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哲學略論/旭日·中國文化叢書》為中國本土哲學思想述論,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家用直覺思維把握到的諸種哲學命題,并以知性的方式加以演繹,將殷周、孔孟、老莊、墨荀韓、兩漢、魏晉等哲學思潮的內部結構及其相互間的聯(lián)系展現(xiàn)出來,頗具學術價值。
小引
第一章 殷周宗教意識
一、“帝”與“帝令某”語式
二、“天”與“天為某令某”語式
三、人智的開啟與認識的多樣化
四、“德”與“天”的背離和宗教意識的消退
第二章 孔孟儒學精神
一、“命”與“德”分立后的自然化、非人格化傾向
二、“德”的拓展和“仁學”的形成
三、“仁學”的厄運與主體的失落
四、人格追求與儒學整體結構
第三章 老莊道家境界
一、從矛盾的普遍性出發(fā)
二、老子對終極本源的尋求
三、莊子對最后本根的玄思
四、另一種生存格調
五、超越與陸沉
第四章 墨荀韓指實趨向
一、墨家的機械觀與邏輯學
二、荀子“天道”觀的現(xiàn)時、現(xiàn)實指向與“性惡”論的個體導向
三、從“性惡”論到韓非冷峻的法治觀
四、萌芽中的分析精神及其折損
第五章 兩漢宇宙生成論
一、儒道的結合與《易傳》的宇宙生成論
二、從宇宙生成論到董仲舒的天人同類通感論
三、道教:在科學與神學之間
四、王充:再度高揚實證精神
第六章 魏晉玄學本體論
一、“貴無論”與名教的貶落
二、從“越名教”到“任自然”
三、“絕對自我”的執(zhí)著與迷惘
四、出路:回到現(xiàn)實,回到具體,回到群體,回到理性中來?
再版后記
附錄一 作為人文教養(yǎng)的早期儒學
附錄二 道家哲學的本源一本體論