效應
11.1光是怎么產(chǎn)生的
11.2電致發(fā)光和LED
11.3白光LED
11.4OLED
11.5半導體光電效應
11.5.1光電效應
11.5.2半導體的內(nèi)光電效應
11.6半導體光伏效應的應用
習題
第12章半導體低維結構
12.1量子受限系統(tǒng)
12.2量子限域效應
12.2.1量子阱
12.2.2量子線
12.2.3量子點
12.2.4態(tài)密度
習題
第13章半導體磁效應
13.1到了重新發(fā)明晶體管的時候了?
13.2自旋和自旋電子學
13.3半導體的磁效應
13.4自旋霍爾效應
習題
第14章隧道型量子器件基礎
14.1半導體隧道效應
14.1.1共振隧穿二極管RTD
14.1.2隧穿場效應管
14.2透射系數(shù)
14.2.1WKB近似
14.2.2傳輸矩陣方法
14.3隧穿電流
14.4半導體中的隧穿
14.4.1p n 結隧穿: 齊納隧穿
14.4.2MIS(MOS)隧穿: FowlerNordheim隧穿
14.4.3MIM隧穿: Simmons公式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